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海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金海
  微信名焦作小馬,焦作云台山人,经营宾馆,酷爱收藏交流晚清、民国时期刻工精彩或者题材罕见的铜墨盒、铜镇尺、铜仿圈、铜墨壶等。愿结识天下喜欢刻铜艺术的朋友,共同交流学习。
  手机、微信:13782719766
其他文献
李之水(清盒客)  陕西榆林人,收藏以清代墨盒为主,愿与您学习交流,为传承刻铜文化共同努力。电话:13098283888  “清供刻畫在墨盒上文气十足,内蕴丰富,意境深远。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给予赏析者以美的享受和文化滋养。”  清供兴起约在宋代,至清末民初达鼎盛。清供图刻画在墨盒上文气劲十足,其艺术内蕴丰富,意境深远,韵律品味表现力极强,同时对赏析者也有感染力,寓以哲理,给人启蒙。墨盒上刻绘清供,
期刊
刻铜老神的刻铜作品里基本囊括传统绘画里的人物、山水、花鸟这三大项。据我所知,人物题材的刻铜作品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人物题材分支过来的肖像画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大家知道,肖像描绘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没有其他景物的陪衬,以“形”传“神”,着意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五官”特点,注意“习惯”动作与神态,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抓住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人物的外貌千差万
期刊
在我收藏的刻铜文房中,有一件清代文盘很有意思,现与大家分享。该器物尺寸23cm×14cm×0.7cm,草书款识:读书秋树根 庚寅五月五 嘉定钟馥刊。  此文盘做工考究,白铜倭角,画面题材高雅,构图丰满,远山近物,刻画层次分明,整幅单线为主,人物面部刻画细腻,眉目传神。画中秋天里,天苍苍,云悠悠,霜林醉,黄叶落,树根下高仕坐看风云,一手搁书箱之上,一手持如意“经锄”,目视前方,若有所思,似刚目遇奇文
期刊
达云飞  农历乙卯年八月初六生,网名水墨铜画南蛮子、阿达,云南昆明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下一只“荣宝斋”的墨盒,之后又喜得一批,从此“结翰墨缘”并与墨盒良緣不断!最珍贵的缘分乃是认识了刻铜圈里的各位良师益友、在结缘每件藏品(格物)的过程中都学习积累了新的认知。
期刊
瞿江  毕业于浙江政法学院,早年從事法律工作,经营古代艺术品多年,现任收藏集市顾问。
期刊
马晓军  1973年生,目前在教育系統就职。爱好收藏20余年,痴迷于刻铜、刻瓷、浅绛彩瓷等“文人”艺术品。收藏格言:物为人用,方为良物,由我得之,由我遣之。
期刊
同画夫人  好古多年独爱墨盒,歲月更迭热情不减。愿与天下盒友共同守护和建设刻铜艺术家园!
期刊
李建文  李建文,山西太原人,网名铜匣古韵,五台山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收藏铜墨盒十五年,主要关注腐蚀工艺的藏品,如北京風景系列、领袖人物系列、名人书法系列等。
期刊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性思想之一,而与此相关的自然书写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博物文化的脉络中,以摹物状形、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的特征彰显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为文学渲染声色意蕴,文学为自然赋予种种人文意蕴。在以人为旨归的中国传统博物文化中,自然的足迹遍布其中,在人文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自然博物中,总体呈现出文史夹杂、追奇求异、格物求理、经世致用的特点。虽然受限于时代局限,自然的内在本性有时会
期刊
賴海鸣  网名一鸣山房,福建龙岩人。机缘巧合进入刻铜文房收藏,它为我打开了一片古玩收藏的天地。在刻铜圈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同时也收获很多宝贵知识。刻铜文房收藏,我坚信一直在路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