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假留学”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听人言称“假留学”,不明就里。仔细想来,所谓留学人员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现代科学技能的群体,他们在祖国的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特别是最近几年,留学归来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说明“经济发展,人才第一”是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但是另一条让人无可奈何的“真理”也很现实:凡是“好”的必然招来“假”的。留学人员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强,但是生产过程长,制造成本高,所以供不应求。一些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为了装点门面,招聘和任用海归学子的愿望日渐膨胀,早已超过“求贤若渴”,甚至达到了“迷信”和盲目崇拜的程度。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导致了供需失衡、假货盛行。善于钻营和欺骗者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天赐良机”,兼之现代科技发展,到黑地摊上炮制两份“留学证件”绝非难事,于是“花小钱,办大事”,不出国也落个“留学归来”。
  最近见媒体报道,假借“留学人员”身份行骗的事情多了起来。其实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以我看来,对此类事情大可不必忧心,更犯不上为了核查其真实性而大兴土木,成立什么“专门机构”。社会成本太高,纯属劳民伤财。
  一句话,“假留学”露馅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骗人的人能够装瞒多久?这些“假留学”的“阴谋得逞”,并非因为他们具有超人的骗术,实在是我们当中那些迷信“留学万能”的领导宁愿蒙上自己的眼睛,识别不出真假,“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什么又说对此类事情不必太过忧心呢?因为“假留学”的存在恰恰说明“真留学”的价值。“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受到世人尊重,还不是因为当年昏官盛行?偌大的留学人员群体里混进几个小小毛贼又算得了什么!
  今天的“假留学”,不过是若干年前“假名片”的翻版,都是不重实际,只看虚名的病态症状。当社会上各种单位大讲文凭,唯学历为尊的时候,假学历、假文凭立即被市场看好,书记厂长恨不得都要混个博士、硕士当当。现在留学人员吃香,造假的水平立即跟上,假文凭可以做得比真文凭还漂亮。前些日子有消息说,某考场认真核查考生资格,拿真实学历证明的人都很难通过,但是持有假造文书的却能顺利过关。这说明技术进步也不能阻止甚至有可能助长形式主义的猖獗。
  假名片、假留学,本质相同,都是社会信用水平低下的表现。谁应该对这些事情负责?当然是造假的人。试图用“管”和“查”的办法彻底解决这类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有让那些造假的人自食其果,受到“疼痛一辈子”的打击,造假者才会有所收敛,但不会绝迹。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惩治“坏”人的能力,“好”人就永远不会有抬头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管理社会责任的政府应该对社会信用的滑坡负责,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责任和能力守望道德。
   编后:国人善饮,国人凡饮皆寻正宗名牌,富者茅台五粮液,贫者也非邻家老 二自酿的不喝。国有名酒若干,即便喝不上的也总不能喝那假冒伪劣、喝那鸩酒吧。“洋学位”是好,但咱们也要擦亮眼睛,打个灯笼看个仔细。这样做其实不难,这里转引一段文字,以后谁到您那里谋职谈合作,不妨先看看这几样:本人护照,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机构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国家教育部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出国前的最后学历学位证书等。虽然看似有损正版留学人员的面子,但为了让真金发光,去伪存真仍不可免。
其他文献
自1993年以来的最近十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和科技、文教事业的飞速发展,及为适应留学工作的需要,欧美同学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会员人数由几千人增加至11400人;专门工作委员会增至9个;按国别或地区组建的分会增至14个,已覆盖五大洲。在此十年内,欧美同学会还改进工作方式和拓宽工作领域,如:大力宣传留学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事迹,组织编写出版不同时代有关在国外留学经历的各种回忆录,反映了我国留学生
期刊
梁敦彦(1857-1924)    广东顺德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幼童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1904年任汉阳、天津海关道。1907年起,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尚书等职。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    詹天佑(1861-1919)    江西婺源人。铁路工程专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1909年,主持设计、修筑了我国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
期刊
1995年底,在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上,吴阶平老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会长。尽管社会任职很多,工作异常繁忙,但他仍抽出时间和精力主持同学会的日常工作,务实地履行会长职责。  吴老曾这样说过:中国留学人员有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信念,有着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海内外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成立于1913年的欧美同学会是蕴含着巨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的社会团体。她有悠久的历史,有代代传承的爱国主义传统,有众多的
期刊
我参加欧美同学会已五十年,算是一名老会员了。岁月如梭,当初入会的情景虽时隔久远,但记忆犹新。  1950年秋至1951年初冬,我和一些回国同学在北京留学生招待所等待分配工作期间,曾被邀请参加欧美同学会的活动,当时同学会正积极争取政府的认可。1952年下半年,经过北京市民政局反复调查、多次核实后,遂将我会的申请上报北京市人民政府。张友渔副市长在上面作了“应请内务部决定”的批示。  1952年11月8
期刊
崔春光, 生于1971年,北京元润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之一, 曾留学英国, 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公共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后在剑桥大学学习艺术史。  2003年5月的一个下午, 刚回国注册完企业的我本着膜拜的心态, 走进了南河沿大街111号这个鸟语花香的院落。此后, 如忽入桃花源一样,欧美同学会扩大了我的社交和生活半径,让刚回国不久的我有一种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欧美同学会里各种学术性与交
期刊
很高兴能参加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的庆祝大会,尤其是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备受鼓舞,心情特别激动。  胡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广大留学人员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时俱进、发奋图强,为国服务、建功立业,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胡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我们留学人员的最大关心、鼓舞和鞭策。  我是1985年回国后加入欧美同
期刊
我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远涉重洋赴美求学的。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和计算机专业两个硕士学位后加入美国V.C.C. 公司,出任副总裁。1988年我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美国达西企业集团, 主要经营化工贸易和投资等业务。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掀起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就在这个时候,我满怀报国之情开始了在国内的创业。我以美国达西集团的名义先后在重庆、哈尔滨和北京等地建立了天隆达制药公司、中达防
期刊
欧美同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是1999年选举产生的,至今已有四年。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指导下,在全国政协和有关部委、群众团体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理事、广大会员和办事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欧美同学会高举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旗帜,坚持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海内外广大留学人员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自身建设,活跃会务活动,扩大对外宣传,拓展海外工作领域,各项工作获得新的进展。    欧
期刊
纵观130多年的留学史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的留学运动始终与改变民族命运和奋斗自强紧密相联,始终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她是国家应对西方列强的选择和举措,是志士仁人寻求民族复兴的追求与探索,是莘莘学子报效祖国的努力与实践。自1872年中国首次向西方派遣留学人员以来,一代又一代学人走出国门,探求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留学运动的高潮,勾画出留学报国、振兴中华的主旋律。  中国最早的留学人员
期刊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壮举,是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相继组成,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并在各省和海外建立革命组织,发动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