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新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使用,同时还必须将语文与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语文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以此来丰富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所谓的拓展延伸就是指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还必须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使用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拓展延伸就是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由教材向现实延伸。它是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是教学效果“质”的飞跃的导火索,所以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话;拓展延伸;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立足课本,深化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一般是针对课堂教学以及语文教材来说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教材,那么就谈不上课堂内外的连接以及课外延伸了。由此可见,要想对语文教学进行延伸,就必须立足于教材。此外,延伸的深度、宽度以及内容也必须以教材为核心,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写法、立意、情景以及语言等内容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有创意、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让他们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表达出自己在阅读文章时的感受。
  (一)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孤立在社会生活之外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将其与社会中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被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情景所震撼。原本美丽的罗布泊,如今逐渐变成了荒漠,发人深思,令人心疼。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环境恶化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例如,人类活动的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草原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森林的乱砍乱伐,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作为青少年一定要有植绿护绿、抵制污染、节约资源、珍爱生灵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挖掘教材的闪光点,进行拓展延伸
  课文既然是经典作品,它们有各自的优势,把这些闪光点挖掘出来,就能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资源,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抓住语言优美这一闪光点,让学生品读文中写景的句子,揣摩其中的修辞手法,领会其中的语言特色和蕴涵其中的作者感情,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全文内容。
  (三)从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扩展阅读
  在对语文进行学习时,一定要对文中的兴奋点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调动其探索欲,从而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地进行扩展、理解,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在《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中,故事围绕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展开双方斗智斗勇。情节曲折生动,文章对众英雄好汉的描写栩栩如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导同学们阅读这部古典名著,如:杨志丢了生辰纲后的命运如何?晁盖、吴用等人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二、引领学生博览群书、拓展视野
  在对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时,仅依靠书本上的范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对课外的各项内容进行广泛的涉猎,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老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尽量多推荐一些好书给学生。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对初中语文进行拓展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便于充实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使语文的教学情景化。在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语文讲学,一定要根据其特性,制作出相应的课件,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拓展学习。例如,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来渲染气氛,能帮助学生更迅速地融情入境。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用多媒体课件为大家展示一幅荒凉寂寞的风景画。教师引导学生从外在景物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投射这一点出发,那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学生能通过画面的展示就很容易明白这首曲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流落之感,思念家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意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拓展延伸的素材
  学生的语文水平基本上是七分靠课外的知识积累,三分靠课内的学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学习空间就有多宽广。语文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而且还必须留心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巧妙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林韶军.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拓展延伸[J].河南教育(上旬),2011(07—08)
  [2]焦建华.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和延伸[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1).
  [3]梁建国.拓展延伸是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J].中学语文,2008(30).
  (责任编辑:刘影)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呼唤各种理念的同时,更应从教学的对象,这一个个生命个体和他们的生命意识来把握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语文教育者更应从生命意识出发,形成快乐的语文教学、成功的语文教学、生活的语文教学,用语文特有的文化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生命之间的对话和尊重。  【关键词】生命意识;回归;课堂教学;爱  【中图分类号】G633.55
【摘要】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坚守信念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我们一定可以收获梦想的果实,命运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关键词】教育;梦想;励志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我1987年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市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均以收废品为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原因,我初中毕业后便去了一家陶瓷厂打工,现在回想起来那仍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灰色岁月。15岁,本该是一个女孩的
【摘要】要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要理解与尊重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讲究合适的方法与技巧。班级的教育管理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积累创新的,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创造性地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理解与尊重;方法与技巧;积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应是它的核心特点。因此,课程知识体系不像数理学科那样有着严密的逻辑性,需要严格的知识系统的递进式训练。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探析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语文的艺术性很强,许多作品是性灵的抒写,这一特征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空间,即使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也可以站在
【摘要】《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四篇游记散文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既然这四篇文章编排到一起,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住它们在作为游记散文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对比整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篇目。  【关键词】整合教学;语言美;古典情怀;与现实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四篇文章既然属于游记散文,在教学中就要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则要讲求“美”,高中新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典诗词无疑都是文学精品,应是我们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应注意还原诗词的本来特质,遵循美育规律,注重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审美教学;能力培
【摘要】字母词与汉英语码混用作为两种新兴的语言表达现象,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词“hold住”的分析为例,拟从二者的概念、生成渠道、构词特点、认知理据、社会各界的态度等方面着手,比较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字母词;语码混用;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希腊字母等西文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与符
【摘要】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着重要地位,稍一不小心往小的方面说可以让你一次考试失败,往大的方面说也许会改变你的整个人生轨迹,那在考场中如何快速地写好一篇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上都属于中上水平的作文呢?“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高分作文的模式。  【关键词】引;议;联;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历来都占着特殊地位,大有一篇作文决定一名学生的一生的趋势,而
【摘要】《口技》是清代作家林嗣环的经典之作,文中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历来,人们大都从文言字词积累,正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层次清晰、首尾呼应的记叙方法入手分析文本。但要身临其境地感受口技人的精彩表演,体会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只有深入解读文本、剖析作者使用这些词汇的意图。  【关键词】修饰性副词;时间副词;拟声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修饰性副词  本文篇幅短小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其中,发展思维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一线老师的重视。有的着力打造“情理课堂”,有的提出语文教学需有理趣,更有的倡导语文教学向理科教学学习,须有“理性思维”。  【关键词】语文思维;培育要素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