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书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春书
  收藏墨盒数年,喜欢清盒的秀美、民国盒的俊美。欢迎同道交流,互通有無。
其他文献
同画夫人  好古多年独爱墨盒,歲月更迭热情不减。愿与天下盒友共同守护和建设刻铜艺术家园!
期刊
李建文  李建文,山西太原人,网名铜匣古韵,五台山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收藏铜墨盒十五年,主要关注腐蚀工艺的藏品,如北京風景系列、领袖人物系列、名人书法系列等。
期刊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性思想之一,而与此相关的自然书写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博物文化的脉络中,以摹物状形、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的特征彰显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为文学渲染声色意蕴,文学为自然赋予种种人文意蕴。在以人为旨归的中国传统博物文化中,自然的足迹遍布其中,在人文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自然博物中,总体呈现出文史夹杂、追奇求异、格物求理、经世致用的特点。虽然受限于时代局限,自然的内在本性有时会
期刊
賴海鸣  网名一鸣山房,福建龙岩人。机缘巧合进入刻铜文房收藏,它为我打开了一片古玩收藏的天地。在刻铜圈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同时也收获很多宝贵知识。刻铜文房收藏,我坚信一直在路上。
期刊
马金海  微信名焦作小馬,焦作云台山人,经营宾馆,酷爱收藏交流晚清、民国时期刻工精彩或者题材罕见的铜墨盒、铜镇尺、铜仿圈、铜墨壶等。愿结识天下喜欢刻铜艺术的朋友,共同交流学习。  手机、微信:13782719766
期刊
陈延平  1965年生,1985年畢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爱好收藏近四十年。现为浙江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
期刊
引子  今年时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在刻铜文房收藏界,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流传着“鲁迅喜爱姚茫父铜墨盒”的故事,大意是说:鲁迅曾于同古堂购得一墨盒,上有姚茫父绘山茶、正面小鸟并书一绝句。因小鸟双目圆睁、正面向人,鲁迅戏呼之怪鸟。几乎所有关于民国刻铜文房的书籍和文章均对此津津乐道,笔者关注和研究姚茫父先生逾20年,回顾二人的生活轨迹,虽不乏交叉点,但就目前所见资料,尚不能确认鲁迅对姚茫父铜墨盒
期刊
吴明  网名火山冷云。因古玩而结缘墨盒,十多年来一直酷爱刻铜文房,结识了全国许许多多良师益友,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給予了无私和巨大的帮助。希望与广大藏友多多交流、互通有无,在认知与藏品上共同提高!
期刊
罗圹增  湖南省收藏家、常德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常德桃花源文化艺术馆馆长、收藏研究桃源刺绣,木雕,玛瑙的同时还喜欢刻铜文房。  現在做传统文化的IP开发,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碰撞出新的火花。
期刊
辛丑中秋前,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先生宴请,同席者有设计师陈新先生,席间聊到我正在做铜墨盒特刊,陈新说:“我收藏了一方我曾祖父陈树蕃的铜墨盒。”  陈树蕃本名陈炳焕(1860—1920),字树藩,别号注凡,出生于湘阴县界头铺,是清末湖南君主立宪派首领之一。  陈树蕃18岁入武昌西湖学院学习,接触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思想,开始热心君主立宪。先后担任湖北游历官、湖南留日学生监督、奉天图书馆馆长等职。光绪三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