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2 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1 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2 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
  4 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探究能力。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
期刊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教学中,升学率的高低几乎是衡量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为了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求得生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始信奉:“黑猫白猫拿到耗子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最终只要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提上去,就是好老师。 诚然,猫的职责是拿老鼠,不管它采用哪一种手段,只要最终能为民除害就行。  然而,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绝不等同于猫和老鼠的关系,教育教学也不等于猫拿老鼠。 在猫捉老鼠的过程中,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的根本,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源。学生真正有了想了解、希望懂得的强烈欲望,才能推动他们去积极思索、主动探究。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和优化,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数学课堂上问题的创设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问题的创设只有情境没有价值或者说思考价值极小,对学生思维发展不能起到
期刊
【摘要】和谐班级的建设重在提供自我管理的标准、提供自我管理的的要求、提供自我管理的意识、提供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自我管理的榜样。  【关键词】和谐班级;自我管理;管理意识;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是现代人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推广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建设和谐的班级,应重在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我自教育,提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期刊
蓦然回首,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当了18年的班主任!在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既要教学生读有字之书,又要教学生读无字之书,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做人。”下面我就来谈一下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1 勤于班级管理  勤劳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要勤到班级中去,勤
期刊
随着社会变化,农村家庭结构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同的新情况,学校教育受到诸多影响,造成了受教育儿童的复杂性。  1 留守学生  双亲都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大多数爷爷奶奶溺爱孙儿、或担心儿子、媳妇的埋怨,他们最多照料孙儿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机会更多地放纵自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更是没有约束
期刊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美国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笔者就此做一点剖析。先看中国人怎样教育小孩。很多人认为,小孩像个空瓶,吸收能力特别强,于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往里灌输知识。教其背唐诗、诵古训,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但先让其被动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  美国人尽量让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
期刊
前两天,上了一节班会课,主题是《爱与生命》。在课堂上,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 ,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 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冲进三层教室, 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一连救出13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时,楼房完全垮塌了,袁老师和剩余的十个孩子不幸遇难。孩子们讲的是声泪俱下,感慨颇多,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但就在班会课结束不久,一位同学突然跑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询问:
期刊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1 预学——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  “预学”是情感的焕发,是学习的助跑线。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研读课文后的问题与练习,让他们自订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