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鲜的外资银行——及对其有关政策的探讨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南朝鲜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借入大量外债,吸收海外资金弥补本地储蓄的不足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其一个明显的特点。引进外资是南朝鲜经济发展总体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对外资银行政策又是引进外资总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政策。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对南朝鲜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其在南朝鲜本地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定地位。南朝鲜金融体系在结构上的一个特点是双层结构。第一层是正规的、受高等监管的金融架构,第二层则是无组织的、传统形式
其他文献
当西方文学的价值系统被视为优越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性”,现代西方被等同于在时间维度上领先的“新”,古典中国被等同于在历史进程中滞后的“旧”,片面的追新逐异隐藏着割裂汉语文学传统的危险,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就成了缺乏对西方话语进行辨析与批判的唯西方化。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深入传统内部清理并反思传统,而一些当代作家却因为对传统的无知而抛弃传统,以至于试图通过生硬的文化嫁接将西方传统当成自己的文化根基。
<正>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这里谨就国际金融这门专业,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基本情况及动态,很需要引起更多同志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讲一点个人的意见。鉴于国际情势和我们的闭关自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内大部分单位、企业,对西方的金融,诸如外汇、汇价、各国利率水平及走势,国际借贷如何运用以及外债总规模的,国际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相当隔膜。而且那时的观念也不同,认为研究考虑这些问题,是外汇
所谓“中国模式”.就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决定并与之相伴随的中国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参照系有两个:一个是苏联模式;一个是西方模式。中国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威权政治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由中国特殊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因此其可复制性较低。中国模式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也确实显示出了生命力。中国模式中的许多因素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尽管中国模式仍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正> 杨开其(中国银行合肥分行)发展生产力,支持外向型经济加快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首先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不等于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论是经济理论界的一种思想观点,认为当前发展重工业需要资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领域也需要资金,解决这个争夺资金的矛盾,可以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再用这些外汇购买设备和技术,发展重工业,从而沟通农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循环关系。这一理论也是我们安徽省发展国际型经济的理论依据之一。按我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条
1988年11月10日,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总行信托咨询公司和中国行南昌分行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内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研讨会”。此次会议就如何加强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当好“二传手”,如何发展内地自身的外向型经济以及中国银行如何支持内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得到江西省和中国银行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此次研讨会采取了“先考察,后研讨”的办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虚带实,以务实为主,由上述三家以及广州、上海、合肥、杭州、南京、福州分行,港澳管理处以及香港中银集团派出的有关同志与南昌分行
林祥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教授,福建省委统战部特约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大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先秦史、中国现代政治史、闽台地方史志、多党合作与统战理论、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社会主义研究》、
<正> 今年初,党中央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根据沿海地区的条件提出的。那么内地是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国银行如何适应形势,支持内地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经济振兴?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988年10月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考察了江西省,在此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划时代的事件.其凸显的一点便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当我们讴歌发展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时.却遗憾地看到,在整个社会的加速转型过程中.社会基本面上因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导致的冲突呈加剧之势,其突出体现在劳资关系上。今年“7.24通钢事件”被定性为“我国劳资关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类似事件背后究竟隐含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与资本关
<正> 近四十年来,台湾在“稳定中求发展”原则下,物价保持基本稳定。除国民党到台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及七十年代二次短暂通货膨胀外,其余时间物价水平较低,波动不大。物阶长时期的相对稳定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取得高速度增长。一、台湾物价与通货膨胀状况的演变 1949年到1988年,近四十年间,台湾的物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1952年,是台湾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其主要原因是由内部因素
<正> 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一些欠发达国家比工业化国家更早地从一种传统的英美经济学的观点(即认为通货膨胀并非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中摆脱出来。由于这些国家一直饱受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的煎熬,被迫挣脱从“道德约束”角度考察通货膨胀的绳索,并开始探寻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和操作方法。其中,巴西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一、巴西通货膨胀概说巴西已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周期性通货膨胀的冲击。五十年代以来,高通货膨胀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