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主客观题解题方法小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gsmall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更需要学会解题,学会一些灵活、科学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这些思路和方法需要学生的探索,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本文即探究了初中数学中主客观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客观题;解题思路;方法
  初中数学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好基础,勤于练习,培养科学的解题习惯和解题方法,就可以取得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 的确,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依赖于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有时候,如果不知道答案,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是可以通过解题技巧来得分的. 因此,探究解题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地掌握教材,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在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类型中,都有哪些常见的、实用的解题方法,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获得分数.
  一、客观题的解题方法
  客观题一般来说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等. 针对初中数学而言,主要是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关系来找出正确答案,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做这类题,因为即使不会还能猜想,还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得分. 然而仅仅靠猜想也是不容易得分的,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选择题,是需要解题技巧的. 那么都有哪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呢?
  1. 单刀直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单、一目了然的题目,学生可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入手,运用相关的知识构成进行计算,或者根据已有的认知进行直接选择,是最传统、最直接、最常用的解题方法.
  2. 曲线救国
  如果无法使用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曲线救国,先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将四个答案都代入到题目中,如果代入成功,则说明这答案是正确答案.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解答题的验算时也可采用此法.
  3. 排除异己
  对于单项选择题,答案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哪个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先将错误的排除,排除掉一个,我们就多了一分胜算. 排除不掉的,再采用其他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4. “图”得天下
  对于那些符合题目中条件的图形或者图像,我们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主观题一般来说包括填空题、解答题等等. 在主观题中,解答题是占分数较多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 那么如何解解答题呢?
  1. 找准解题的切入点
  许多解答题比较复杂,学生思路混乱,不知道如何下手. 那么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呢?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试题,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找到切入点,就像庖丁解牛一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举例来说,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AB = DC,AC = DB,求证:∠A = ∠D.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识图能力和整合已有条件的能力,可能看上去比较棘手,如果单从图形的直观角度来证明,又会落入题目所设下的陷阱. 所以在解题时要找到切入点,就是题目中的“AB = DC,AC = DB”这两个条件,要将其结合起来考虑,然后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这一思路来解题,就会迎刃而解.
  2. 挖掘隐性条件,巧妙转换、联系
  数学解答题中不仅要看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利用,还需要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联系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巧妙转换,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比如说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已知AB为半圆的直径,其长度为30 cm,点C,D是该半圆的三等分点,求弦AC,AD与弧CD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在这道题目中,所求面积的图形是个不规则的图形,是比较复杂的.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挖掘题目中涉及的所有条件,将隐含的条件也挖出来,那么则会使题目比较简单了. 那么这个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什么呢?AB是直径,如果我们将OC和OD连接起来,就是半径了,直径是30,则半径为15,这样就将题目要求解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扇形OCD的面积. 经过我们巧妙地转换和联系,使得题目转变成了我们比较熟知的面积的计算,题目就会更容易解答了.
  3. 循序渐进,分段得分
  我们分析近些年的中考数学解答题可以发现,大多数解答题在第一小问部分都十分简单,基本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后面每一问题都越来越难,逐层深入,不容易得分. 所以我们在解题时就要注意,根据这个特点来对症下药,不要觉得解答题一看很难就放弃,就不去做,这样就会有简单的题目白白失分. 而且在后面比较难的问题中,我们现在的评分标准也是做对一步得一步的分,不仅仅是看有没有结果,结果对不对. 有可能结果不对,但是过程中有几步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拿到过程中的这几分.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拿下第一问,确保得分,然后循序渐进,将后面比较复杂的问题分步解答,会一步写一步,尽量写得详细、清晰,能得一分就得一分. 此外,对于问题中的“是否成立”“能否怎样”,我们可以先写出确定的答案,“是”或“不是”,“能”或“不能”,这样就会先得一点分数,再慢慢进行推理和验证,就会将所得分数最大化.
  三、结 语
  以上我们从主观题(主要是选择题)和客观题(主要是解答题)两个方面来分析了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非全部,只是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实数学是灵活的,许多习题都具有着多种解法,我们也要灵活应变,注重对技巧的研究和运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得分率,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莉.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J].考试周刊,2012(35).
  [2]巫晓燕.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研究解题方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8).
其他文献
本文以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利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中的学习任务,灵活设置课堂
ARINC429总线广泛应用在军用及民用飞机上,针对现今要求较高的自动测试系统中广泛采用VXI测试总线结构,同时VXI—ARINC429接口板价格昂贵的现状,对应用在某型飞机空对地攻击系统
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混合网格聚合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重网格技术来加速Navier-Stokes方程的收敛过程.方程求解采用Jamson的中心格式有限体积法.对NACA0012翼型和ONERA M6机翼
灰砂混凝土通常采用蒸压湿热养护工艺,若能将其改变为常压干热养护工艺,将节省建厂投资,降低生产能耗.基于这种目的,采用恒温电热箱进行了灰砂混凝土常压干热养护工艺试验研
【摘要】 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 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基于经验基础上的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活动;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