浅谈心象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心象在表演中的作用为题,从心象概念的来源出发,揭示了心象的内涵,举例证明了心象在表演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归纳了如何培养心象的要点。希望通过对心象的阐述和理解,更好地让大家知道心象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我们今后的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让更多的人喜欢并且热爱表演。
  关键词:心象;表演;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42-1
  一、什么是心象
  (一)心象说概念的来源
  “心象”这个概念的来源是焦菊隐所提出的适用于中国演员条件的新方法,是上个世纪50年代焦菊隐导演《龙须沟》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一个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为了在舞台上确立现实主义的地位,焦菊隐提出了“心象”说,向《龙须沟》剧组的演员们提出了在舞台上再现“一片生活”和“消灭演戏感觉”的目标。更为可贵的是,焦菊隐同时又对另一种不良倾向产生了警惕,这就是由于误解斯坦尼而产生的只讲“体验”、缺乏外部体现技术的平庸化表演。“心象”说的诞生是焦菊隐先生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斯坦尼体系的结果。
  (二)心象说的内涵
  “心象”在字面上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内心视象”非常相似,而在实际内容上,两者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和“心象”相比,“内心视象”的所指较为宽泛。而焦菊隐先生所说的“心象”的内涵则比较具体,它专指角色在演员心中呈现的视觉形象。其二,获取“心象”和获取“内心视象”的途径不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内心视象分为外在的规定情境(演员的身外事)所引起的内心视象与在演员想象中发生的事所产生的内心视象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内心视象的产生,都是以进入规定情境为前提的。而焦菊隐所提倡的获取心象的途径,则是在阅读、分析剧本的基础上,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来形成角色的心象。其三,演员创造角色的途径是从外到内,还是从内到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规定情境中体验角色的内心活动,引发相应的情感反应,形成内在的心理动机,然后借助相应的形体动作将这种体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体验在先,体现在后。而焦菊隐的“心象”说则允许演员“从外到内”,即允许演员先获取角色的某些外形特征(例如在观察生活时捕捉到与角色相似的人物的外部特征,将它用于角色的外形塑造),然后通过模仿这些特征,感受、体验角色这些形体动作的内心依据、内在动机,达到形神合一、内外合一,真正“生活于角色”;然后在排练过程中,进一丰富和发展外在的动作。
  (三)心象在表演创作中的作用
  “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
  “先有心象才能够创造形象”;
  “你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
  “这次演员的创作,要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先培植出一个心象来,再深入找其情感的基础”;
  “要突破自己就要先看角色与自己的差别”;
  “吸收到外在的东西,要反复地练,摸到它内在的感情思想。排练时不要模仿,思想感情到了,自然出来”。①
  第一,从演员体验角色的途径来看,心象是演员在进入体验之前的对所欲演的角色的感性显现。
  第二,从演员的创造角色的过程来看,它是演员体验角色的依据,是演员在阅读、分析剧本,在熟悉﹑体验生活之后,真正进入剧本规定情境的最显著的路标。
  第三,从心象的特殊存在方式来看,作为演员对角色的一种主观认识,心象还会带有演员本人的个性特征。
  二、如何培养心象
  (一)观察生活是培养心象的源泉
  要求演员必须深入体验生活,一方面可以使演员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了解形成的角色性格特征的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则可以考察演员与角色性格相似的类型人物,从而为形成角色的心象奠定基础。
  (二)形象思维是培养心象的基础
  如果“心象”是一棵树,那么形象思维即是这棵大树的根,要想树长得牢靠、高大,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必须有稳健的根基。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良好形象思维能力的演员在拿到剧本阅读、分析时他会更快地融入剧本,感受到角色在剧本中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演员很快地树立起角色在心中的心象,并且所树立起的心象也会离真正角色的距离更小,所以说要想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心象素质的演员,其基础和前提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想象训练是培养心象的跑道
  在“心象说”中提出为角色写人物小传,这就要通过演员想象的发挥完成,人物之前的经历、生活背景、性格等等在剧本也许有提到,或者根本没说过,那么这就需要演员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整这个人物的生活背景、经历、性格等等。心象是贯穿整个创造角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排演阶段心象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至于演员所扮演的人物的喜、怒、哀、乐等精神世界和人物的语言形态、说话的声音与方式、形体动作的性格化、无声语言的内容、坐卧、行走的姿态与位置的转化……都是在演员的创造想像的前提下操纵的。只有通过创造想像,演员才能在镜头前、舞台上虚构的规定情境中体验着扮演人物的内心精神生活,并准确、真实、生动地体现着所扮演人物外部生活形态。
  四、结论
