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国家象征 增强爱国情感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国旗、国歌、国徽的诞生、含义及用途,认识到这三项作为我国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尊严,我们要时时、处处地爱她、敬仰她、捍卫她,不断增强爱国情感。
  【关键词】象征 尊严 鼓舞 爱国情感
  
  每一个国家都有有国旗、国歌,有的国家还有国徽,它们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尊严。每一个公民都应熟知国旗、国歌、国徽,以增强爱国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认识一下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
  
  一、国旗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象征着革命。旗的左上方缀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约占旗面的四分之一,其涵义分别是:中间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较小的五角星呈等距拱形排列于大星右侧,分别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呈环拱排列,表示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整个旗面鲜艳夺目,布局美观大方。天安门广场使用的国旗长为192cm、宽为128cm,旗面及升旗仪式都是全国最规范的。
  五星红旗是这样诞生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会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从3012幅旗帜图案中,通过认真筛选,最后选中了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亲自按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二、国歌
  
  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与国旗不同,国歌几经曲折,才最后确定为今天我们所唱的国歌。
  1949年8月,著名画家徐悲鸿首次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1949年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出席会议,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郭沫若、梁思成等代表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叶剑英在这次会议上说,田汉写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就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挽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文革”期间,曾禁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仍以聂耳作的曲为国歌的曲谱,但歌词改为:“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歌词的改动,最大的失误是使中华民族少了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所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由叶剑英委员长主持开幕,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曲谱不变,并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演唱时间是45.15秒。
  
  三、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呈圆形。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天安门有多重涵义:一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中國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从这里开始;二是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场所,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三是天安门代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国徽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国徽是1950年6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同年9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
  国徽与国旗、国歌同属于一个国家的象征和尊严,但使用范围有不同。国徽只悬挂于政府、法院、检察院、海关等国家机关,属永久性悬挂。而国旗、国歌的应用就广泛多了,在地方、部门、单位及一些公众场合都可以悬挂国旗,遇有集会、庆典、赛事等一般都要升国旗、奏国歌,以增强爱国情感及活动氛围。作为中华儿女,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要珍爱我国的国旗,唱好我国的国歌,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形象和尊严。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地理知识来推测大灾之年重大疾病流行之年,从而更好地应对。  【关键词】太阳黑子 周期 影响 大灾之年 重大疾病流行之年    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根据科学家长期观察和记录,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
期刊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更是新课程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学面临如何深入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已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实际上,“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大力推进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突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过程的体验,是更好地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需要。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主线和生命线,而思想政治教学
期刊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过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三大体系一方面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一、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就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1814年10月1日~1815年6月9日,根据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都是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教学首先是教,所以讲是主要手段,通过讲解,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无讲,不以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听讲,听老师的讲授、讲解以获取知识——无讲,不以成学。练习、训练也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成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来检查,学生的学习也要通过训练来检验自己的新增知识是否已经掌握,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故也可以说,无练,不以成教,不以成学。
期刊
物理学是认知自然界物质运动、学生高考少不了的科学。但不少学生认为该学科逻辑性强、规律难掌握、理论太抽象,无法学好。其实并非如此,本人在多年教学中强调学生用以下的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其有效必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预习  对尚未讲的内容预习是提高学生自行分析、理解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预习促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已讲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从
期刊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其背景如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围绕如何解决所面临的内忧外患问题分裂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  爆发该事件的目的:维护清的封建专制统治。  涉及的人物:在中央的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上代表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对中国的影响:
期刊
学校课外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它包括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等几方面。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历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它将配合学校的全面工作,在落实学校的体育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下就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关问题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学校课外体育
期刊
美术教学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美术的种类及其特征,浅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一、在欣赏绘画作品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知道: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及透视、构图等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创造能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