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青卞隐居图》的人文性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蒙于1366年所作的《青卞隐居图》是其绘画成就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创作过程等因素的分析,从图像语言和艺术心里的层面先对其进行着重的释读。解析王蒙在作品中传递的焦虑、苦闷和思念之情。
  关键词:《青卞隐居图》;王蒙;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1-1
  一、青卞隐居图的产生、流传
  (一)卞山地貌与文化
  卞山位于浙江省长兴县东南,雄峙于太湖南岸。据《湖州府志》记载:“卞山在府城西北十八里,为府治主山,亦日弁山。卞弁古通用。”由此可知卞山又名弁山。据《湖州府志》记载:“卞山峻极非清秋爽月不见其顶,夏有积雪,多蝮蛇兔鹿怪兽。”由此可知卞山颇为险峻。
  卞山苍茫雄浑、植被葱郁,文化底蕴深厚。东晋王羲之任吴兴太守时,登过卞山东面的法华山,唐代的颜真卿、卢幼平、杜牧等许多在湖州任职的官员,曾游览过卞山并留有诗文,宋代有更多的名士登卞山赋诗文,如苏轼、范成大、叶梦得、秦观、李刚等。苏轼有诗:“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竟求看。”叶梦得有诗:“山势如冠弁,相看四面同,乌程县门近,苕霅水源通。”关于项羽和卞山的传闻最为著名,《史记·项羽本纪》载:“项梁杀人,与藉避仇吴中。”
  (二)《青卞隐居图》的产生与递藏
  王蒙,字叔明,今浙江湖州人。《青卞隐居图》是在1366年王蒙隐居黄鹤山时创作的一幅代表性的作品。王蒙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元末做过清闲的理问小官,后弃官隐居于临平的黄鹤山,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隐居生活,王蒙在归隐的这一时期里,他并不是一味的“卧白云,看青山”,而是与江南的不少文人、画家交游颇多。这也推进了他的艺术发展,使他的艺术日趋成熟并完善。这一时期他虽然隐居在黄鹤山,但他关心着时局的发展,一直惦记着卞山,当时的卞山因战争的蔓延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宁静。王蒙作画时的心境无疑受到了影响,王蒙描绘的卞山已不是现实中的卞山,而是他心中的“卞山”。此时的他心境不安、伤感、焦急,王蒙在如此复杂的情绪下完成了《青卞隐居图》。他如果没有这段生活经历,没有“隐”和“仕”的矛盾心理,这幅代表王蒙绘画成熟风格的作品也许就不会出现。
  《青卞隐居图》高1.41米,宽0.42米,立轴,纸本水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面上方有王蒙的落款,并盖有多方印章。最早也为最重要的印鉴是钤在四个画角的四方印章,从左上方逆时针读起,分别是“赵”“贞白斋”“魏国世家”和“赵”。赵孟頫卒后被追封为“魏国公”,按照这个推测,这四方印应该是赵孟頫后人钤的。画面上还钤有“华夏”的白文印,“项子京家珍藏”“苍岩”之印。后来关于《青卞隐居图》的详细记述见于吴升的《大观录》和安岐的《墨缘汇观》,画上钤有安岐的印章。再后来此画进入了清廷的内务府收藏,乾隆在《青卞隐居图》中有题跋并钤“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等玺印。接下来,《青卞隐居图》在纷乱中脱离了皇家收藏,转到了李宗翰、狄曼农之手。狄曼农的儿子子狄平子约在1944年将《青卞隐居图》送归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之后一直被上海博物馆收藏。《青卞隐居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珍品,它历经了600多年的洗礼流传至今,而且一直受到美术家、鉴赏家及收藏家的珍视,充分说明了它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
  二、《青卞隐居图》的人文性
  (一)人文性及其内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精神,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在人类世代繁衍传承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一部没有穷尽而浩瀚的人文史,就是人类认识自己心灵历程的形象化的一部历史。
  人文的核心是“人”,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以人为本,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尊重人价值观的思想态度。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终极关怀”。
  “人文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道:“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
  (二)《青卞隐居图》的人文性
  王蒙在富贵家庭出生,其祖上多人都是朝廷大臣,王蒙也有做官的理想,希望自己拥有像祖辈一样的地位。由于元末社会动乱,他听从了好友的劝告,决定隐居黄鹤山。退隐山林之后,王蒙内心仍有为官的情结,“隐”与“仕”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他的生活。1366年他在隐居的黄鹤山中完成了《青卞隐居图》,这时的卞山已经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不再是曾经的模样。那些生活在该地区的士人总是根据战事的状况改变其人生的方向,他们要么在兵荒马乱下出仕,要么向叛军献媚以求生存或直接选择无所事事。1366年王蒙家乡吴兴的失手,使王蒙处于极端的个体痛苦和压抑中,长期给予王蒙精神慰藉和家庭记忆的大厦突然倾倒。因朝廷的即将崩溃人身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仕途和名利的需要也变得渺茫。这一切的苦闷与烦扰被王蒙移置于艺术的需要,在《青卞隐居图》中王蒙通过重山复岭的满构图,苍茫丰富的笔墨,表现出漫际天边的动势,宣泄了火山爆发般的猛烈情感。王蒙内心的矛盾、伤感与怀念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青卞隐居图》意义和价值
