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引领 提升简算感悟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st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教育学家米山国藏说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几年、十几年后就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全忘了,而在工作中经常活跃着的、最需要的,实际上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逐步渗透数学的精神、思想。简便计算是综合运用计算原理简化复杂计算的技能,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全过程。在此,结合实例谈谈简算教学。
  一、吃准简算的实质
  简算不是凭空臆造的产物,它的运用是有根有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简算的依据、原理是什么;其次要让学生理解原理、定律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用得当,使用有方。这些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根本体现。
  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五个运算律和两个主要的性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商不变性质。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它们,运用才会灵活,简算才会应运而生,才会形成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形成受益终身的数学精神和思想。
  例如,计算“356-652-248 654”,第一,要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运算的存在,读清数、理顺运算、审清顺序;第二,要引导学生仔细辨别运算的特征,从而充分感知题目的本质;第三,激发合情的联想,促使学生回顾运算律,分析其中蕴含的规律,确保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最终实现计算的快速、简洁,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二、探寻简算的多变
  灵活简洁是简算的最大优势,如何让学生走出定律的影响和束缚,使得简算真正的善变、快速,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数学思想熏陶,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简算技巧,达到提高计算速度,发展计算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根本目的,让学生生成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除了定理规律的运用外,还隐藏着一些简算和速算的技巧。例如,计算“1 3 5 7 9 … 97 99”时,就不单只是直接引导学生把数字首尾组对,形成一对一对的加数和,算出25对的和是100,所以总和是25×100=2500。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去把握题目的实质,从而实现新的突破。1=12,1 3=22,1 3 5=32,1 3 5 7=42,…,1 3 5 … 99=502=2500。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正方形的方式(如右图),利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从而迅速地求出边长为50的正方形的面积是“502=2500”。
  再如,计算“88×125”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要只为计算而计算,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不断的探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味挑战的乐趣。
  例如
  88×125 88×125
  =(80 8)×125 =11×(8×125)
  =80×125 8×125 =11×1000
  =10000 1000 =11000
  =11000
  简算是无处不在的,需要的是引导学生勤思考、细观察、巧运用。
  三、舍弃简算的偏执
  简便计算是综合运用计算原理简化复杂计算的技能,小学生应掌握相应程度的简便计算,但刻意地追求简算,想方设法地简便灵活,必然会导致计算教学误入歧途,也会使学生迷失自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后,首先安排模仿性练习“459-236-164,185 389 715”;其次安排稍有变化的题目“325-170 130”。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解答:“325-170 130=325-(170 130)=325-300 =25”。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教师始料未及的,静思其存因:一是新知学习的迁移影响,造成定式思维;二是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还处在感性层面,对认知的本质理解还是肤浅的,导致望文生义的解答现象出现;三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学习品质的熏陶比较乏力,没有让学生参与认知的形成,学生没有积累较为厚实的理性认知。因此,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势在必行,不能让学生为了简算而“简算”。
  再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安排练习“24×40”。生1:“24×40=(20 4)×40=20×40 4×40=800 160=960。”生2:“24×40=24×(20 20)=24×20 24×20=480 480=960。”这样的题目是完全可以心算的,没有必要将运算律强行使用,达到所谓的简算目的。
  总之,教学中要重视算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内化认知,并能够精准地分析题型,灵活地运用定律、性质和方法简便解题;更要关注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学习历程,促使他们在练习思考中探寻出最合适的最佳的解题方案,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知识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而能力却永远伴随终生。"教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对于
现代有轨电车在开通运营数月后,道口段的轨旁沥青经常由于社会车辆反复碾压而开裂损坏。其主要原因之一为钢轨包裹材料中的轨腰护块自身强度不足,不能为道路沥青提供足够的支
1829年,由奥地利人C&#183;德米安(cymDenlian)发明了手风琴(Accordion),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①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手风琴音乐遍及世界各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手风琴艺术的
高校具有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责任,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的重要基地。基于对象及原因的特殊性,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境,因此,在对策上也要给出
一种新传染病早期在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方面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其传播途径更是不得而知.传统病患者确诊前的就诊医院往往是普通综合医院,因此,综合医院预防和控
2007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作为目前教育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助学金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助学金评定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灵活地根据课堂中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才能演绎未曾预设的精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善于捕捉生成资源,构建有效课堂  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潜能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时刻重视课堂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为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德育可以适当利用网络,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积极健康地引导学生,帮助其塑造高尚的精神。但是高校网络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它发挥正面效应的背后,它的负面效应也很凸显。一些学生深陷“网海”而不能自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如何利用好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