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课间活动的模式与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bo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原有的敷衍了事、功能严重丧失的课间操相比,新的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强度适宜,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近两年,我教研组组织进行大课间课题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人力,场地、器材各项资源,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的可操作的活动模式与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策略,旨在活跃学校体育活动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学校体育水平与办学品味,为我校、我市中学课间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行的实施模式和有益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模式;校操;校舞
  一、前言
  查阅从2002年起众多城市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后发现,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非常不尽如人意,我校也一样。身体素质下降;超重与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不断上升;耐力、柔韧性、力量素质及肺活量持续下降,令人担忧。《中共中央……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快乐、主动、健康、发展”己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近几年大课间活动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学校蓬勃发展,实践证明,新的大课间活动激发了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舒展身心,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效明显,还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广播操在我校校园内已实行了几十年,每天听同一首音乐,机械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内容单一,大脑皮层早已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出工不出力,被动应付,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还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作风。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研究,探索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寻找一套适合本学校开展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且效果良好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在我校科学有效地开展,从而达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的精神疲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二、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一)构建一套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的可操作的活动模式。
  改变传统做课间操的形式单一的模式,根据我校地处老城区,活动场地狭小,一次只够两个年段同时做操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校后门相通的中山公园的允许活动的场地器材及学校各项人力资源等,划分了三个活动区域,设计了三个活动模式,每天两个年段执行一个模式,六个年段可以同时开展大课间活动,达到同一时间合理安排不同年段在不同活动场地进行不同活动内容的目标,充分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参加内容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校的可操作的的活动模式,在全校试开展中,质量效果比以前的课间操好,体育活动氛围有很大提升和活跃的。
  1.具体的内容设计:
  ①周一、五两操: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泉州市中学生《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②周二、三、四两操:校操校舞:活力的《搏击操》、时尚的《江南style》或《小苹果健身操》;③分班分项目练习的项目:羽毛球、跳绳(长、短)、篮球、踢毽子、排球、班级50米接力跑、拔河、呼啦圈、俩人三足、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初三年考虑体育中考的因素,分班安排自主练习长跑以外的中考薄弱项目;④阳光长跑。
  2.组织结构模式:
  模式一:有序进入校篮球场→统一做操:→有序进入校内指定场地→分班分项目练习→放松运动→有序退场。
  模式二:各班有序进入中山公园的篮球场等休闲场地的各自练习场地→分班分项目练习→各班有序进入中山公园的田径跑道→阳光长跑→放松运动→有序退场。
  模式三:各班有序进入中山公园的田径跑道→阳光长跑→各班有序进入中山公园的篮球场等休闲场地的各自练习场地→分班分项目练习→放松运动→有序退场;
  3.年段组织安排:
  周一、四:初一高一年段执行模式一;初二高二执行模式二;初三高三执行模式三。
  周二、五:初二高二年段执行模式一;初三高三执行模式二;初一高一执行模式三。
  周三:初三高三年段执行模式一;初一、高一执行模式二;初二高二执行模式三。
  4.活动时间与要求
  (1)每周一到周五上午两节课后9:25—9:50
  (2)鼓励全体师生参加活动,伤病者做好请假登记,力求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各班由主任或代班主任按照出操行进路线带队到达规定场地,进行相应的活动;负责教师要组织好本班活动,要清楚学生进行活动的要求和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场所的安全隐患,班级之间的避让等,达到安全性;并负责结束后,带队回教室。
  (4)由班长及体育委员到体育室领取活动器材,活动结束后点清数量归还器材,办好登记出借手续,损坏要赔偿。鼓励班级学生自带器材(如:跳绳、篮排球等),有利于更紧凑;鼓励学生自创练习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兴趣。
  (5)各体育教师下各自年段指导学生活动并根据各班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活动质量与效果进行评分,写好每一次活动记录,时间、人数、组织形式 、活动效果等。
  (二)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策略
  1.创编时尚的充满活力的校操校舞,与时俱进,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结合我校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我校教师健美操、体育舞蹈的特长资源,创编了充满活力的时尚的校操校舞,校操《搏击操》,已拍成视频,在高二年段推广,深受男女生的喜欢,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经常在上课前问老师“老师,今天要教新动作吗?”去年流行全世界的校舞《江南style》和今年最流行的《小苹果健身操》引起喜欢新鲜事物的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很接地气,改变了学生不喜欢做课间操的情况,计划以后每年在全校推广一套最流行时尚的健身操舞。   2.构建适合体育大课间各种行为的活动小组和社团,以小部分带动全体,提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鼓励老师学生创办了健身操、体育舞蹈、武术、街舞、篮球等社团等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协调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小部分带动全体,提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3.每年举办全校的体育节和校操校舞比赛,确保参与的全体性及以赛促练:我校每年举行的两赛,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节比赛项目基本上就是大课间活动项目,项目多,起点低,适合每个学生参与,规则严格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三个项目的比赛,杜绝了以前每个班级就那几个会跑、会跳的同学参加比赛的场面,从而促使全班学生都要参与到比赛中来,间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去;特别是跳长绳、集体接力跑、集体拔河都是十几个人参加的集体项目,需要同学经常集体练习,磨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以赛促练的结果是形成了班班有长短绳、班班有接力棒、班班有呼啦圈等的良好的班级体育氛围。而广播操、校操校舞的比赛时严格按标准评分,并将比赛结果纳入班级评优、班主任与体育老师考核中,通过比赛活动再次强化学生的动作的规范性以及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学生动作质量和锻炼效果。
