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国别选择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sandc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渡重洋,出国留学,其中目的国的选择也相当重要。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调整留学的派出国别政策,今后要增加去欧洲的,而且去欧洲不仅是西德,还有其他国家,各有特长,都可以学到本领。这一指示当时确实起到了作用,在国别比例做了些调整。
  历史上也有很好的例子,“咸同间我国派谴使游历欧洲各国,时日本亦遣使往。日使研究西国法政,务报精详。我国使臣惟详于汽机及船炮而已,他未及也。”普鲁士国首相俾斯麦针对这种现象说了句预言性质的话:“日本殆将兴,能知本。”事实果然如此。
  可见“博采众长”是需要“知己知彼”才能采来的。而据我的感受,当前的留学政策中似乎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国别政策。这其实很成问题,虽然说要博采众家之长,但别人的长处在哪里,你要知道之后,才能去采,如果不知道,又去采什么呢?这点近代留学史上颇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供参考。1904年,中国驻比利时公使杨晟上奏清廷,认为比利时国土虽小,但大学林立,路矿、制造等方面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费用较少,故建议应派人前往比利时留学。清廷批准了这一建议,立即制定了派留学生赴比利时留学章程,并鼓励各省尽力派青年往比利时留学。这造成了一个影响,即此后凡学习路矿制造,十之八九都往比利时留学,以至近代路矿、制造人才多出于此批留比学生。
  比利时别说与美、日等诸大国相比,即便在欧洲,也远远没有德、法、英著名,甚至未必能比得上意大利、瑞士等,但就是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的国家,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上占据的地位不低,而且由此派生出的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小。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1904年的那位杨公使。杨公使的一个建议,导致的结果是直到1929-1932年,国民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国别情况中,按照4年人数总计排列,比利时仅次于日、美、法、德、英诸大国,排在第六位,4年合计派出134人,占4年派出总人数的3.6%,虽然无法与诸大国相抗衡,但以比利时这么一个弹丸小国,能排到如许高的名次,已经是难得的佳绩了。
  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大量的细致工作,需要有人去做,需要摆脱浮躁,告别 “急功近利”!世界的历史,中国的历史,都充满了经验,所谓“任何一个视实用科学为本的教育,任何一个短视的社会,都最终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都最终会为当时之举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一个本已太注重实用的民族,再把这种势利合法化的结局是可怕的,一个轻视人文精神的民族,再把这种空虚规范化的结局是可悲的。历史已无数次证明了这点。”
  而留学教育作为“师夷长技”的手段,从19世纪迈向21世纪,历史证明,其功效甚大,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意义深远。这其中,需要如邓小平等决策者的远大气魄,需要容闳等务实之士居于下位的奔走辛劳、殚精竭力,也需要象杨公使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的默默奉献。“博采众长”的原则自然是没有人会质疑,但如果真的能将这原则贯彻实施,则确实需要大批居于下位的“良吏”的奉献,这在当前犹为不易。
其他文献
初听人言称“假留学”,不明就里。仔细想来,所谓留学人员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现代科学技能的群体,他们在祖国的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特别是最近几年,留学归来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说明“经济发展,人才第一”是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但是另一条让人无可奈何的“真理”也很现实:凡是“好”的必然招来“假”的。留学人员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强,但是生产过程长,制造成本
期刊
2004年12月28日,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千千万万留学人员和关注留学人员工作的人们的热切期待中第七次隆重开幕了。对于广州,对于广州市政府的包容、大度与良苦用心,相信参加过历届会议的人们都会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深深烙印在心中。  然而,对于包括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中科院等主办单位如何整合资源网络,联合广州市政府共同打造国家级交流平台,却是鲜为人谈的话题。作为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
期刊
近年来,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增加对相关制度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各种看似严格,实为方便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制度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  首先是保证留学生创业底线的学历认证制度。招聘看学历证书在国内国外都是一个理儿,对留学生学历的认证水平其实就是中国教育及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一个折射。目前学历学位主要认证的是鉴别国外或境外颁发的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机构的合法性;甄别外国或境外高等教育机
期刊
留学人员群体的创业实践,不仅强化了中关村人才高地的形象,产生了聚集效应,而且对中关村的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留学人员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在海内外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评出的“优秀创业者”和“优秀企业家”中,不乏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典型代表。亚信总裁丁健、UT斯达康总裁吴鹰率先带领企业在境外上市,先驱者的成功感召着更多的团队。
期刊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经”)执行院长汤大立先生,作为一名在国外学习和生活过多年的归国学子,他创办了这所我国第一家由留学人员回国创办的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校。在百业俱兴的今天,国内的教育市场给留学生归国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毅然回国,投身教育    汤大立最初的身份是医生,他1984年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系,1990年入伍,先后在12军34师、上海
期刊
  
期刊
随着国内留学热的持续升温和留学市场的日趋规范,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学生对留学的思考也越来越成熟,对留学目的国和专业的选择也更趋理性和多元化,在选择时更多地从自己实际的经济情况和兴趣爱好出发。近来编辑部接到不少读者来电来信,纷纷咨询留学乌克兰的信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乌克兰驻华使馆文化官员进行了专访。    乌克兰概况    乌克兰位于东欧南部,原苏联欧洲部分西部,东邻俄罗斯,北接白俄罗斯,西与波
期刊
2003年12月20日至26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了“科技创业、报效祖国-2003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本次活动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之际召开,是共青团、青联组织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和为国服务的具体举措。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海外学人参加,他们分为六条路线,分赴
期刊
坐落在南河沿大街、毗邻菖蒲河公园的欧美同学会今天拥有万余名从五大洲归国的会员,已经蜚声国内外。在所属14个分会中,留法分会人才辈出、俊秀醒目,在当代中外关系史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一)    欧美同学会与法国的渊源应是自20世纪初成立伊始就密不可分。最早同学会的创建人和会员中 就有曾经大力倡导和推动留法勤工俭学的
期刊
在知识、学位越来越影响人们生存状态的今天,让孩子上好大学,送孩子出国留学已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人生课题。国内大学的好坏,上那所大学,自有不争的参考体系;但外国大学的优劣如何判断,中国家长并不熟悉。为此,很多国人花了不少冤枉钱。美国是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那怎样选择美国的大学,这里给出一些要点,供大家参考。  判断一所大学的好坏并不容易。在美国对大学进行介绍评比、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大学的出版物简直是汗牛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