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幼 个性绽放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尊重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在活动中积极有效地与幼儿互动。而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一日活动课程中不易觉察而又较难把握的隐性课程,依据“一日活动是课程、教师本身是课程”的理念,我园在幼儿个性和谐发展课程构建中,始终把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作为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前提,努力为幼儿营造个性和谐发展的沃土。
  一、平等的眼光——看孩子
  《纲要》让我们领悟到了尊重孩子的重要性、迫切性。教师理解、尊重孩子,让孩子在有尊严的状态下学习与生活是新时期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
  (一)尊重幼儿人格,促进个性化发展。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想法、说法和做法。尊重孩子,就要根据大多数幼儿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兴趣指向,大家共同商讨共同游戏,制定规则,在尊重幼儿想法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同时鼓动孩子大胆表述,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对待孩子的行为,我们老师不能凭个人意志去评判,而是要设法了解他做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再做恰当评价,还要用宽容和信任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幼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平等对待幼儿,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形式是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超越,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就像乐队演奏一样,在一批乐队的演员中,总有一位是领头的首席演员,他起着暗示其他演员演奏的作用。教师就是平等师生关系中的首席者。如:老师把小朋友创编的儿歌有意识读一下,提示小朋友听老师读得对不对。这种做法就显示了教师沉下身来,与幼儿为友,教师可以评判幼儿,幼儿也同样可以评判老师。但其中又隐含着一种要求,小朋友要仔细倾听,这种师幼关系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平等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有的时候由于老师的冲动或是片面看法,会对幼儿产生误解,这时候,我们总是及时对幼儿解释,向幼儿说声“对不起”,让幼儿消除对老师的这种看法,最终明白不管是谁,只要做错了事情,都要主动承认并取得别人的原谅,这样大家才会信任你、帮助你。
  二、宽容的心态——容孩子
  (一)允许出错: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其原有经验的影响,他们在探究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不合乎成人逻辑的想法和做法,但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都是合理的,是合乎他自身逻辑的。因此当孩子出错时,我们不是责怪与取笑他们,而是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判断。如在手工活动粘贴脸部五官时,幼儿往往把眼睛贴成对挤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幼儿可能在某些地方看到过这种表情,手工活动只是再现这一表情的过程;另一种可能是幼儿对眼睛有独特的认识,也许他认为眼睛贴在一起更能看清楚物体。所以,我们老师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再进行客观的评价,切忌一刀切,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创造能力。
  (二)允许落后: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面对的每一位孩子都不同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要学会等待,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发展,允许幼儿的暂时落后。
  我们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纵观孩子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不盲目进行横向比较,而是看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努力了几分、进步了多少。如我班浩浩小朋友,从小缺乏自信,从不会大声发言,遇到困难就哭鼻子。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首先鼓励他,对他的任何一丝的变化或进步,都加以表扬和肯定,从不将他与同班的孩子作比较,而是经常对他说:“每个人都有长处,但也有缺点,你上次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可今天你唱歌非常棒。只要自己有信心,什么事情都不怕。”现在的他,已经能在上课时举手发言了,而且遇到困难也能向老师反映,虽然进步不多,但是我们老师绝对不能放弃,要相信他会不断进步的!
  (三)允许不同:在积极倡导“让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的今天,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是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注重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个体需要选择适宜环境,以个体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孩子年龄小,虽然各项能力都不强,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要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孩子有益吗?孩子喜欢吗?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孩子们才能在幼儿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细腻的情感——爱孩子
  师生间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容易产生被支持感和亲近感,这样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我们把“亲切的动作、亲热的语言、亲近的距离”汇成爱的河流,滋润幼儿的心田。
  (一)亲切的体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处于模仿力极强的幼儿,他们明亮的眼睛、敏锐的目光就像灵敏度极高的摄像机,时刻摄下我们的言行举止并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为此,我们老师时刻规范自己的体态,实行了体态最优化,使自己以积极的体态来影响、感染幼儿。平时,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二)亲和的语言:语言是师幼互动中重要的交流工具,教师亲切温和的语言能使幼儿产生亲近感。为保证语言的规范性,我们承诺“爱生格言”以强化自己良好的语言行为。现在亲切的语言、商讨建议的口吻、表扬激励的话语已充满我们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如在庆“六一”活动时,我们充分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布置环境,询问孩子最喜欢开展什么活动等等,通过商量讨论最终达成一致,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从方案到整个活动过程都参与讨论、做主,充分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小主人。
  (三)亲近的距离
  我们注重每天以微笑迎接每个孩子,并且在一日活动中蹲下来跟孩子说话,面对面与孩子交流,尽可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以建立真切的亲近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如小班刚入园时,有些孩子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尤其是午睡时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老师有的将孩子抱着,有的轻轻拍拍,有的则哼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通过这些细小的动作,缩短了老师与孩子的距离,从而使孩子感受到与老师的亲近,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逐渐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道德生态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建设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建设的基础,是提升新型农民素质建设根本。本文旨在分析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寻找提升农民生态道德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道德教育 新型农民  一、加强新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新农村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提升经济发展、实现物质追求的同时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思考其自然承受力,
该研究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或配戴眼镜片的方法造成幼猴视网膜离焦,用眼睑缝合的方法造成幼猴形觉肃夺,动态观察眼球生长、屈光发育过程;观察不同时期、不同诱导
该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Behcet病和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 mRNA和FasL mRNA的表达.二.Bchcet病和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抗凋亡能力的研究.三. Behcet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农村高中化学新课改由于条件的特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论述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改 方法  今年我省新课改已经进行到第四年,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农村一线教学的一名化学教师,现将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方法,写下来共同探讨。  一、农村中学化学新课改,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早期糖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80%半乳糖腹腔注射组、80%半乳糖腹腔注射同时给0.5%、2%和4%牛磺酸眼药水点眼组、80%半乳糖腹
目的  了解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出率;分析不同年龄患儿具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时;行胃镜检查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近 6 年行胃
目的:研究母亲孕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找出对新生儿影响最大的孕母心理,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孕期干预工作,从而促进新生儿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结果:(1)孕妇的心理
【摘 要】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发符合本园需要的课程。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安康市幼儿园园本课程表现出起步较晚、开发水平落后。我们认为,有效改善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乡土教材的开发,实现家长群体的课程参与,强化课程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提供园本课程方面的信息及指导,才能促进安康市园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园本课程 课程开发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园本课程是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深
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阅读是生活,一切外界刺激的材料都是孩子阅读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3—8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如果能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