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奋进者、新时代攻坚克难者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蕴含着新疆人民立足地域实际,解决各类复杂难题的智慧和启示,是新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将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新疆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02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在多个场合提出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1]。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随着党史教育活动的开展,党和国家对红色教育高度重视,各地也陆续掀起了“红色文化”研究的热潮[2]。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容,凝结着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伟大斗争精神,也蕴涵着无数先烈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红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也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固有的“正道”“正气”“正能量”,感染和引领当代大学生,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高地。
  一、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一)分布广泛,挖掘利用不足
  新疆地域广阔,地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遍布新疆各地,由于新疆地大物博,县域之间、州域之间普遍距离较远,许多馆址遗迹地处偏远的县乡,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与江西、陕西、湖南等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和挖掘比较成熟的省份相比,新疆静态的物质文化较多,如书信、物品、雕像、图片等资源较多,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关键场景、重要人物等进行的文化、历史等内涵方面的挖掘尚显不足。
  (二)资源丰富,提炼阐释不足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新疆的革命活动,带领广大人民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新疆的红色文化资源众多、分布广泛,但现实中存在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对红色文化资源总结提炼不够、缺乏内涵层面的深入挖掘阐释等问题;还存在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没有提炼蕴涵的内在特质等问题,亟须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弥补新疆红色文化独有的印记与标识。
  (三)依托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受众群体不足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凝结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红色旅游悄然兴起,新疆也陆续开发了十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红色旅游带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借助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广大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中专院校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体验,提升其对新疆的红色记忆、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但是目前还存在受众群体不足、宣传面不够广泛、参与人数有限等问题,经调查了解,目前各场馆接受的参观对象以单位和集体为主,个体自发参与的虽然近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仍存在明显不足,选择接受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其他行业人员、普通市民仍然相对较少[3]。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整合资源,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实践是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任何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励志、崇德、修身、精业的良好育人作用,使大学生汲取红色文化特有的精神养料,使其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触动,精神品质得到熏染。为此,高校要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红色文化课堂实践活动,如将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的红色历史,从中感悟新疆红色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核。二是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大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参观瞻仰,体验先烈和建设者们对革命事业的火热与赤诚。三是开展红色文化系列主题实践活动[4],如看一部红色电影、阅读一本红色书籍、讲一个红色故事、做一次红色讲解员等,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形式,丰富文化育人载体
  红色文化中天然地蕴涵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形式,能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是营造红色文化校园氛围。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橱窗等,廣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相关内容的宣传,在外显的红色文化引领下,持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涵养,提升个人品德修养。二是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校园。高校要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校情,挖掘凝练校园文化的品牌特色,如把军垦文化、守边卫国文化、民族团结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高校特色文化,让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在不断的融合、吸收、创新、转化中与时俱进,诠释出更加富有时代气息的崭新内涵。三是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如编排红色历史剧、创作红色文化主题剪纸、手工作品、红色电影曲目配乐、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等,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让红色文化鲜活而灵动,用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优选内容,嵌入课程育人体系
  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政课上传承红色文化的纯正血统,让红色文化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师要研究的课题。教师首先要优选教学内容,将新疆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作为思政课堂的教学素材,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产生磁场效应。教师还要将红色文化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课程设置,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同时在各门课程中都要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让各门课程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育人功能方面发挥协同效应。
  (四)正面引导,构建网络育人空间
  大学生思维活跃、观念超前,是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接收新知识、新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的立体化多维空间,用符合大学生需求、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方式开展,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高校要坚持正面引导,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参与性与交互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直观可视、实时性、共享性、个性化的特点,构建红色文化的网络育人空间。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强基固本,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新疆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坚守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引导大学生梳理历史脉络、把握历史线索、在学习历史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要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亟须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阐明红色文化鲜明的文化立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承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进方向,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构筑共同的思想基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红色文化牢牢占据新疆大学生的思想领地,引导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豪情壮志,积极投身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二)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疆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新疆大地上书写的红色篇章。新疆红色文化蕴含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精神,爱国爱疆、忠诚担当的守边卫国精神,扎根西部、屯垦戍边的兵团精神,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内在实质一脉相承。因此,在新疆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实现“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重要举措。文化的传承需要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在不断地吸收、融合、生发中进行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才能展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在与不同院校校园文化特质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与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了红色文化内涵。
  (三)凝心聚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精神
  新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引导各族大学生珍视新疆当前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大好局面,也要通过深入挖掘新疆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先辈们热爱祖国、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正是无数支援边疆、建设新疆的革命先烈带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将青春和热血抛洒在这片热土上,才有了如今人们幸福安宁、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新征程新使命,激励大学生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做爱国爱疆的建设者、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时代进步的推动者、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凝心聚力汇聚起建设和谐美丽新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洪流。
  (四)增信崇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高尚的信仰、科学崇高的人生追求,缺乏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的、经过实践验证的并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形态。无数革命前辈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革命信仰,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5]。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能引导大学生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获得真理的启迪,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英雄人物身上不断汲取提升道德境界,完善自身素养的动力,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本领和才干,做勇于变革、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评论员.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2]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徐永健,李盼. 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 思想教育研究,2016(12):84-88.
  [4] 刘经纬,董前程. 对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掌握话语权的探讨[J]. 思想教育研究,2015(09):35-39.
  [5] 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荐稿人:张晓芳,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结果是论文最重要的部分。结果应尊重事实,得出的各种数据应有统计学处理;能用简要文字讲清楚的内容不用图表;图和表应有自明性;各种数据应严谨准确,具有可靠性和重现性。
期刊
前言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简明扼要地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即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此处应列出引用的参考文献),研究目的、范围和方法等;前言一般200字左右。切忌将知识性、常识性的叙述写入前言。
期刊
摘要:2021年4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罗云川主讲的“面向‘十四五’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指出,数字化是“十四五”期间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十四五”技术升级板块中,特别提出了VR增强技术。何为VR增强技术?VR增强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如何运用?本文就以线上展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VR增强技术
摘要:群众舞蹈属于群众文化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当前,广场文化快速兴起和发展,群众舞蹈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广场文化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广场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分析群众舞蹈和广场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探索未来群众舞蹈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场文化 群众舞蹈 发展趋势  现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群众文化活动
摘 要:自由教育思想由来已久,最早产生于西方古希腊时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联系,涉及哲学理论依据、政治基础等内容。自由教育的性质是由当时的大背景决定的,具有阶级性、非职业性和闲暇性。古代中国师作为东方的代表,虽没有明确提出相关概念,但在儒家中的教学中有所体现。本文将新自由主义教育与古典自由教育思想做比较,展望未来,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世界未知的风险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关键词:古希腊;自由教育;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因教育环境复杂、内容枯燥、载体单一等原因存在着教育功能式微、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等境外思想的入侵,将文化认同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激活教育载体,也是打破当前教育僵局、提高教育实效的有效选择。本研究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分析了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探讨了当
摘 要:合作学习是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式。不过,合作学习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尝试找出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的发生机制,为促进课堂学习效果的改善提供理论基础。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整理了合作学习过程中“搭便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基于相关心理学理论,梳理了该现象发生过程及干预措施,提出了未来
摘 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动家庭教育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领域家庭教育开展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基于现实的需求和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提出构建三方功能协调机制,设立相应的服务机构,从组织管理、指导内容和资源服务三个方面探索、建立家校社育人的三大体系,并初步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在协同模式、内容提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了新形态和新业态,面对新形势,“中国农林高等教育怎么办”是新农科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将“新农科”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是激活农业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一剂良药。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思政教育薄弱、实践教学创新不足、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改革措施,以期为“互联网+新农科”助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