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因此,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行创造力培养,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1)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问“人会呼吸,植物会不会呼吸?可用什么方法证明?”讲鱼时提问“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讲激素调节时讲“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极浓。
  (2)直观激趣,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如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 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如初中生物学中的《血液循环》一课,这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2>自己制作复合胶片,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 ②与心臟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且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3>观看血液循环录相带,全面认识,加深理解。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
  (3)创设情境激趣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输血和血型时给学生讲述医生给病人输血的小故事,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输血有时会使一个病人死里回生而有时会使病人死亡,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能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具体做法如下:
  1、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 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
  2、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授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植物怎样生活?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人如何生殖和发育?生命的起源?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和疑问。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课本知识和生命现象会有很多疑问,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为此,我常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疑问,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创设实验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授课当中,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茅以升曾经说过:“小论文孕育着大论文,小发明孕育着大发明。”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创造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另外,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
  5、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物学科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泌尿系统》的教学后提问① ****内的血液循环是连续不断的,肾脏过滤血液形成尿液也是连续不断的,为什么健康的成年人排尿却是间断的?排尿活动可受什么器官随意控制?②对于严重的慢性肾炎,现代医学采取肾透析法以维持生命,透析仪相当于人造的体外肾脏,它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③ 结合生活的经验,说说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夏天高温时尿量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只有充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这仅仅是“近利”,我想,真正的收获是在几年后,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书橱”,而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寓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于一个统一教学过程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要使学生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知识,就必须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本文就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谈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数学思维 转化思想    “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措施,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要培养学
期刊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这是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天赋的允许范围内得以充分发展,这是关注“差异”性教育;三是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这是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期刊
第一次接触了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惊讶于其内容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册要认识400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如何让小朋友能迅速、准确地掌握这400多个汉字,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
期刊
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无不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与高效走进语文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积极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快乐高效课堂。以下是我
期刊
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强弱,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时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消除心理障碍,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的的实施。  从心理发育特点分析,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中学生是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良好的班集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教育者要把学生看成是改革的主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那种离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片面地将现成观念、知识、规范灌输给学生的传经教育观
期刊
生命教育观认为学生不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教育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生命发展紧密联系。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成为生命发展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向生命回归日益为教育的本质属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不仅纠正了只重工具性,忽视情操陶冶与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偏差,而且凸现了当下语文教育尤其要注重
期刊
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积极,关注并注意学生的反应,极时调整无能运动量,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这样不利于课堂管理,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对于初
期刊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 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 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
期刊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知所云的听,结果是费时多,收效微。怎样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开拓出一条高效的、快速成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教育法。  【关键词】引导自主学习 积极评价 鼓励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在教师引导下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