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碳中和?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hrim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中和在近年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什么是碳中和呢?如果某家企业全年生产排放了2000吨碳,同时该企业全年种植了一定面积的林木,每年可吸收2000吨碳,那么这家企业排放的碳就相当于这些林木所吸收的碳,也即实现了“碳中和”。除了种植林木,采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或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也能帮助企业实现碳中和。
其他文献
科学家不断地向海洋深处进军,探索这个对人类来说至今仍然神秘莫则的地方。  珊瑚群落是—种色彩缤纷、充满生命活力的海洋生态系统,大多数珊瑚生长在阳光照射的热带海洋水域,那些美丽且容易被发现的浅水珊瑚为人们所喜爱,也是科学家最为熟悉的;相比之下,深海珊胡生生在冰浪黑暗的海底深渊,人们通常无缘观赏到它们的美丽,科学家对它们的探索研究也极其艰难且花费昂贵。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深海珊瑚的研究只限于渔
一、前言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圣人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國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是发自内心地对人的尊重和友爱,是一个人文明和道德修养程度的标志。加强文明礼仪修养教育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自制力较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能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的话,容易造成他们在社交过程中、在校园生活中不能尊己爱人,出现了种种有失礼仪的行为。笔者通过对广东
2015年8月,佛山市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市;2017年完成佛山市华数智造公共实训中心等首批3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18年12月,佛山市继续增加2-3家公共实训基地,其中,基于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徒中心——佛山市创汇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为“实训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佛山市精准对接3D打印新兴产业,以“岗位培养,协同育人”为核心,探索形成“1个产业学徒中心 N个企业 N所学校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舞蹈编导,要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才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只有能够超出常人去发现生活素材的人才能成为“大师”,才能创作出更加深入人心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让人耳目一新?什么样的题材才能让人发人深省?其中,“选材”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此次参赛的舞蹈
水星 两年才过了一天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水星的轨道周期(大约88个地球日)在太阳系行星中最短。水星没有已知的天然卫星。水星的英文名字是根据罗马神灵墨丘利(它是神灵的信使)的名字来命名的。  部分原因是几乎没有大气层来保存热量,所以水星表面温度变化在太阳系行星中最大,从夜间的-173℃变到白天的427℃。但水星两极温度总是低于-93℃。水星轴倾角仅为1/30°,在太阳系行星中最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与别人争论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明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你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弄得张口结舌。这是为什么7心理学家认为,要想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需要拥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何让老板给你晋职加薪,如何让别人赞同你的观点,如何让父母给你买心仪的物品……说服别人赞成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同时也很重要的交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说服力?
目睹超级黑洞吞噬恒星  通过美国宇航局的“雨燕”望远镜,天文学家最近首次观察到来自超大质量黑洞的惊人宇宙喷流撕碎并吞噬恒星的场面。这种射流被称为“相对论性射流”,它们的长度可达数十万光年。大多数星系都有超大质量黑洞,黑洞中心的质量和大小为太阳的数万倍甚至数十亿倍,其产生的极其巨大的引力将黑洞周围的一切东西全部吸入洞中。  不久前,在“雨燕”探测到来自一片静谧太空的多个X射线暴后,天文学家分析认为,
对于古代中国的妻妾制度,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这是皇帝的权利。至于普通百姓,就算是官宦人家,也是没有这个“待遇”的。我们还熟悉的一个词叫“三妻四妾”。其实,在礼法制的古代中国,这基本上也是不存在的。三妻四妾,只是源于鲁国君王的一个玩笑而已。  确切地讲,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无论君王官宦,还是商贾百姓,皆是如此(前提是有这个经济实力)。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娶一妻
197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库斯奇对所谓的“魔鬼三角”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并写在了自己的《百慕大三角解密》一书中。当时,他调查了有关百慕大三角的书籍和文章里的说法,仔细挖掘被其他作者忽略的记录,由此发现在百慕大三角发生的许多“离奇”事件其实一点都不离奇。很多作者称,某艘船只或某架飞机是在“平静的海上”消失于百慕大三角的。但有据可查的记录却表明,这些失踪事件均发生在海上风暴汹涌之
编译 杨渝坪  在波兰的原始森林里,纳粹科学家“复活”了一种早已灭绝的马。    在更新世冰河期,厚厚的冰层覆盖整个欧洲,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扫过低地的苔原,直到地中海地区才开始减弱。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草原为野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避风港。  野马在中欧的低地栖息,在东欧的草地上觅食,足迹甚至越过亚洲,一直抵达美洲。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愉快地描写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成群结队的野马穿越沼泽,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