  《青卞隐居图》的形式感很强,体现了王蒙重山复岭的密体画格,笔墨变化丰富,且含有浓郁的人文性,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包括近现代画坛有好多画家都研究学习过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无论是构图,还是笔墨都留有《青卞隐居图》的印记,清代的巨殘受王蒙画风的影响明显,他被称为“是三百年来得王蒙正传的杰出代表”。近现代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也曾深刻研究过王蒙及其《青卞隐居图》,尤其是王蒙那超凡脱俗、天人合一、寻找自我的人文精神为黄宾虹的绘画注入了更多的内涵。王蒙的艺术创作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方法。他作品的人文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郭超群,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摩擦层的大气运动特点,建立了中低空风场随高度的分布函数,分析了伞-弹系统从超音速初始状态减速到稳态过程中的受力环境,并推导了其三维动力学运动方程;以自由下落悬浮
发展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可靠度分析的响应面法。首先基于不可压或近似不可压粘弹性有限元方法和中心复合设计技术获取多组输入、输出随机变量,然后用最小二乘法估
在机载导弹通用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中。采用面向信号的通用测试语言ATLAS。并且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中引入基于数据库的软件开发方法。当其中任何一个测试对象改变时。只需
根据弹道导弹攻防仿真需求.在资料分析和性能仿真基础上对拦截弹技术状态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拦截弹反设计方法,拦截弹性能分析和反设计模型综合考虑了拦截弹总体、气动
摘要:戏曲音乐唱腔的类型,传统戏曲音乐的特点,不同声腔剧种往往有不同的主奏乐器和乐队组合。戏曲韵中各种各样器乐曲牌,以及打击乐中的各种锣鼓点,构成了戏曲中的场景音乐。音乐给大家带来的情感和它的表现方式。本文就唱腔调式调性,唱腔音乐中调式手法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曲音乐;唱腔音乐;剧种特色;主要手法;调式交替;徵调式;调协式调性  中图分类号:J8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基于连续型遗传算法,与空间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质量模型和长度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空间发动机系统优化模型。以发动机系统的质量为目标函数,对燃烧室压力和喷管扩张比进行了优化设
对采用两次进气结构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化学反应流场进行了两相数值模拟,研究了两次进气间距和流量分配比对气相和凝相燃烧效率的影响,分析了两次进气方案使燃烧效率
摘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艺术地位上,八大山人可谓是一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技艺精湛,融汇各方面精华创作作品,给后世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源,在艺术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清朝一位有名的僧人曾用“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这句诗来评价八大山人的艺术,可见他在当时的书法地位及在当今社会的研究古代文化的影响。创作他的作品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作品融合入百家精髓于一体,拥有多样色彩,后期形成自
摘要:汉代写实绘画的著述与研究并不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最优秀的成果,但对这一时期写实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史学中的地位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美术史与整个学术、知识环境的关系。本文结合各历史时段对汉代绘画史学中的著述与研究,分析了中国古代美术史学的部分特征,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学如何看待这一段写实绘画的历史,包括写作体例、写作方式上的创变等等。  关键词:中国古代美术史学;汉代写实绘画  中图分类号
相传《韩熙载夜宴图》为南唐后主李煜为了解朝中大臣韩熙载的真实私生活而派画院接待顾闳中参与宴席观察后所画。该画流传至今,有人戏说这画真实记录了一次皇家间谍行动。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