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对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改善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iao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重症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前,给予2次免疫吸附治疗对重症RA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90例重症RA患者临床数据,其中43例接受IFX 3 mg/kg+甲氨蝶呤治疗为对照组;47例为试验组,在开始IFX 3 mg/kg+甲氨蝶呤治疗前额外接受2次免疫吸附治疗;收集患者同期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比研究免疫吸附联合治疗对重症RA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患者基线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患者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可持续维持至30周(P<0.05);治疗2及6周时,试验组患者ACR20缓解率分别为46.81%及68.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周时,试验组ACR20缓解率超过90%,而对照组ACR20缓解率为79.07%,DAS28-ESR临床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也达到了72.34%,高于对照组的48.84% (P<0.05)。

结论

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可快速缓解重症RA患者的病情,临床疗效优于IFX 3 mg/kg+甲氨蝶呤,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以多层螺旋CT(MSCT)为参考,对比锥形束CT(CBCT)对面神经管显示的清晰度,探讨CBCT对面神经管成像的可行性及是否存在优势。方法2017年1月,对8具头部标本进行CBCT及MSCT扫描,分别获得16侧颞骨图像,对MSCT及CBCT图像上迷路段各壁、第一膝前、内、外、上、下壁、鼓室前段外壁、下壁、鼓室后段外壁、下壁、鼓室段内、上壁、第二膝外、下、上、内壁及乳突段各壁分别进行0~3分评分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LSO)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SO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相关评分量表来评估该入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中鞍结节脑膜瘤11例,颅咽管瘤4例,表皮样囊肿4例,垂体瘤1例。结果2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者17例(85%),平均手术时间(144.0±54.1) min,平均出血量(96.5±51.1) ml。术后出
期刊
目的比较分析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应用于颞骨显像时的辐射剂量。方法将63枚经过校准的热释光剂量芯片分别放置到头颈部体模的21处解剖点上,每处3枚,采用锥形束CT和螺旋CT在对头颈部体模颞骨进行扫描,采用RGD-3D型读出器测量每个芯片的剂量,取均数,作为该解剖点的吸收剂量值。按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推荐的组织权重因子,计算出两种扫描设备的有效剂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设备扫描得到的有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对内毒素血症兔微循环血流异质性的影响。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内毒素+乙酰半胱氨酸组。动物给予2 mg/kg内毒素静脉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内毒素+乙酰半胱氨酸组动物静脉给予350 mg/kg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对照组和LPS组静脉泵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0 h和2 h时间点记录动物血流动力学大循环参数(中心静脉压、血压、心输出量)和微循环参数(微循环
目的探讨枕骨切线角在协助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中的可行性,验证自制置钉器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12具成人尸体枕颈部标本,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对每具标本行枕骨及寰椎的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通过3-matic软件测量置钉参数枕骨切线角、头倾角、内倾角、进钉长度及舌下神经管下缘至螺钉中轴线距离。利用自行设计的枕骨髁螺钉置钉器,结合枕骨切线角、内倾角
目的探讨CD4+ T细胞表面CD1d分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的EAE模型,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分离小鼠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与非活化CD4+ T细胞表面的CD1d+细胞比例。结果对照组(正常组和CFA组)、EAE组发病高峰期以及疾病恢复期相比较,对照组表达CD1d分子的CD4+ T细胞数量百分率为(8.98±0.36)%,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