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之桥连万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ia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类发源地之一。它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60多年来,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当我们回顾这一友谊合作的历程时,可以看到,它贯穿着许多动人的往事。从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到驻外使节、医疗队、施工队,都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中国和非洲之间,架起了连结万里的友谊之桥,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传诵。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
  
  中国与非洲距离遥远。从北京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好望角,距离长达1.2万多公里。尽管如此,中非之间的友好往来却源远流长。有人认为,在唐宋时期,中国就与一些非洲国家开展了贸易往来。另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2世纪,也就是我国的汉代,中非之间就已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交换各自生产的珍品。据说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所穿的衣服就是用中国的蚕丝织成的。此外,在肯尼亚、桑给巴尔和津巴布韦等地,都曾发现过我国唐宋时期的瓷器和钱币。在我国出土的唐代文物中,也发现有非洲的黑人陶俑。公元762年,唐朝人杜环曾到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游历,并写下游记《经行记》流传后世。在宋代出版的《诸蕃志》等古籍中,详尽地描述了埃及、索马里、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等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志物产。到了明代,中国和非洲之间已有官方代表的互访。明朝人郑和率领的船队曾三次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据说郑和船队从非洲带回的礼物——长颈鹿和斑马在中国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称之为祥瑞之兽“麒麟”。只是到了15世纪以后,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才打断了中非之间的友好往来。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非洲自有史以来,与中国的关系始终是友好和互利的。正因为如此,通过长期的交往中非人民建立了可以传为佳话的深厚友谊。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纪元。当时,非洲各国正处在殖民统治之下,并未获得民族独立。新中国作为刚刚获得解放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伊始,就把支持世界各国,包括非洲国家人民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视为己任。
  中国首先通过开展民间外交,打开交往通道,与非洲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交往。通过工、青、妇、宗教等群众组织,中国在经济、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领域,与非洲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非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民族解放组织的领导人、爱国知识分子及各界代表都曾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还相继成立了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和中国亚非学会,把民间交往不断推向新的领域。
  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批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枷锁,获得民族独立。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交,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迄今,中国已同53个非洲国家中的48个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领导人一贯重视发展中非关系。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接见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热情地对他们说:“所有非洲的朋友,都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我们同所有非洲国家人民的关系都是好的,不管是独立的或没有独立正在斗争中的人民。”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其中非洲国家占26票)、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喜讯传来,毛泽东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著名理论,并“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周恩来总理曾三次出访非洲。在出访期间,他提出了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及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为中非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也很重视发展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友好关系。每当会见到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他总要兴致勃勃地同他们谈论天下大事。