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形式教学现象和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w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推行,中职语文教学发生了不少变化,不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往往我们看到“敲锣打鼓,热闹有余”,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流于形式的中职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着陆,进行有效的中职语文成为本文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形式教学现象 提问 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推行,中职语文教学发生了不少变化,不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往往我们看到“敲锣打鼓,热闹有余”,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下面我对这种形式教学现象谈谈看法。
  一、提问过于形式化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会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的教师的提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适当引导,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提高。例如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课堂热热闹闹,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提问题:你喜欢西游记中哪个人物,为什么?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打开了,犹如泄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七嘴八舌,学生说出了二十几个问题,课堂教学处于失控边缘,这位教师发挥课堂急智,马上说:“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这几个问题。”然后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展示给学生:“我们接下来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其余的问题你们自己回去好好再研究吧!”而实际教师所出示的问题根本与学生刚才提的问题相差甚远,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刚才学生的提问有什么作用呢?难道仅仅是为了体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而设的这一环节吗?我们试想一下有必要吗?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挫伤了,对语文课的兴趣也淡了。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如何培养呢?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设疑。课堂所提的问题要构思巧妙、精炼扼要、重点突出。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提问的形式要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所提问题不仅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2)引思。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养成思考后再提问的习惯。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往这个方向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定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游刃有余了。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二、合作过于形式化
  团队合作意识是当前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因此学校要加强合作教育。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通过密切合作,默契配合,集思广益,解决当前难题。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通过交流我们彼此就有了两种思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发现,我们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课堂上,一要求小组讨论问题,教室就听到嗡嗡声,但听不清在说什么,教师作为旁观者孤立于学生的讨论之外。几分钟后,老师忽然说停止,不管学生有没有讨论好,不管学生有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讨论,不管学生的讨论有没有结论。小组汇报的时候,教师还是按照自己预设的问题逐个解决。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也总是这样回答:“我认为……”均以个人的见解来回答问题的,很难发现“我们小组认为……”的回答方式。许多合作缺少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关注的依然是自己。偶尔也有同学发言时用“我们小组认为……”,但交流的内容其实是个人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滋生一些学生的惰性,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聊天,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讨论而讨论,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样的合作究竟需要不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中仅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将是一句空话。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语文课堂的合作活动要讲究团队,讲究有效性,避免合作活动流于形式。我认为以下三个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1)合理规划的习惯。教师平时要引导小组成员学会自主推选组长,自主合作分工,每次探究开始前,组长都要制订简单的讨论计划:讨论什么,怎么讨论,由谁记录,由谁汇报等,这样有规划的学习方式就可以避免在探究活动开展时的“混乱”现象。(2)全员参与的习惯。事后要求缺少讨论的同学复述一遍大家的意见,再看看有没有补充的,从而避免发生“看好戏”的现象,再也不会发生小组汇报只是一个人的一面之词了。(3)学会倾听的习惯。我们往往发现当一组学生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干自己的事情,对同学的汇报无动于衷。因此,我们在进行小组汇报的时候,必须要求学生倾听,开展小组互评,评价小组汇报的质量。通过以上三个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增强不少,课堂教学也会井然有序。
  提问要恰到好处,合作要集思广益,让语文课从形式化实实在在地着陆,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有效快速的提高。
其他文献
如何才能搞好校风建设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摸索出一套加强校风建设的良方.现和盘托出,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作一交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水彩要想走民族化道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则是必要的。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水彩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通过水的调节来表现颜色或墨色的浓、淡、干、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歌德学院(中国)、南京市规划局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三方合作,于2016年9月27日-11月27日在南京呈现大型城市设计展“城市愿景1910|2010:柏林·巴黎·伦敦·芝加哥·南京”。在
期刊
城市功能更新与生态修复是全世界都面临的普遍问题。万达青岛维湾项目是企业参与城市功能更新与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并据此总结出与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项下数量较大的一项,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多的存货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过少的存货可能会延误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适当的存货库存可以
本文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自愿接受中期财务报告审计这一现象,采用2007-2009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用于解释审计需求的两大传统理论:代理理论及信息理论,以期揭示我国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当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提高。只有充分地运用教学资源将以上因素巧妙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应用文是一种实用文体,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能力,然而应用文比较程式化,语言平淡、简单,其写作学习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