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锦鲤图·美食图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毋庸置疑,理论学家们呼喊的图像时代已经到来。充斥大量图像的社交网络空间,有三个奇特的视觉文化现象——痛恨缺角的九宫格、疯狂转发锦鲤图求好运、大量美食图的刷屏,这些现象共同组成了一个奇特的社交网络视觉空间。本文拟从这三个社交网络视觉现象出发,研究其背后的深层意义,探寻它们所展现的社交网络空间独特的视觉文化,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心理和精神状况。
  关键词:社交网络 视觉文化 九宫格 锦鲤图 美食图
  自美国图像理论家米歇尔1992年提出“图像转向”以来,人类的经验比以往更加视觉化。图像成为语言的新态,人们用图片表情达意、诉说存在、塑造个体与世界。社交网络成了图像传播的重镇,网络博文都会配上图像,仿佛没有图像单凭文字已不足表意。社交网络图像成为当下图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介的一些视觉文化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展现了社交网络视觉文化的特性,也展现了新时代的视觉心理状况。
  一、九宫格:强迫症审美
  “九宫格”,原意为一种数字游戏,后被社交网络达人们引申为指称微博、微信等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多图模式,规定了人们在社交网络发布图片时最多只能展示九张图片,且九张图成“井”字状排列。2017年6月29日晚,模特刘雯在微博发布了一条图文消息,内容包括文字以及九张以她为主体的海边照片,这条“九宫格”微博凭借超过十万的点赞评论转发量,迅速进入微博“小时榜”。据《2016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x寸微博用户博文发布的分析,这种“配图+文字”的形式是目前最主要的博文形式。这一条看似普通的文字加图片的热门微博,实际隐藏着当下社交网络的视觉审美标准——强迫症审美。
  其一,完整的配图。我们“刷”着新鲜的图像消息,却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我们相对较少看到配图数为五、七、八的博文。网络社交平台每一条消息最多能展示九张图,分三行每一行最多展示3张图片,当配图数为五、七、八的时候,九宫格就会缺少一个角。缺了一个角的九宫格,看似并无影响,实则触碰了微博上众多“强迫症患者”的“神经”,一旦有人发布缺角的九宫格,常常会收到“逼死强迫症”之类的留言。“强迫症”不仅成为微博网民们审美语言,而且成为逗趣的“梗”,网友在评判图像符不符合强迫症审美的同时,享受着共享这一秘密的愉悦—一非社交网络的人群可不会揪着图片数量不放。其二,对称的配图。网友们在配图时还会精心调整图片的顺序,使九张图片对称。例如模特刘雯发的微博,就以中间的第五张图为中心,其余八张图一一对称。其三,有序的配图。社交网络上,九宫格的配图大多数并不是无序的状态,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种对称、有序构造了图片的稳定感和逻辑性,使观看图片的人感到舒服,容易抓住图片主题。
  这一套强迫症审美标准,展现了人们驱使、操纵图像建构自我形象的手段。在社交网络中配上一个强迫症风味十足的九宫格,建构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富商们,通过赞助画家把自己画进神圣题材中,来构建自己的高贵形象。在21世纪,只需在社交媒体中精心上传九宫格,就能建构一个个性的自我形象。
  相对而言,图像语言缺乏文字语言所具有的逻辑理性。但在强迫症审美风潮席卷社交网络中,我们能感受到视觉文化中理性思维的反噬。人們尝试在网络世界的图像洪流中,建立九宫格的秩序,赋予它们逻辑。
  二、锦鲤图:荒诞的现代祭仪
  在微博平台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微博:转发带有锦鲤的图片就会有好运,每每出现都会引起动辄上万的转发、评论和点赞。例如,微博用户“锦鲤大王”于2013年7月19日发布的一条带有锦鲤图片的微博,转发量达到惊人的七百多万。在微博中搜索“锦鲤”这一关键词,就能搜到192320999条相关微博。“锦鲤图”显然已经成为微博这一社交网络平台的现象级事件。锦鲤为何能成为微博中转运的象征?