1989年,在会见布隆迪前总统布约亚时,他说:“我年岁大了,快85岁了,你才40岁,我今天交了个年轻的朋友。”在会见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时说:“我们非常关注非洲的发展和繁荣。”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非洲进行了首次访问,并提出“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非关系五点建议,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它地跨亚、非两洲,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5800多万(1992年),首都开罗。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了奴隶制的统一国家。1953年6月18日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已周恩来总理与埃及总统纳赛尔密切合作,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之前,周恩来与纳赛尔在仰光初次会面即一见如故。周恩来非常赞赏这位年轻有为的非洲领导人,纳赛尔则流露出对新中国总理的仰慕之隋。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对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当时,非洲国家对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并不很了解。通过这次会见,周恩来转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埃及人民的友好问候,表示坚决支持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纳赛尔则高度赞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两人的友好会晤和加强亚非团结的共同愿望,为后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密切合作打下了基础。
  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与纳赛尔多次会晤。在建交问题上,周恩来采取了善于对待、增进往来、多做工作、水到渠成的方针。针对当时埃及的具体困难,周恩来与纳赛尔在会晤中达成了从贸易开始,互派商务机构,逐步使关系正常化的原则。1955年双方设立了商务代表处。是年12月,周恩来在致纳赛尔的信中指出,两国政府商务代表处的设立;将有利于两国贸易的发展和友好关系的增进。翌年3月,周恩来再次致信纳赛尔,信中回顾了亚非会议期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和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情况,希望中埃关系进一步发展。1956年5月16日,在纳赛尔总统的关注下,埃及政府终于撤回对台湾当局的承认,宣布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5月30日中埃正式发表建交公报。7月,中国首任驻埃及大使陈家康到任。埃及成为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个非洲国家。
  两国建交后,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埃及人民捍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1956年10月下旬,英、法、以直接出兵发动了侵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企图搞垮纳赛尔。中国政府当即发表声明,对英、法等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并无偿地送给埃及政府2000万瑞士法郎的现金,以支持埃及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毛泽东十分关心苏伊士运河的战局,提出关于埃及反侵略战争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方针的建议,周恩来迅速转告埃及政府。纳赛尔十分感激中国政府的坚定支持,在给周恩来的致电中,他诚挚地说:“你们对于我们为维护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所给予的支 持,加强了我们对自己的正义事业的信心……”
  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访问非洲,每一次都包括埃及。1963年12月至次年2月,周恩来访问非洲10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总理首次出访非洲,是一次引人注目的重大外交行动。埃及被确定为此次出访的第一站。周恩来与纳赛尔时隔8年再次重逢,两个人都倍感欣喜。一见面,纳赛尔即亲自将一枚“共和国勋章”挂在周恩来胸前,并在盛大的欢迎宴会上热情洋溢地说:“请大家站起来,同我一道向这位亲爱的朋友致敬。他的革命精神早在我们有机会同他直接会见之前就已经博得我们的钦佩了。在1955年同他会见(指万隆会议)之后,我们的钦佩之情就更加深了。”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同纳赛尔共举行了4次会谈。周恩来考虑到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纳赛尔对此表示完全赞同,双方将此五项原则写进两国联合公报。此后,周恩来又征求了其他国家对此五项原则的意见,使之最终成为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加上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共同成为中国对非政策的基本原则,指导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非关系史上的三个第一
  
  几内亚共和国位于西非西岸,濒临大西洋,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40万(2007年),是一个美丽富饶、资源丰富的国家。说起几内亚的国名,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法国航海家到达西非海岸,他上岸后问一个当地的妇女:这是什么地方?可那位妇女不懂法语,只用土语说了声“几内亚”,表明自己是妇女。这位航海家误认为这是地名,于是就传开了。15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几内亚,1885年几内亚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明,几内亚人民通过公民投票,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并于10月2日宣布独立,成立了几内亚共和国。塞古·杜尔出任共和国首届总统。