  通过这次对心象的学习和理解发现,其实心象在表演中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心象的运用可以使演员更容易分析、理解、扮演角色。它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正规演员的学习和训练,同时也对那些没有学习过表演但对表演有极大兴趣的朋友们有了很大的帮助。心象始终贯穿于整个角色创造的过程,使演员在表演中可以更真实自然准确地传达出角色所要传达的内容。
  作者简介:
  马琳,四川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艺术地位上,八大山人可谓是一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技艺精湛,融汇各方面精华创作作品,给后世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源,在艺术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清朝一位有名的僧人曾用“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这句诗来评价八大山人的艺术,可见他在当时的书法地位及在当今社会的研究古代文化的影响。创作他的作品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作品融合入百家精髓于一体,拥有多样色彩,后期形成自
摘要:汉代写实绘画的著述与研究并不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最优秀的成果,但对这一时期写实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地位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美术史与整个学术、知识环境的关系。本文结合各历史时段对汉代绘画史学中的著述与研究,分析了中国古代美术史学的部分特征,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学如何看待这一段写实绘画的历史,包括写作体例、写作方式上的创变等等。  关键词:中国古代美术史学;汉代写实绘画  中图分类号
相传《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唐后主李煜为了解朝中大臣韩熙载的真实私生活而派画院接待顾闳中参与宴席观察后所画。该画流传至今,有人戏说这画真实记录了一次皇家间谍行动。人们
摘要:王蒙于1366年所作的《青卞隐居图》是其绘画成就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创作过程等因素的分析,从图像语言和艺术心里的层面先对其进行着重的释读。解析王蒙在作品中传递的焦虑、苦闷和思念之情。  关键词:《青卞隐居图》;王蒙;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1-1  一、青卞隐居图的产生、流传  (一)卞山地貌与文
摘要:柳琴戏的唱词不仅有一定的形式规格,而且有一定的音韵规律,对句数的安排、字数的多少、声调的平仄以及韵律的应用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合辙押韵,字正腔圆。具体说来,柳琴戏传统沿用的“中州韵”(亦称“十三辙”),基本类同于今天规范化的汉语声韵。  关键词:柳琴戏;声韵;专用词汇  中图分类号:J8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38-2  柳琴戏的唱词不仅有一定
摘要:书法艺术讲究气韵生动,而水有流泄之美。瀑布江海风云急雨的流转飞动所表现出的生动气韵与书法艺术极其相近。大自然中水的灵性,为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使水的精神融合在书法线条的变化中,让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学习书法需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关注书法的文化内涵,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  关键词:水;书法;行云流水;积累;水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石材的魅力,是个历史久远的话题,不妨说人类从诞生之始至今从未离开它的魅惑。不过这里并不论及那些惹人痴迷、美化环境的怪异之石,也不论及那些诱人钟爱玩赏、佩饰的珍奇之石,而是要谈论那些一直引起雕刻家敏感、敬畏、景仰、崇拜的具有超自然威力的岩石(花岗石、玄武石、大理石及石灰石)。看看这些石材曾在雕刻艺术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雕刻家在完成自身审美理想的追求中,如何使这些石材焕发出艺术的光彩.  关键
中国书法艺术从文字的起源到书体的演变发展,书法艺术也从不断的自我觉醒,逐渐建立规范,并走向后来的异彩纷呈。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宗教思想文化始终隐含在其中,可以看出文化与书法、传统观念、思想的密切关联性。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存在状态,使得书法艺术成为一门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境界息息相通的独特艺术。在宗教文化中,禅宗思想在吸收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并经过中国民族文化思想的参透,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
摘要:“土改”时期的美术宣传活动是最需要美术家投入作画热情的政治运动之一。在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期间,因宣传土地改革工作的需要,广西美术活动离不开围绕土地改革工作开展。土改时期的美术活动深深影响了广西现代美术的早期形态,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对未来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广西;土改;美术宣传活动  中国分类号:J2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台儿庄古城经过历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同时为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进行雕塑设计制作,主要从选题方向、设计过程、制作细节等几方面来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