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网络时代不能放弃纸质书籍的阅读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当代作家、著名学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走进海南大学,做客“博士服务团大课堂”,以“道通为一”为主题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随后,王蒙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道通为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问:您有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包括它的终极追求和关怀的阐述,请问,您心中的“道通为一”是什么?
  王蒙:“道通为一”这句话来自《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意思是说,细小的草棍和一个大柱子,一个丑陋的人与美女,宽大的、畸变的、诡诈的、怪异的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从道的意义上讲,都是相通而浑一的。与其他中国古代圣贤相比,庄子很强调“通”的概念,给人印象很深,颇值得思考。
  现在很强调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广泛了。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一批教授去美国访问,有美国人问,你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跟我们说说,怎么博大精深了?一位教授回答:博大精深,又博、又大、又精、又深,这怎么能说呢?这样的“不可说”未免令人哭笑不得。我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爱好者,一直在思考,我们中华文化能否从整体上,从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谈传统文化?
  我认为,“道通为一”更多的是从思路、思想方法上来谈中华文化,不是直接谈中华文化的内涵,所以与其说“道通为一”是精髓,不如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道通为一”就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道理、起源、归属以及规律性是互相可以打通、沟通、理解的,可以互相起作用的。这是中国的古人,尤其是诸子百家,对于真理,对于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的追求。
  虽然在东周时期,诸子百家,尤其是像孔、孟、老、庄这样的大家,他们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但是,也仍然有作为中华文化可以“通而为一”的地方,比如说对天道的尊重,对天道和人性的统一,人的性善和为正,政治事物上应该有的对仁爱、对大同的追求等。
  另外在民间更有对所谓儒释道三教的合一,在世人的修养上,有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有知和行的统一,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一个探讨,就能更了解中华文化,我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此岸性”,就是它不是一种宗教,把一切的原则都说成彼岸的另一个世界。它是积极的,它主张人与人之间不管有多少不一致的看法,但是你在此生当中应该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处的人,它有这种积极性和经世致用的实践性。

网络时代不能放弃纸质书籍的阅读和研究


  问:目前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大家的关注,比如像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对于这种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在现今的网络时代,您有哪些看法?
  王蒙:网络时代的一大好处就是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中国的网民现在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这也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用浏览替代阅读,用数量替代质量。海量的浏览会替代阅读,人云亦云会替代分析,兴趣会替代求知的决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形成一种不太动脑筋就跟着起哄的现象,所以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也非常多。
  我再举一个例子,因为这个例子给我刺激很大,广西一个高校做的一个统计显示,大家最爱吐槽的、最不滿意的书,第一个最看不下去的是《红楼梦》,还有很多全世界和全国的著名著作。因为这些书看着费劲。《红楼梦》得慢慢静下心来看,如果用看段子的心情来看,就无法体会到这本书的精髓。
  我曾经很尖锐地写过一个文章,网络如果随性而至地发展下去,会使人白痴化,因为网络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要数量有数量,要新鲜劲有新鲜劲,还有标题党,弄一个大标题把你吓一跳,以为要出什么事了,结果一看跟内容毫不相关,就是吓唬人的。
  我们在善用网络的同时,不能放弃学习,不能放弃纸质书籍的阅读和研究。我觉得书起的作用特别多,是多方面的,书和生活起一种互证的作用,互证就是互相证明,另外又互相矫正。我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在书里边发现人生,发现人生的新意;最快乐的事是在人生旅途中发现了书,发现了和书一样深厚的道理,或者那样一种审美的对象。这样读起书来是最好的,也是最快乐的,读书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也使人变得美丽。

海南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问:海南目前正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文化这一块也需要大量的文艺精神力作,您觉得海南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的开放改革,有哪些发展文艺方面的工作?
  王蒙:我觉得现在按照中央的政策,海南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南的前途确实不可限量。但任何迅速的发展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发展也有代价,有的地方在环境上付出了代价,有的地方在社会治安、秩序方面付出了代价,有的也造成了困惑。这既是空前的机遇,也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
  但是从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事情,人不能因为怕有挑战就不发展,不发展的话,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多,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上不去。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生活变化,多方面好的和不太好的,以及分不清是好是坏的经验,都是文艺创作很好的题材,也都给文艺发展开辟了越来越广阔的道路。
  所以我对海南生产力以及文化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旅游开发典型案例的开发历史及现状分析,从中洞悉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拙见。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
以不完备法律理论对现行穿透式监管进行分析,提出监管权是在行使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穿透式监管之目的是提升“标准化能力”,穿透式监管是对监管权的限制而非扩张,并为穿透式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着重阐述了发展知识经济对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并指出迎接知识经济到来所应做的准备.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现象.当今,商业贿赂主要是依靠贿赂去引诱对方与其发生交易或为其提供交易方便,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具有巨大的
“城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官方机构。在中国与世界接轨、外宣需要日益频繁且重要的时代背景下,该词不仅没有固定翻译,其一般使用的英译也都不甚完美。本文旨在解析中国城管功
摘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充分挖掘多媒体的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势,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其主要有以下途径:①制造悬念,创设悬疑情境;②借助动画故事,创设故事情境;③搭建虚拟平台,创设“实践”情境;④利用趣味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快乐学习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
摘要: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给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需要在掌握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将首先对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把握传媒发展及文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媒生态环境 变化趋势 文化建设 面临挑战  一、引言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传媒形式、内容、载体等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相应的政策、文化
钢筋囤露天储粮,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省储粮的主要方法,掌握和改进钢筋囤储粮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inforcing steel storage open-air storage of grain,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