  杜尔是非洲著名的反帝反殖斗士。1958年,年仅36岁的杜尔就敢于向戴高乐说“不”,号召人民投票反对“戴高乐宪法”,表示“宁要自由中的贫困,不要受奴役的富裕”。几内亚宣布独立后,陈毅外长立即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予以承认。同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也分别致电表示祝贺。西方大国很害怕中几两国发展友好关系,担心这样一来,会扩大中国在非洲的影响。西方媒体甚至不加掩饰地扬言,不能让中国在黑非洲取得立足点。但塞古·杜尔顶住了西方的压力。1959年10月4日,中几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样就使几内亚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翌年9月,杜尔总统应邀访问我国,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第一位正式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杜尔抵达中国后,受到中方热情隆重的接待。周恩来还专程陪杜尔前往上海参观访问。杜尔的此次访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方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贸易支付协定等合作文件,并缔结了中国与几内亚友好条约,这是中国同非洲国家缔结的第一个友好条约。
  建交以来,中国向几内亚提供了大量无私的帮助,援建了广播电视中心、人民宫、金康和丁基索水电站、自由电影院、卷烟火柴厂、总统府等。其中,火柴卷烟厂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成套项目。投产后,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几内亚国内市场的需要,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看到中国专家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帮助,几内亚的朋友无不交口称赞,说中国的专家真好!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专家这样努力地为几内亚工作。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几内亚,受到了广大群众隆重的欢迎,成为他非洲10国之行的高潮。周恩来抵达当天,几内亚全国放假一天,首都居民几乎倾城出动夹道欢迎,成千上万的群众伴随着激昂的非洲鼓点跳起了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如此欢腾的场面令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感慨不已。当晚,杜尔总统和夫人为周恩来举行盛大的文艺晚会。演出前,杜尔发表了热情友好的讲话,他说:“对于世界上一切遭受统治和剥削势力奴役的各国人民来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统治的英勇斗争,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令人得到鼓舞的泉源和自觉勇敢精神的范例。”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正如杜尔总统所说,几内亚是一个没有被打开的‘百宝箱’。我们深信,几内亚人民一定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这个‘百宝箱’打开,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起来。”
  周恩来此次访问还有一个小的插曲。一天下午,杜尔亲自驾车,同议长和国防部长一起,拜访周恩来和陈毅。这三个人是几内亚国家的前三号人物,年龄都不大。周恩来一面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同时,又诚恳地忠告他们,不要自己开车到郊外来,要对几内亚人民负责,要谨防万一。杜尔等三人听完周恩来的一席话,感动地说,这是一位长者和真诚朋友的忠告。
  通过此次访问,加强了中国和几内亚的友好关系,也加深了两国领导的相互了解。从此,这个远隔重洋的小国一直牵动着中国领导人的思念。1970年,当周恩来获悉葡萄牙雇佣军竟然从海上入侵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时,非常焦急,立刻召集有关人员在中南海会议厅开会,商量如何支持几内亚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会议一直开到凌晨3点。周恩来一再强调,绝不能允许葡萄牙雇佣军入侵几内亚的阴谋得逞,否则就要在非洲出现恶劣的先例。很快,中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强烈谴责葡萄牙雇佣军的入侵行径,并向几内亚政府提供了各种援助。杜尔总统给毛泽东主席发来了感谢电,并特派两名部长到中国致谢。周恩来在接见这两位部长时指出,亚非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我们应该相互支持。
  
  患难见真诚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濒临大西洋,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100万(2006年)。加纳王国始建于公元3至4世纪,189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获得独立。
  加纳盛产黄金,曾被西方殖民者称为“黄金海岸”,独立后改称加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赢得独立最早的国家。首任总统恩克鲁玛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深受非洲人民的尊敬。他顶住西方压力,奉行对中国友好的政策,于1960年7月5日同中国正式建交。翌年8月,他成为继塞古·杜尔之后,第二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抵达中国后,恩克鲁玛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亲切真挚的会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还亲自陪同他去杭州会见了毛泽东主席。访华期间,恩克鲁玛邀请周恩来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加纳,周恩来欣然允诺,并确定于1964年1月11日至16日前往加纳进行友好访问。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周恩来访问加纳的前夕,突然接到中国外交部转来黄华大使给周总理的特急电报,称加纳发生了谋刺恩克鲁玛的未遂事件。事件发生后,加纳局势骤然紧张,首都阿克拉各要 害地点和部门均由军队把守。恩克鲁玛一家和助手已离开总统府搬进海边的一座城堡,并取消了一切外出活动。
