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斌:全社会都要做准备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之后,全社会对于这一特殊人群如何接纳?病人的个人权益和公共安全之间应如何平衡?数起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将这些问题推到了前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司法鉴定所所长、《精神卫生法(草案)》主要起草人谢斌就此接受本刊专访,并指出面对转变,全社会都要做好准备。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并不比正常人高
  《瞭望东方周刊》:近期频发的精神病患者伤人案,造成了一定的公众恐慌,对此你如何看待?这个人群的犯罪率是怎样的?
  谢斌: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担心和恐慌,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学上讲,任何匪夷所思、没有任何预兆的事件,往往会让人们感到恐惧,许多好莱坞恐怖片常常描述这类现象,利用的正是人们的这种心理。而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表面上恰好属于这种类型,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事实上,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并不比正常人高。根据瑞典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有暴力史的精神疾病患者仅占其总数的8%左右,而正常人则有近20%曾使用过暴力。
  在中国,有数据显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这其中,可能存在暴力攻击等行为风险者的比例又大约为10%,这个数据还含有某些病人反复发生暴力行为的统计偏差。
  《瞭望东方周刊》:因病作案的精神病人可以刑事免责,有人提出质疑,肇事者到底是“发病”还是“装病”?请介绍一下司法鉴定的流程。
  谢斌:新刑诉法指明了路径- - -对因患有精神病而不负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以及是否强制治疗,应由法院开庭审理、鉴定确认并作出决定。
  按照规定,犯罪嫌疑人有病史,或者公安机关处理时认为有精神障碍嫌疑,由司法部门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检查评估后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最后由法院来决定是否采纳。从受理鉴定委托到完成鉴定意见书的整个流程需要3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还可以再延长30天。
  一个正常人要“装病”是很难的。首先,精神状态不是单一的症状表现,一定是思维、情感、感知、行为等精神活动的综合体现。刻意伪装某一方面的“症状”,必然会在其他方面露出破绽;在某一阶段(比如有他人在场时)伪装,也必然会在另一阶段(比如独处时)露出破绽。
  其次,司法鉴定的原则是“无病推论”。我们会预设每名被鉴定人都是精神正常者,由3名鉴定专家同时进行鉴定检查,只有从各人的角度都明确疾病症状存在,才有可能考虑精神疾病的诊断。最终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是专家组分析讨论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即便有明确的疾病症状,也只是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的“医学要件”,还要看医学要件是否影响了被鉴定人作案时对其行为的“辨认”和“控制”等心理要件。对于责任能力评定意见的形成,后者往往更加重要。如果当事各方对鉴定结果有异议,还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瞭望东方周刊》:具体来说,如何进行鉴定?
  谢斌:具体的鉴定包括症状检查、对照诊断标准作出具体疾病的诊断、分析作案当时是否发病状态、作案行为与病情是否存在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等。最后要结合医学和心理要件分析对作案行为的辨认与控制能力,并提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受审能力等结论意见。
  症状检查又包括对思维、情感、感知觉、认知等多方面的检查,非常专业。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好像我们到医院做B超检查肝脏,探头怎么放、放哪些区域、检查者的手势、怎么看反射信号等等,都是科学标准、规范流程与个体经验的完整结合。
  做鉴定是一门科学,装精神病非常难。假装一个症状比较容易,但要在专业医师面前装出整个系列的症状就非常困难了。
  学会自我保护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因为《精神卫生法》的“诊治自愿”原则,可能导致精神病人游荡在医院之外。你是该法的起草人之一,请解读一下有关病人入院和出院的规定。
  谢斌:从1985年到2012年,《精神卫生法》从起草到最终颁布,整整用了27年,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一部结构非常好的法,但要贯彻落实好,还需一定的时间。
  这部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强调“诊治自愿”,能有效防止“被精神病”。由于以前限制患者人身自由缺乏标准和程序,所以立法时就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决定权,从而也起到了保护公民自由的作用。
  《精神卫生法》明确了住院实行自愿原则,即精神障碍患者有拒绝住院权。非自愿治疗需具备相应的实体条件:(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只有这两种情况,才可以不经本人同意而实施住院。
  按照《精神卫生法》规定,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如果医院认为不宜出院但患者或监护人要求出院,医生只能“告知不宜出院的理由”并“提出出院后的医学建议”,“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签字确认”。签字后患者即可出院。
  非自愿的病人经过医生评估,身体状况达到出院水平且自己要求出院的,也可以由非自愿住院转为自愿身份并自行办理出院。
  《瞭望东方周刊》:按照“自愿”原则,会有大批病人回到社会。令公众担忧的是,他们的危害行为风险是否完全无法预测,从而使他人面临危险?