  4.积极备战各级大课间活动操类比赛,获取优异成绩,提升地位,激发全体师生共同进步:面对市区级比赛,体育组老师积极全力以赴,严格要求动作质量与编排创新,加班加点训练,力求完美,2012、2013、2014年分别获得泉州市与鲤城区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泉州市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比赛一等奖,市泉州晚报、福建省教育之窗均报道,给与了极高的评价;2013年获得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泉州站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学校对获奖师生在全校公开大力的肯定、表扬、奖励,不但提升了体育在学校的地位,而且鼓励了师生的体育练习热情,有效地激发了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5.建立、形成适合我校的体育大课间的评价体系:评定由政工团委、体育组、班主任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量化检查。每年大课间操类的比赛邀请非任课体育教师进行公正评比;每天大课间政工团委的检查直接与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考评挂钩,体育教师的检查结果与班级评优挂钩,班主任老师的检查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考核挂钩。检查结果每周汇总,并全校及时通报。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实验,我校改变了传统课间操活动形式单一的模式,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的可操作的的活动模式与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策略,实证性研究证明了重新创编的新兴体育活动内容与模式比较科学有效地适合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得到96%学生和90%家长的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两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合格率均在97%以上,学校体育活动氛围有很大提升和活跃的;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体育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再次立项两个省级课题;参加教学技能比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两个,省市一、二、三等奖两个、两个、四个,市级一等奖三个等;开设了三节省级校操示范课、三个省级专题讲座及数个市区级公开课和讲座,破茧成蝶,在省市同行中引领示范。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学校体育水平、办学知名度与品味,为我校、我市中学当前学校课间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行的实施模式和有益的经验参考。
  (二)建议
  1.加强推广,提升对体育的认识:通过举办宣传栏、研讨会和比赛展示等活动,引起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的重视与支持以及学生的了解和兴趣;让领导和班主任明白大课间活动不仅是学生进行锻炼身体的一项教育内容,还是促进校风(纪)建设,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明白大课间活动的理念、体育运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自我需求动机,改变过去“要我做”的消极心理,养成“我要做”的健康心理和自主锻炼的行为。
  2.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对一套健身操的兴趣只有一个学期,游戏的兴趣也不过一个月。因此学校就必须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引进时尚,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特别是在校操校舞与游戏的创编和组织、活动形式的创新方面。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的给大课间活动加入新鲜血液,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兴趣性,让大课间活动真正活起来。
  3.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体育活动,因此必须根据发展方向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长期的计划,由浅至深、由简至细的逐步完善,如: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校操校舞的有效推进;对自选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化梳理,分组分项,合理安排,多形式进行等。
  【参考文献】
  [1]孙洪光.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乳山市教育网.2011-06-21
其他文献
信息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从信息素质的含义出发,分析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探
情境创设有着它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据南方电视台报道,墨西哥民主革命党众议员特雷萨9日揭露,在墨西哥近4000名儿童死于与打击贩毒有关暴力事件,有的死于政府军与贩毒集团的交火,有的被犯罪分子杀害。墨西哥暴力活
在简述工程概况及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长治经坊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设计理念、设计依据、平面布局特点及建筑造型设计等。
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暨少年司法制度改革与发展论坛11月2日在沪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分别发来贺信。
【摘 要】初中音乐学科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演艺技巧和艺术欣赏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青少年的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课堂的表现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表现力;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仅停留在简单的演艺技巧和课堂音乐欣赏层面上,更重要
自2014年6月《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员工持股计划焕发了新的活力。员工持股计划的股权激励手段成为了热潮。但是,目前为止对最佳的员工持股比例仍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用一首《长安古意》道尽了长安城的繁荣,让后人追忆、赞叹不已。在1300年多年后的今天,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
【摘 要】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会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下面谈谈几点
介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情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