  面临这一特殊情况,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周总理能否按照原计划访问加纳;二是如果访问照常进行,周总理的安全是否有保证。有人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恩克鲁玛陪同周恩来在公众场合露面是十分危险的,应以推迟访问为好;另有人认为,此时访问加纳,是对恩克鲁玛和加纳人民的重大支持,应如期访问。
  1月8日上午,恩克鲁玛约见黄华大使,表示加纳政府完全能控制局势,安全是有保障的,希望周总理能如期访问。访问的性质不变,一切安排均不变,他本人去机场迎接,只是参观访问改由外长陪同。
  得知这一突发事件后,周恩来马上与陈毅、孔原、黄镇、童小鹏、乔冠华等人在一非洲统一,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有相当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大力支持他。至于外交仪式,可以打破通常的礼宾惯例。他指派副外长黄镇先去加纳,向恩克鲁玛转达他的慰问,并提出三点建议。1、为了两国领导人的安全,一切外交礼节可以从简,总统可以不去机场迎接;2、不去外地参观,可以多进行会谈;3、请加纳方面指定官员与使馆联系,具体安排保卫工作。恩克鲁玛听了中方的意见后,非常感动,连连道谢。中国总理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处处替他人着想的崇高品格,很快在非洲国家间广泛传开。
  1964年1月11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抵达加纳后,当晚即前往恩克鲁玛临时住地克里斯兴堡拜会主人。恩克鲁玛热情地出来迎接,并同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紧紧拥抱。他欣喜地说:“欢迎您,很感谢您能来!”周恩来对他表示慰问,并将毛泽东主席对恩克鲁玛遇刺脱险的慰问信转交给他。恩克鲁玛十分感激,当场交给新闻官,指示其立即全文发表。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恩克鲁玛遇刺事件发生后,中国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分别致电慰问,但是恩克鲁玛希望毛泽东主席也发一封慰问电。他认为毛泽东的慰问电不仅能够在加纳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传遍整个非洲,这是对他的一种最大的支持。中国领导人非常理解恩克鲁玛此刻的心情,满足了他的要求。因此,当他拿到毛泽东的慰问电后,非常激动,紧紧握住周总理的手表示感谢,并指示立即发表。加纳电台还连续多次作了重播。
  周恩来总理在恩克鲁玛遇到危难之际的来访,以及在会谈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真诚友好、平等互利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恩克鲁玛和加纳人民,在非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恩克鲁玛在最后一次会谈结束时,对周总理说:“我个人,加纳政府和人民感谢你的访问。我代表大家一致的意见认为,你的访问是所有外国领导人对加纳访问中最好的一次访问。”
  两年后的1966年2月,恩克鲁玛在访问越南后顺道访华。他乘坐的飞机在北京降落之前,中国有关方面获知加纳国内发生了推翻恩克鲁玛政府的军事政变。于是,周恩来与刘少奇在机场紧急商量,决定暂不发此消息,仍然按照总统的身份接待恩克鲁玛。一直到恩克鲁玛抵达钓鱼台国宾馆后,周恩来才让黄华到恩克鲁玛下榻的房间,告诉他政变的情况,并把外电有关报道交给恩克鲁玛,帮助他了解情况。恩克鲁玛得知后非常感动,敬佩中国领导人是真正重友谊主持正义的朋友。
  
  中非友谊的美好未来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了非洲许多国家,同非洲领导人一起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计。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把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作为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
  2007年,胡锦涛主席出访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等非洲8国。在12天当中,胡主席行程38000多公里,飞行50多个小时,同20多位非洲领导人会谈、会见,接触了数百位非洲各界高层人士,与数千名非洲民众交流互动,频繁出席各种活动90余场,发表30多篇重要讲话。胡锦涛的此次出访是真正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就此话题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西安等城市的近千名公众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当问及“您是否知道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八国的事?”时,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已经得知此事,并表示非常关注。由此可见,中非往来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正是长期以来中国发展与非洲各国友谊深入人心的真实写照。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过去、现在、将来,中国人民都是非洲人民平等互信、真诚相待的好朋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患难与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多少年来,滚滚奔腾的长江和尼罗河不断地传递着绵绵不尽的中非友谊,