  “图像意义在图像制作、阐释、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图像意义的生成,除了图像自身及其作者,至少还包含着符码和惯例、观看者、语境三个要素。”从符码和惯例来看,因与“余”同音,鲤鱼象征着富贵富足而为中国人所偏爱,其“鲤鱼跃龙门”的典故,寓意飞黄腾达。鲤鱼这一符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财富挂钩,也常常出现在年画上。从观看者角度看,网民们转发“锦鲤图”时,锦鲤已经不只是富贵、飞黄腾达等寓意,而一跃成为能承载一切愿望的“万能神”。“锦鲤图”使用的语境是在现代社会的社交网络中。鬼神崇拜在现代中国一直被视为封建迷信,但是民间一直都有烧香拜神等祭仪。转发“锦鲤图”这一行为在被网民们称为“日常迷信”,“转发”这一举动成了网络世界中的上香,锦鲤就等同于民间敬奉的神佛。转发锦鲤图许愿,发送带有“锦鲤还愿”话题的微博来还愿,就是网络世界的虚拟祭仪过程。
  根据《2016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中拥有大学及以上高等学历的用户占77.8%,大部分微博用户都接受过现代教育,他们凭借理性明明知道转发许愿没有什么用,为什么还是会转发呢?
  首先,转发锦鲤图是一场荒诞的狂欢。转发锦鲤是对世俗祭仪的一种戏仿,是一种超脱现实理性世界的网络狂欢。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网民们能带上假面参与荒诞的狂欢,摆脱旧有的理性知识,转而拥抱神性的不可知的“许愿”。
  其次,消费社会关切的目光。处在消费社会中的人们,习惯于计算成本与收益。微博中锦鲤图类似彩票,每一次转发都不需要成本,每一个人都消费着免费的锦鲤图,转发评价的成本低廉。但是,锦鲤图的背后实际上是消费社会关切的目光。微博锦鲤图流行的重要推手之一“锦鲤大王”,他的微博账号除了推送锦鲤图外就是推介自己淘宝网店的饰品。其微博许愿服务作为淘宝网店的转运首饰的额外赠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者被额外赠品所迷惑从而购买产品。每一次转发锦鲤图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在为某些“商品”做广告,他们的锦鲤只是消费的赠品,始终关心着你能否具有消费能力的幸福可能性。
  三、美食图:民以食好为天
  身处社交网络中的网民,也许没有发过自拍,但必定都发过美食的照片,美食图与自拍图一样成为身处社交网络的标志。无论是明星还是营销号都热衷于发布觅食图片,美食图成为网民们表达情感的通道。正如俗话所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本身即意味着生活,此前的传统媒介,例如报纸、电视等传递信息的数量极其有限,重要的事件、新闻等才能被记载传播。而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的主体,给人以传达个体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机会,因此吃饭这件事连同美食图一起成为社交网络中的个人生活印记。
  美食图在社交媒体上的大量存在又意味着什么呢?微博上常常有“深夜放毒”的现象,即有博主特意在深夜时发布大量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如此,无论何时,人们都能被勾起食欲,纵使抱怨,但他们依旧逃脱不了美食图的吸引而享受其中。
  美食图广泛传播的背后,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记录粮食的生产图,而是记录食物的烹调图,意味着农产品的贫乏已成为过去,社会拥有富足的农产品,才能让人专注于吃好而不是吃饱。在社交网络上,通常发布出外觅食的美食地图,而不是家里惯常的饭菜。这展现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达,餐饮业一直是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无论美食图拍自米其林星级饭店还是夜市烧烤摊点,背后都反映了餐饮业链条的发达。
  四、社交网络视觉文化探究
  从九宫格到锦鲤图,再到美食图,反映了一个奇特的视觉文化空间。这个依附社交网络而生的视觉文化空间,传达着这个时代的精神。
  图像学家欧文·帕诺夫斯基认为艺术作品有三个层面的意义:“自然”层面、“传统”层面、“本质”层面。第三个层面“泄露了潜在的意义,‘对国家、时代、阶级、宗教或者哲学信仰的基本态度——被无意识透露出来并压缩在作品里’”。帕诺夫斯基的“审视方法”不仅能运用于艺术品的解读上,对九宫格的强迫症审美,其本质意义上不仅仅是一种偏执,而是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身处无序杂乱的生活对有序的渴盼。对锦鲤图的疯狂转发,其本质意义上是信仰缺失时代的精神慰藉。对美食图像的迷恋,是物质富足时代物欲的另类呈现。这些视觉文化现象,共同指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时代精神状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索明清之际文人周亮工所辑录的《尺牍新钞》中“新而博”的辑录标准,赏析《尺牍新钞》中三大重要尺牍类型——文艺尺牍、自然景观尺牍、佛道尺牍的内容及其文化韵味。  关键词:尺牍 《尺牍新钞》 周亮工  明清之际的易朝换代,使得中原大地笼罩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和纷繁复杂的血雨腥风之中。山河易主和异族入侵使得文坛噤若寒蝉。清初文字狱大兴,言语上诸多管控,牢牢锁住文坛的喉咙。一部分士大夫竭力摆脱儒家
期刊
摘要:柳·叶·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女作家,其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及持续热议,其创作思想也在一次次蜕变中逐步走向成熟:从最初为边缘弱势群体代言发声、为完美女性礼赞,再到后来为自由而战、为真理而歌,作家最终完成了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和解。  关键词:柳·叶·乌利茨卡娅 创作思想·嬗变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女作家,其作品一
