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自主求知 培养自学能力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1 预学——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
  “预学”是情感的焕发,是学习的助跑线。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研读课文后的问题与练习,让他们自订学习目标。如教学《草原》一课,学生预学后很快拟定了目标,有的说:学会11个生字,理解“一碧千里”“襟飘带舞”“勾勒”“渲染”“羞涩”“拘束”等词语;有的说:感受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有的说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虽然学生拟定的目标不那么全面,但都是自己读文后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目标更会迫切地追求完成。
  2 导学——向学生提供学法指导
  “导学”即引导定向,目的是依据学习目标和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按适当的步骤、合适的方法自学,为顺利阅读和理解课文创造条件。如教《桂林山水》先从图如手,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課文主要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两段写法完全相同,因此教学时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步骤,先透讲第二自然段的方法,产生“举一”效果,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达到“反三”目的。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教:①这一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请把有关的词、句圈、点、画出来。②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写作方法?③运用这一段的写法,仿写句子。④指导感情朗读。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漓江水有:静、清、绿的特点,作者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说话,写句子,感情朗读出静、清、绿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内容。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再见了,亲人》等课文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自学——是学生自主汲取知识
  “自学”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段自悟自得,理解课文的过程。自学有指导、有层次。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我设计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学:①通读。标出生字、新词。②查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悟词语。③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重点抓住什么来写?④分析。分析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理清作者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汇报、评价后我再指导学生抓住揭示中心的段落、句子,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和写作方法。通过这样的诱导自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 说学——给学生创设“互动”氛围
  “说学”就是在学生自学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向学生、向老师报告自学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教师相机点拨的全过程。“说学”及要求“师生互动”,更要求“生生互动”,这种互动的开展,实际上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反馈,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延伸和迁移,又能使学生发现并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质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就能在平时的点滴中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终身学习中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对一名小学班主任来讲,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我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做了如下工作:  1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著集体的形象。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我让学生自己选举,选出后,由我、班委和全体同学一起讨论制定我们班的班规、今后的努力方向(争创校级优秀班集体),经过
期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探究能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
期刊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教学中,升学率的高低几乎是衡量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为了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求得生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始信奉:“黑猫白猫拿到耗子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最终只要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提上去,就是好老师。 诚然,猫的职责是拿老鼠,不管它采用哪一种手段,只要最终能为民除害就行。  然而,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绝不等同于猫和老鼠的关系,教育教学也不等于猫拿老鼠。 在猫捉老鼠的过程中,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的根本,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源。学生真正有了想了解、希望懂得的强烈欲望,才能推动他们去积极思索、主动探究。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和优化,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数学课堂上问题的创设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问题的创设只有情境没有价值或者说思考价值极小,对学生思维发展不能起到
期刊
【摘要】和谐班级的建设重在提供自我管理的标准、提供自我管理的的要求、提供自我管理的意识、提供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自我管理的榜样。  【关键词】和谐班级;自我管理;管理意识;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是现代人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推广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建设和谐的班级,应重在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我自教育,提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期刊
蓦然回首,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当了18年的班主任!在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既要教学生读有字之书,又要教学生读无字之书,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做人。”下面我就来谈一下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1 勤于班级管理  勤劳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要勤到班级中去,勤
期刊
随着社会变化,农村家庭结构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同的新情况,学校教育受到诸多影响,造成了受教育儿童的复杂性。  1 留守学生  双亲都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大多数爷爷奶奶溺爱孙儿、或担心儿子、媳妇的埋怨,他们最多照料孙儿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机会更多地放纵自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更是没有约束
期刊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美国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笔者就此做一点剖析。先看中国人怎样教育小孩。很多人认为,小孩像个空瓶,吸收能力特别强,于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往里灌输知识。教其背唐诗、诵古训,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但先让其被动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  美国人尽量让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
期刊
前两天,上了一节班会课,主题是《爱与生命》。在课堂上,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 ,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 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冲进三层教室, 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一连救出13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时,楼房完全垮塌了,袁老师和剩余的十个孩子不幸遇难。孩子们讲的是声泪俱下,感慨颇多,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但就在班会课结束不久,一位同学突然跑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询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