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紧凑型高压电场破乳器的性能试验

来源 :油气储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油包水型乳化液在电场破乳过程中分散相水颗粒粒径的实际分布情况,并依据粒径变化规律得出最优电场参数,基于自主设计研制的管式紧凑型多流道高压电场破乳器,使用G600型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和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源,搭建了一套高压电场破乳动态测试评价系统.在验证评价系统有效性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电场强度、频率、占空比及含水率对管式紧凑型高压电场破乳器破乳性能影响的测试评价研究.结果 表明:对于所配制30%含水率的白油乳化液,破乳最优电场参数组合为场强1.2 kV/cm、频率1500 Hz、占空比45%.相继变更白油乳化液的含水率为20%和40%,得到最优电场强度分别为1.65 kV/cm、1.05 kV/cm,最优频率分别为2000 Hz、1500 Hz,表明随着乳化液含水率增加,破乳所需最优电场强度逐渐降低,最优频率也呈减小趋势.自主研发的高压电场破乳测试评价系统和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表征乳化液中分散相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油气管道作为全球运输油气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受到油气资源开发和国家地区能源政策的影响.通过定量、定性两种信息挖掘途径,梳理2020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及管道建设发展情况,分析全球在役油气管道运行现状,预测在新形势下全球主要地区油气管道建设及发展趋势.未来,全球油气管道建设将主要受经济、政治、环境3个因素影响,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油气管道建设总体趋于平稳:受国际环境影响,跨国管道建设进度变数较大,预计能够如期建成投产的跨国管道较少;各国管道建设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以2007年第一季度-2018年第三季度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基于风险敞口的CFaR(Cash-Flow-at-Risk)模型对不同行业的现金流风险进行度量,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不同行业现金流波动风险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面临的现金流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别;在选取的行业中,现金流风险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产权归属、融资约束、股权集中度和货币政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两者的关系造成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现金流风险度量及现金流风险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相关研究,并为企业现
为满足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对2000-2020年国内外关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聚类、共现、突现分析,构建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知识图谱,以此梳理不同时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研究特征,并预测该领域的研究趋势.结果 发现: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广度逐步扩大,研究层次逐步加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内外的关键词聚类形成时间较为接近,但研究主题差异较大.近年涌现的突现词表明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趋势将集中在风险评估、安全及高后果区等方面;国际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模拟、力学以及失效可能性等方面
随着X80管道的大规模应用,长输油气管道长期服役的安全性备受关注.为解决管道内表面裂纹缺陷的检测问题,针对具有非接触、高精度特点的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方法开展试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X80管道内表面裂纹缺陷检测.通过试验测量获取了X80管道试样无裂纹区域和有裂纹区域的激光超声信号以及激光超声B扫描检测与成像,分析了裂纹缺陷对激光超声信号的影响.结果 表明:激光超声B扫描可以有效检测出管道内表面裂纹缺陷并精准定位,具有在管道无损检测领域推广应用的价值.
管道缺陷与检测信号之间的精确关联是超声内检测回波信号分析的关键,而检测时声电信号在发射、传播、接收过程中的敏感性为关联的精确度带来极大挑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PZT (Lead Zirconate Titanate)正压电效应是研究检测信号特征的有效途径.采用COMSOL软件建立探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从探头阵列声场模拟结果中提取回波数据作为模型的初始激励载荷进行模拟,并利用超声内检测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表明:表面回波与一次底面回波最大峰值之比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误差为1.36%,可见
凝油粘壁现象常会对地面集输管道的安全流动保障造成影响.目前凝油粘壁的研究方法与粘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此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粘附作用理论与模型进行了梳理与对比,讨论了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当下较为适用的界面特性实验设备与测试分析方法,特别就目前较为新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原油界面特性与粘附的研究展开了探讨.最后给出开展原油管壁粘附作用机理研究的几点思考与启示,这将对进一步揭示低温集输凝油粘壁机理具有指导意义.
油气管道类裂纹缺陷尤其是内表面的类裂纹缺陷是导致管道失效的主要因素,但由于现有内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类裂纹缺陷成为了管道内检测研究的难点.基于电磁涡流技术,选取不同缺陷深度下的管道本体及环焊缝处类裂纹,通过自主搭建的高速自动涡流检测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类裂纹涡流内检测试验,分析了类裂纹缺陷的涡流信号特征,验证了电磁涡流技术用于类裂纹缺陷内检测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检测速度下,通过缺陷阻抗信号可以区分油气管道不同位置的类裂纹缺陷,且随着缺陷深度增大,信号特征越明显;随着缺陷提离值增大,信号特征逐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交通及能源等公共走廊日趋增多,埋地管道的交流干扰腐蚀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固态去耦合器排流技术在油气管道交流干扰防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对固态去耦合器排流技术的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行业尚未出台相关使用标准,现场检测人员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结合多年现场检测工作经验,总结并明确了交流干扰电压、交流排流电流、交流阻抗、直流泄漏电流、接地电阻等固态去耦合器排流技术的评价指标,提出对应的检测方法及参数要求,能够有效地检测并评价固态去耦合器交流排流及直流隔离等性
自动焊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口径、高钢级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但目前缺乏成熟的自动焊施工技术体系.根据自动焊施工特点,结合长输管道自动焊施工实践经验,以发挥自动焊施工工效、保证施工质量为中心,从设计、管材、焊接、无损检测、施工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自动焊施工的技术准备要点,剖析了焊接人员、技术储备及信息化焊接质量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今后管道工程推广自动焊施工方法、提高焊接效率、发挥技术优势提供参考.
食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和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营养关系之一.在大自然中某些植物能够释放一些化学毒素抵制食植动物,从而使得传统的捕食模型不能精确描述这些植物与食植动物的相互作用.这种现象称之为植物-食植动物之间的植物毒素效应.为了更精确地描述这种作用,普渡大学冯芷兰教授和生态学家Donald DeAngelis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由植物毒素效应决定的功能反应函数.截止目前为止,对带有该功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