期刊
摘要:网络节目与短视频的冲击令电视改革迫在眉睫。山西网络视听節目发展滞后,主要原因在于整体文化氛围营造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缓慢,节目形态单一。因此关于山西网络视听节目发展策略方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引进传媒人才是基础;电视台理念建立是核心;节目形式的创新研究与开发是手段;互动模式加强是道路;多平台多媒体的融合是方式;节目本土化是立足点。循序渐进,开拓创新,山西网络视听
期刊
摘要: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自2005年出版《雪花秘扇》以來,在海内外声名鹊起。此后相继又出版了《牡丹绮情》《上海女孩》等以中国女性为主体的小说,这些小说中的女性虽然身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捍卫梦想的女性主义战士。本文将以现象学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从捍卫梦想这一女性主义道德伦理观的精髓入手,分别从这三个作品中寻找典型的女性形象,并加以分析,指出梦想和捍卫梦想对于女性
期刊
摘要:当下,“新子学”研究正逐步深化对原典的梳理与阐释。学者围绕原典精神如何传承,进行了大量论述。但是,何以让“新子学”切实融入现代社会,仍然是当下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如何让“新子学”精神在新时期发挥作用,成为学界所热议的焦点。“新子学”精神的传承,离不开社会大众这一重要群体。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今天,“新子学”与大众生活的联系日趋紧密,大众传播视野下的考量成为一种新的思路。重拾经典中的民众
期刊
摘要:柏拉图在《斐德若》和《斐多》里默认灵魂是存在的,灵魂与身体负责管理不同的东西。灵魂负责思考,是理性的;身体负责管理欲望、情感等肉体的东西。在《斐多》中,苏格拉底表示“不死”与“不朽”对于灵魂来说是两个概念。不朽这个概念大于不死的范畴。笔者认为,无论是灵魂不死还是灵魂不朽,这两个观点都值得商榷。  关键词:柏拉图四书 灵魂不死 灵魂不朽  一、灵魂不死  有关“灵魂不死”的问题,在《斐德若》《
期刊
摘要:本文以数字人文的观点为基础,提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子学发展方向,探讨了新子学所提倡的自由性、开放性、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在数字世界的实现方法。笔者把数字人文研究领域分为设计、建造、分析、解释、视觉化,而试论了各领域应用对新子学的研究。设计与建造领域提出了“数字《子藏》”“数字新子学”“新子学人工智能伦理模型”的概念。分析與解释领域介绍了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的常用数字分析方法以
期刊
摘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成功地再现了田园书写的魅力。作者一方面采用田园书写的传统描绘自然、野营、垂钓,反映了主人公对田园理想的积极探寻,另一方面也采用后田园的书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所遭受的破坏,启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此外,主人公所追求的田园生活是一种介于荒野与文明中的理想状态,体现了海明威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以及对田园理想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大双心河》 田园书写 荒野 文明  小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像西方一样建立一套完备的诠释学理论体系,但中国的解经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的诠释学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与发展路径。从崇圣尊道、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解经思想中,能一窥中国解经传统中与诠释学思想方法的相契之处,有助于为中国自古有之的诠释思想正名。  关键词:诠释学 视域融合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诠释学是属于西方哲学、美学范畴内的一门独立学问,在19至20世纪起影响着西方近现代人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视角,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新西兰小说为例,探讨曼斯菲尔德如何通过书写理想的女性形象来展示白人移民在新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民族身份。曼斯菲尔德对理想女性的书写表明她对新西兰的认同。曼斯菲尔德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她以跨国的视角进行创作,她的创作具有世界主义特征。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新西兰 身份认同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以女性的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