  谢斌:《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得到严格落实后,可能会有一些以前可以住院的患者无法被送入院,或者还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患者提前回归社区,因此不仅仅是患者家人,而且全社会都要做好相关准备。患者的发病肇事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但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证实,一些“风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预测判断。
  这些因素包括:男性,青壮年,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未婚,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智能偏低,有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疾病史,如颅脑外伤、高热等,有童年期家庭环境偏差,如受虐待、父母离异等,学习困难,有品行障碍,如逃学、斗殴、虐待动物等历史,药物或酒精依赖者,有反复家庭暴力或违法行为史,有冲动型或反社会型人格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偏执型、特别是伴有嫉妒、被害妄想及命令性幻听者,等等。   《瞭望东方周刊》:你长期和精神障碍患者接触,被伤害过吗?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
  谢斌:我还好,被病人口头威胁过。我们有一些医师被病人攻击过。和精神障碍患者接触,保护好自己并进行有效地沟通是一项基本功。
  确有一些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比较具有危险性。这些类型的患者,其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正常人要高出10倍左右。家人、朋友和其他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者,必须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这里简要介绍几项。
  一、对于烦躁、激动状态中的患者,不应过分地去关心、询问;二、当患者向你发怒时,不可与之发生正面冲突;三、不应嘲笑、歧视患者;四、对于症状相对稳定的患者,要督促其服药、随访,并留意其复发的预兆;五、发现有精神症状复发倾向时,应及时送其去治疗,必要时可在多人协助下,强制其住院;六、与有过暴力史而又正处于发病期中的患者接触时,最好不要处在患者可以正面攻击的位置,且最好有旁人在场,必要时可提供帮助;七、患者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如果实在无法办到,可用温和的语气与其商量,并作出解释。
  虽然少数患者确有反复暴力的倾向,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学会自我保护,就可以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
  偏见与歧视催生恐惧
  《瞭望东方周刊》:我国目前对精神病患者的救助服务体系是怎样的?救助资源如何?
  谢斌:我国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还是以住院治疗康复为主,而欧美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普遍实施以社区为主的服务,即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团队与专科医生协作的医院与社区并重的服务模式。
  《精神卫生法》实施后,患者如果只是病情复发,没有危害行为或倾向,家属将不能替代病人作决定,而医务人员则会更多地主动去征求病人自己的意愿。这一变化,则有可能令医院门诊病人增加,而住院病人数量和住院天数同步降低,将倒逼我们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更加注重把服务前移和下沉。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达17%左右,但全国只有约1. 5万名合格的精神科医师,约23万张床位,医疗资源远远不足。
  在家庭层面,我们的家属教育严重缺失,很多家属不懂得如何去应对照管病人,有的用一根链子将病人锁起来,有的放任不管,还有的抗拒我们精神防治工作人员的随访。
  我们的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几乎为零。比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全国最大的专科医院之一,床位近2000张,专业社工也才三四人。而美国全国精神科床位20多万张,就有精神卫生专业社工十几万人。我国香港地区在这方面做的也很成熟。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如何完善救助体系,以实现个人权利和公众利益的平衡,消解精神病患者带给社会的恐惧?
  谢斌:在家庭层面,可以由居委会去组织,卫生机构作技术指导进行培训。
  如何扩大我们的精神卫生专业队伍?《精神卫生法》提到对工作人员的待遇要有倾斜,但具体得到落实还需要时间。我们专业社工的资质许可、教育培训和晋升通道都有待完善加强。
  在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方面,澳大利亚做得很好,他们除组织大量专业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各种服务外,还有专门的社区卫生中心培训教材、培训项目等,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就整个社会来说,由于对精神疾病长期的偏见和歧视,我们对精神病人缺乏关爱,甚至是排斥的。
  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曾做过一项调查,50%以上的人不愿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复设施附近,更多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坏性”,“容易危害他人”。
