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主要基础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育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然而我国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人文素质培育关注度不足、学生人格培养机制不完備、学科知识要素更新滞后。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相结合的主要作用为引导,探析当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给出加强二者相互融合的对策,涉及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教学内容应与现实情况相关联、关注学生人格培养、积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 汉语言文学 教学策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当下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承担着相当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的重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高等院校除了给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前,以汉语言文学学科为主的文科门类,较以往更加关注文化素质课程教学工作,希望能把学生过去丢失在应试教育中的学习兴趣重新找回来,使学生领悟到文学的美感、人文的精神,激发大学生探寻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热情,并对此感到自豪。探究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方法,找寻建立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研发适应专门人才培育的课程和教材,持续加强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本专业,增强教书育人功能,已是当下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关键任务。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全面整合人文素质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开展阶段,将人文素质教学融入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巩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知识,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水平,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从本质来说,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学属于该项教学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有利于教师开辟全新的教学路径,在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性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高校汉语言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1)。
  (二)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
  将人文素质教学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促动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完成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各项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剖析与解读,这些作品都可以彰显出古代文学家良好的人文关怀,在此阶段辅以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人文关怀的形成,使学生在汉语言经典作品的学习中把握本质的精神内涵,并且将其牢记于心,综合应用于汉语言文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将人文素质教学融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到各项学习任务中,提升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素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学方式可以开辟出全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质量及效率,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的人文素质熏陶,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层次及实效性程度。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剖析
  (一)人文素质培育关注度不足
  在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随着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需求,不利于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在传统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占比过大,并未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降低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在当前网络化时代条件下,一些网络用语的出现及普及,会对学生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思维造成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水平及效率的提高。综合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未注重开展各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划与设计,仅仅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并未注重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各项教学资源容易浪费,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人格培养机制不完备
  在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中遇到的人和事,更关注自身的情绪。这种情况并不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无法有效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高校学生的成长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无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降低教学工作的成效。
  (三)学科知识要素更新滞后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开展阶段,知识要素的更新慢是其中一项主要问题,由于该项问题的存在会影响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2)。现实中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跨学科意识较差,并未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升,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化实践能力,导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育。此外,高校没有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遇到一定困难,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面临较大挑战。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全面整合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及效率,促使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其中,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是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处在融洽且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科学习质量及效率,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水平。例如:教师首先需要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堂环节穿插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采取设疑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即在课堂中适当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够在思考之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还有利于学生组织语言能力的形成,全方位提高高校汉语言教学工作的水平。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在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中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二)强化教学内容与实际之间的关联性
  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充分强化教学内容与实际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面貌面对汉语言文学学科中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并且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具有条理性与层次感。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且合理的选择,将一些无趣的文章删除,并且适当延伸课堂,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与解读,深入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人文素质内容,以此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增强实效性,全面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之间具有关联性,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關注学生的人格培养
  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独立且完整的人格,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全方位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质量及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不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观念,创新教学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教师可以适当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明辨是非善恶,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强化教学工作成效,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助力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3)。
  (四)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
  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水平及实效性,在此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教学:
  第一,选取适当的教育形式。教师需要对新课标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基于新课标创新教学形式,力求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其中,可以适当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培养。
  第二,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了有效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观念,结合教学实际需求,科学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规划,以此助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对汉语言文学持续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开展阶段,为了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及实效性,优化教学各个环节,教师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确保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贯彻落实国家“协同育人”“立德树人”的号召,助力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教学与人文素质之间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田恩铭.知识 智慧 理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书目导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尹洁,黑晓卉.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王文奎,宋振航,王玥.复杂性视角下中国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或领导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力量,甚至是决定性力量。因此,历史人物是人类社会中最能动因素,是历史的缩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而言既是教科书又是营养剂和清醒剂。历史人物讲解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近代以来的历史,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大学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摘 要: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是教育部主办的一项全国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大赛搭建了高职院校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检验了参赛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了各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引领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改革方向。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以赛促教”为引领,遵循立德树人、实践取向、赛教融合等原则,采取“广泛遴选—校园协作—校校沟通—制度保障”的备赛工作措施,取得了“专
摘 要: 女娲形象充满着语言和思想的张力,具有复杂意蕴。《补天》作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是他首次对传统文化中英雄形象进行重构的尝试。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展现了可爱、善良、牺牲精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但是,与她创造出的人类形象相比,作品又鲜明揭示了那些残暴、贪婪与自私的“丑恶”人性。女娲的美好与人性中的丑恶,形成了鲜明对比,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对丑恶品质的批判。《补天》
摘 要: 陈清扬和田小娥,分别是新时期中篇小说《黄金时代》和长篇小说《白鹿原》中两个叛逆女性形象,虽然所处时代环境不同,但同样面临“荡妇羞辱”的生存困境。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就二人“荡妇”身份的成因和反叛精神的体现两方面,比较陈清扬与田小娥的异同。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白鹿原》 《黄金时代》 “荡妇”形象  陈忠实的長篇小说代表作《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
摘 要: 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是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基于对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课程的分析,总结了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章节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和对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如何落实思政教育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 课程思政  1.引言  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育教
摘 要: 实践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载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瓶颈,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并试图突破瓶颈,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拟解决本校问题的同时,“现身说法”为其他同类兄弟院校学前专业实践教改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
摘 要: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小学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阶段。本文分析了三年级学生作文常见问题,介绍了“美篇”软件概况,总结了“美篇”软件促进三年级学生写作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 “美篇”软件 小学三年级 作文策略 互联网 作文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转折时期,在此阶段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认真记录
摘 要: 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二语写作教学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详细阐述了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应用,并讨论该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步骤中的主要原则,为今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大学英语写作 过程体裁法 议论文写作  一、引言  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目前,写作教学方法经历了半个世纪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要使高职院校思政课发挥关键的育人作用,就必须真正“活起来”,进一步回答好思政课教学的“道”“法”“器”,即讲什么、怎么讲、讲的内容哪里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概论课” “活起来”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参与性、场景性和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在化、能力化的要求与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特点具有内在耦合性。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通过引入多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起了学生真切的历史感和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可以继续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