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在Dieulafoy病诊治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在Dieulafoy病诊治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检查诊断为Dieulafoy病或已排除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症等病因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7例。患者均行DSA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栓塞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患者1年,观察是否出现再次出血。

结果

17例中,16例血管造影均符合Dieulafoy病改变。对16例造影异常患者均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5例栓塞治疗后均出血停止、血压回升,治疗成功。1例栓塞术后3 d再次呕血,于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9例于术后2~4 d出现不同程度的左上腹及剑突下疼痛、烧灼样不适,予抑酸等对症治疗后缓解。15例栓塞治疗者均无胃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15例治疗成功者随访1年,均无再次呕血、黑便等症状。

结论

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诊治Dieulafoy病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临床或超声检查乳腺发现可疑肿块,最终诊断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或穿刺活检前均行FFDM、DBT和乳腺专用MRI(DB-MRI)检查的46例患者的图像资料。观察各检查图像上乳腺病变表现,对3种检查图像上病变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并对DBT结合FFDM、单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金属成分与MRI信号的相关性以及结石MRI信号表现的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上腹部轴面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SPGR-FS)T1WI、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FS)T1WI、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和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E-FS)T2WI序列扫描,且手术取出最大径>8 mm的胆囊或胆管结石的30例患者。30个结石中,胆色素石16个,胆固
期刊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U检查的101例患者(197侧输尿管)资料,其中44例有X线剂量结果。由3名不同年资医师分2次于PACS上调取影像独立诊断。第1次诊断(诊断A)仅调取平扫、增强肾皮质期与肾实质期影像,第2次诊断(诊断B)调取平扫、增强肾皮质期、肾实质期与分泌期影像。2次诊断间隔3个月。以诊断B的结果为标准,计算诊断A的诊断符合
目的探讨MR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技术测量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和红核异常改变的可行性。方法27例PD患者(PD组)根据Hoehn&Yahr分期分为早期PD组(14例)和进展期PD组(13例)。23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PD患者中以右侧肢体起病者14例、以左侧肢体起病者1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头颅APT成像,测量双侧黑质和红核氨基质子(3.5 ppm处)的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
期刊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多b值DWI,评价淋巴结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结性淋巴瘤患者22例。患者分别在化疗前、2个化疗周期后进行1.5 T MRI平扫及多b值的DWI扫描,然后计算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值。2个化疗周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按疗效将淋巴结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