  其实,精神疾病确实像许多慢性病一样,是可控可治的。就以发病率不到0. 5%的精神分裂症为例,经治疗有1/ 3的人可恢复到原先的状态,1/ 3的人可带着症状生活,另有1/ 3的人疗效不好,社会功能退化。而80%~90%的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均可获临床治愈。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只有让恐惧社会的精神病人消除恐惧,回归社会,他们才不会让这个社会充满恐惧。
其他文献
目前北京有6. 6万辆出租车,而通过电话约车的,平均每天约3万起,打车已成难题。北京市交通委4月23日发布《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规范出租车电召服务。6月1日起,出租车司机必须确保每车每日执行2单电话叫车业务,城六区“朝七晚七”提前4小时可保证约到车,这或将成为医治打车难的一剂良方。  国务院:  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2014年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包括72项改革方案、提出明确时
在我们家近年来所有的重大家庭决策中,最不容易、也是最有回报的,就是我们不送孩子去学校、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决定。  在家教育孩子本不是我们最初的打算,而且我一开始是反对的,觉得那只是别人的传奇故事- - -我们在美国有好几个朋友都选择在家教子,还有人把经历写成了书出版。  但搬到北京郊区的昌平居住后,我们距离北京大部分国际教育资源都太过遥远,当地学校的假期制度与我丈夫所在美国公司的假期又无法重合。所
每年寒暑假都会有一批枪手提早开始打广告、拉生意,特别是假期即将结束之时竞争最为激烈,这些代写作业的人被称为作业枪手,他们大多由大学生和小白领组成,通过网络和快递与中小学生联系和收费,一个假期的收入在3000元至1万元。其实,假期作业的无趣、繁冗、形式化也是作业枪手出现的重要原因。  最右体  最右体是微博新文体之一。转发微博时,所有转发人员的ID按照转发的先后顺序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第一个转发的人就
东京世田谷区,一位推着婴儿车的日本姑娘和一位黑人小伙子走向坐在街心花园长椅上的我,指着前面新盖起的几幢楼房,问道:“请问那是团地的房子吗?”  “团地”,即日本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造的“廉租房”。交谈之后,我终于明白,这是个三口之家,太太是日本人,先生是非洲人,由于没有说得过去的收入,就申请了“团地”。  虽然黑人小伙子并未取得日本国籍,但由于太太是日本人,并且家庭收入低,他们也是可以
李安再次获最佳导演奖,在西方媒体上并不是奥斯卡报道中的头条新闻。  美国媒体和美国人更关心的,是另外两部“美国主旋律”的热门影片---《逃离德黑兰》和《林肯》。前者讲的是1979年中情局如何以拍摄一部电影为名成功解救出在伊朗被困为人质的美国外交官的故事,《林肯》则是美国人对于自己过往的再认识,和对“美国梦”的又一次致敬。  英国媒体也没有着重关注李安和《少年派》。英国各大报在奥斯卡颁奖当天都推出了
不管在哪个国家,西装革履、神采飞扬的银行家从来都是让人艳羡的,掌握金融大权的银行高管更是人们瞩目的对象。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密集“换帅”,迄今已有多家银行迎来了新掌门人。  据上交所消息,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6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表示,近日收到银监会批复,银监会已核准易会满任工行行长的任职资格,核准牛锡明任交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如果仔细梳理会发现,自今年4月以来,相关的银行界人员更替程序一直在
芦荟是一种很受宠爱的植物,相关产品琳琅满目。还有一种著名的中成药叫“复方芦荟胶囊”,因为几年前在英国被查出汞超标11.7万倍而闻名于世。汞超标跟芦荟没什么关系,芦荟只是受“复方”中“猪一样的队友”所累。  单就芦荟而言,它那些形形色色的“神效”靠谱吗?  虽然复方芦荟胶囊是“中药”,但芦荟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它传入中国不过几百年,埃及人在6000年前就已把它作为法老的殉葬品。在埃及,它被称为“不朽
对于完全可以从其他植物性食物中获取营养的人类,却往往为“味道”而食用其他动物,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吃”或者“饥饿难忍”,仅仅是为了对“味道”的极致追求,这到底是整个人类的悲哀又或者是什么?  燕窝,是用洞燕的唾液筑巢而成的,但是一筑再筑却被人类夺走。而割掉鱼翅的鲨鱼被扔回海里,满海尽赤,尽管鱼翅的营养价值也许未必高过粉丝。豪华宴会上,“红烧活鱼”被厨师用湿布包着头和尾在油锅里炸熟身上的肉,放在盘
手机短信功能开通,方便用户的同时,一些不需要的“垃圾服务”也纷至沓来,对手机用户构成了严重骚扰,比如一些小秘书提醒功能,内容包括电信服务商提供的一些游戏、新闻、有奖参与等。不管你愿不愿意,无论何时何地,它们打着“小秘书”的牌子,想来就来,数量之多,密度之频,让你不厌其烦又无可奈何。  最令人愤恨的是欺骗广告类,每条信息都当接收人是傻瓜,外面各种各样的反欺骗短信的宣传铺天盖地,但丝毫不能阻挡这些发短
《金瓶梅》的“梅”指的是庞春梅。她不仅是书中第三号女主角,而且是西门庆玩完以后十多回故事中唯一的中心人物。这个角色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可以用两句话来说:她是中国古小说中第一个用力描写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女奴,也是《红楼梦》里惹人喜爱的晴雯的前身。  春梅原本是西门庆夫人吴月娘房中丫环,后来拨给潘金莲使唤,因为有些姿色,16岁那年就被西门庆“收用”了。男主人占有婢女不需要什么理由,也不必给什么名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