  高耸入云的昆仑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忠实地见证着硕果累累的中非合作。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在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人民面前,展示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中非携手,合作共进,必将谱写出中非友谊新的更加动人的篇章。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王传馥(1920——1942),江苏吴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在上海求学,后赴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到汉口做党的工作。不久赴皖南新四军三支队五团任宣传股长,“皖南事变”中被拘,囚于上饶集中营。1942年5月,参加领导越狱暴动,腿被炸断后被捕,后惨遭杀害,年仅22岁。下面是他奔赴延安前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爸、妈:  我是为了读书而离爸妈到上海来的,可是到现在读书也不成了,上海的环境也可想而知,
期刊
作为世界历史伟人和新中国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对于人才特别看重。在他的心目中,所谓人才者,是既有德又有才者,谓之“德才兼备”者,谓之“贤者”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就培育和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干部,新中国一诞生,他们就离开硝烟弥漫的战场,英姿勃勃、昂首阔步地走上了建设新中国的各个重要领导岗位。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
期刊
这是1940年发生的事情。  新郎姓王,名永安,是新四军的一位兵站站长。  这年的暮春时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出了一位科长,来到兵站检查工作。兵站站长就在贴有大红喜字的新房里接待他并向他汇报工作;尤其使这位科长奇怪的是,兵站站长汇报的内容竟有自己结婚这一条,汇报中这位科长还见到一位漂亮女子来与新郎说了几句话就匆忙离去的一幕。  于是,这位科长不再听取汇报了,他火速赶回机关向领导复命,并作了如下汇报
期刊
前一段时间,我应香港凤凰卫视之约去做一期新农村建设访谈节目,在休息室巧遇吴仁宝。他也是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那期节目的。在等待录制节目时的交谈中,话题很自然地涉及到华西村。我说以前曾写过一篇称赞华西村是“华夏第一村”的文章,他听后摆摆手说:那是从前了,要是你今天再写,就该写“天下第一村”了。见到我略显吃惊的表情,他又笑着说:在今天,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地方,要是能找到比华西村更富裕、更幸福的村子,我们给
期刊
紧急降落之后  1957年7月的一天。中国外交部信使队的赵梁、吕志清乘坐荷兰航空公司的慧星式飞机到中东地区出差,第一个目的地是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第二天,他们换乘飞机前往埃及首都开罗。不料,当飞机飞过沙特阿拉伯上空时,一场意外发生了。机舱前的红灯突然亮了起来,广播里传来了机长的声音。他对乘客们说,飞机的一个引擎出了毛病,必须到附近的机场紧急降落,希望大家不要惊慌,不会有安全问题。  赵梁听后,忙往
期刊
2010年是父亲百年诞辰和离开我们10周年的纪念日子,翻开父亲的纪念画册,那些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使我思绪万千,把我带进绵绵温情的回忆之中。有些记忆如沙滩上的雨点,风雨过后,便淡出远去,痕迹全无;有些记忆如金雕玉镂,刻骨铭心,虽然历经沧桑,却随着岁月的风雨越发光彩熠熠。父亲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就是这样一个永远闪烁着光辉的记忆,是我永久的思念。    (一)    父亲喜欢医学,15岁那年考入西北边防督
期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飞机为国民党所垄断,没有空战和防空能力的共产党为此吃尽了苦头。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广大苏区军民殚智竭力,硬是因陋就简地构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空安全屏障,用非对称武器沉重地打击了空中恶魔的嚣张气焰。   敌机逞凶狂轰滥炸   1930年底,蒋介石把所谓的“铲共剿匪”确定为施政急务,挥师10万南下,直取江西苏区。3支航空队共7架战机分别进驻南昌、樟树和吉安机场。次年4月又增加了一
期刊
生活中,有不少琐事可以忽略;生命里,有一些记忆不能忘却。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应该是淡漠不了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要挺直脊梁,传承血脉,铸造灵魂,更需克服健忘,加强记忆。  编罢《归侨女英雄李林:不平倭寇誓不休》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寇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李林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奔赴抗日战场,在雁门关外英勇杀敌,最后壮烈殉国。其英雄事迹惊天地而泣鬼神。24岁,如花的年纪啊
期刊
今昔三晋,多少同仁,交往实难记清。  率真相濡以沫,诚佩深钦。  流年兴国风雨,问谁能忘怀不惊。  分离处,已全成历史,难觅旧踪。    人事代谢来去,熟知者,侪辈寥若晨星。  感悟鞠躬,不苟一字千金。  回眸一路怀旧,恰明时正度太平。  逢大庆,忆先生,更念老臣。    黄志刚同志和我不是一个“山头”。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晋绥地区工作,我在太行。1954年秋初,他由临汾地委书记任上,调中共山西省委
期刊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对报刊有着别样的特殊要求,就是希望能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巨大成就、成功秘密等,都有份量极重的文章加以反映和展示。细读《党史文汇》今年以来的刊物,可以说读者的这一愿望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从办刊的角度看,其开办《共和国的脊梁》这个专栏的经验,是值得总结和借鉴的。  《共和国的脊梁》并不是今年新创办的专栏,在我们的印象里它已出现好多年了。如果说前几年它是值得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