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问题探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uh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学风问题对高校的影响,以及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 大学生 学风问题
  [作者简介]覃干超(1965- ),男,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045-03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学风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大学生的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学风的现状,积极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着力点,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营造优良学风。
  
  一、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状
  
  1.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进而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根据我们对广西本科院校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指数在感兴趣之上的占50.60%,一般的占38.7%,不感兴趣的占7.5%。他们的行动往往受兴趣影响,但在很多场合,他们还会因考虑到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及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被迫学习。同时,学生也陷入了一种由老师带着走的思想误区,如50.9%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讲课水平是影响自己课堂上积极性的主要原因,90.8%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自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由此可见,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
  2.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差。从学习态度来看,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松垮,学习精力投入不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去学习,存在着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在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并按计划看书学习,有的学生没有阅读过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籍;为数不少的学生课后从来不与老师、同学就学习问题进行沟通。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缺乏学习计划及良好学习习惯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经常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只占16.5%,偶尔有的占69.4%,14.1%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这种习惯。在调查对象中,46.2%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一般是考前花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期末考试,33.9%的学生是考前花两三个星期去准备期末考试。另外,大学在教学条件、管理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差异,部分学生进校后对新环境不能尽快适应,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出现掉队现象,失去学习兴趣。
  3.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低,自主能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有些学生甚至把美好时光消磨在吃喝玩乐上,把学习抛于脑后。调查显示,61.8%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看杂志小说、上网、睡觉、逛街、谈恋爱和玩游戏,8.2%的学生用于工作,只有25.4%的学生选择学习或者写作业。在问及电脑的主要用途问题时,33.1%的学生回答“用于聊天、看电影、玩游戏”。
  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使考风考纪不良。在学习中抄袭他人作业、试验报告或他人论文,考试时有夹带、替考、手机短信作弊等舞弊行为,还有制作假证书、假文凭等弄虚作假现象,也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学风环境。
  
  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1.扩招后学生的素质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学风的客观影响。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在校生急剧增加,给学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生源层次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二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增加,大多数自理能力较差,以至于上大学后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由于扩招,学校师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明显不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四是扩招后实行学分制,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注重目标管理,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年限,传统的年级和班级概念淡化,学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增大,部分学生难以在学分制的模式下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学风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校周边的环境也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较大,许多高校周围遍布网吧、饭店、迪厅等场所,致使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游乐于其间,荒废了学业。
  2.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对学风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校园建设的原因。许多高校实行多个校区办学,导致在不同校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分配难以均衡,既使总体资源显得匮乏,又使现有资源重新设置,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潜力和优势,顾此失彼,也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二是教学方面的原因。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照本宣科,不管课堂纪律,只追求上课数量,不追求上课质量;还有的教师将心思用在开公司、搞项目、做科研上,忽视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学生管理方面的原因,管理与教学相脱离。有些教师只知道向系或班主任反映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根本不管课堂纪律。专职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太多,工作无法深入细致。再加上有些辅导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不深入课堂了解和发现问题,这都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另外,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方面的日常活动,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管理,导致教学与管理脱节。
  3.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一个主要原因。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降低,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认识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点,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另外,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部分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上课与不上课一个样,以致这部分学生无心听课,甚至不上课。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毕业后的打算。他们不知道是为谁而学习,得过且过,缺乏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旦毕业,才感叹浪费了大好光阴而后悔莫及。
  
  三、学风问题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1.学风问题对高校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学风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办学精神,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学风建设一直以来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也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必须抓紧抓好。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目标。
  2.学风问题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中心作用。“教”与“学”是高校的中心,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学风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果,教学工作的好坏也影响着学风建设的开展。这也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把大学生的学风问题作为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整合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力量和资源,以获得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共同发展。因而,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
  3.学风问题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作用。优良的学风是一所高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衡量学校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国民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仍十分严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办学软环境,尤其是加强学风建设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高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一所高校只有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才会对生活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这种熏陶和影响,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尊师重教起着直接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抓紧抓好这个阶段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在学习方法、生活习惯、思想认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这给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全面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学校各职能部门必须齐抓共管,针对新生的特点,突出学风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端正专业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生的学风建设。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一支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且能得到同学们信赖的班干部队伍。辅导员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党员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帮一”的对子,主动关心同学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高校师德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高校要制定科学的师德规范,明确教师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引导教师正确把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这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高校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完善教师的评价监督机制,将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的内容具体化,使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有章可循。另外,实施全过程的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
  3.加强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学校必须围绕学风建设制定一套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在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时,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重在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错误并积极改正。(2)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学风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将之列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积极建设的良好局面。通过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学风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风状况的了解和监督。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对于学风不好的班级则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由“要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要学习”。(3)以党建促学风。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应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其次,建设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第一,
  构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设置雕塑、建设人文图书室、开展读书周、寝室文化建设月等活动,挖掘人文教育资源,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第二,构建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学术讲座、科技作品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作风。第三,构建社会实践载体。通过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以及帮残助残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眼界,找出自身不足,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促进学风的形成。其次,通过就业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重视学习,形成优良的学风。我们应让学生入校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基础课,增加选修课,提倡文理渗透,拓宽知识面,学好专业技能,争取更多就业机会,这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创造性,它涉及学风、教风、管理甚至社会等各个方面。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贯穿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认识并长期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杜勇.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2]龚义荣.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析与创新[J].前沿探索,2007(2).
  [3]郑聪霞,钱伟,祝炜平.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其他文献
据11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11月8日晚正式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
对铁路现有的直通式漏缆监测系统和反射式漏缆故障精确定位监测系统的构成进行介绍,并在精确定位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观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程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康思琦(1957- ),男,江苏如东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与研究;李桂霞(196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广东科学
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分析列车进站警示功能接口电路的构成。
[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工科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必须以大学更名为契机,从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多元化构建师资队伍,大力选拔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实践水平等八个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更名  [作者简介]蔡亮(1977- ),男,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人事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
以无配线站作业性质为基础,分析并归纳主控站和被控站设置原则、无岔站信号设备配置及其联锁和列控方案,重点研究无岔站进、出站信号机距离、接近锁闭、延续进路和轨道电路发
从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来看,也应该引领读书风气之先。在当前整个社会阅读率偏低的状况下,大学不仅要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生力军,而且要引领全社会的读书风尚。
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具体措施,以促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螺旋理论的规律,对常见单糖及其甲甙的旋光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测定值相当接近,在旋光方向上完全一致,旋光度数值也都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证明单糖及其甙的立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