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程》对音乐教育明确提出:“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一个优越欢快的环境,通过创造良好的机会给幼儿予良好的教育,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智能方面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基本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创造性
  【分类号】G613.5
  当一个小朋友一本正经地板着面孔唱着一首欢快的歌曲时,是否觉得既然已经教会了这首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幼儿进行运动时,能否以掌握了节拍、动作就算学会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回答只有一个:非也。我认识到,音乐教育中孩子有一定的潜在能力,作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发展这种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一、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动作反映音乐
  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幼儿听。过去,我教幼儿运动时单纯要孩子们模仿,有时还用“一、二、三、四”的口令训练孩子的动作,等孩子的动作都学会了再来配乐曲。教唱歌曲也是如此。轻重、快慢、强弱全由教师指挥,忽视了幼儿以创造性的动作反映韵音乐。现在废除了过去旧的音乐教学法,重视给孩子创造性的思绪、创造性的动作,充分让孩子用动作反映音乐。孩子的情绪高涨了,兴趣也浓了,效果也更好了。例如,我给幼儿弹了《士兵进行曲》中的一段音乐,孩子们都禁不住在教室里动了起来,神气的走步、敬礼、持枪、望远、吹号、开大炮等各种各样的动作,都象一个个小士兵。音乐引起了孩子们情感上的反映,孩子们的动不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吗?这更说明孩子们有潜在的感受音乐的能力,我找到了音乐教学的新方法。
  在教学中,我既注意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又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如:我教《我的朋友在哪里》这首歌曲后,请幼儿自编动作,他们编的动作不完全相同,但性质相似,我把有代表性的动作记录如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幼儿伸出手指向前方点七次。
  我的朋友在那里—双手摸胸头左右摇摆,寻找朋友。
  在这里,在这里—用手指着寻找到的朋友。
  我的朋友在这里—双手指自己又去和找到的朋友握手。
  又如:教大班幼儿唱《小蜻蜓睡觉觉》这首歌曲以后,我请幼儿自编动作。我也把有代表性的动作记录如下:
  小青草,摇呀摇—作左右方向踮步,摇晃身体,模仿小草摇动。
  小晴蜓上边落—张开两臂作蜻蜓膀前后扇动,并逐渐蹲下身去。
  风儿风儿轻轻吹—用双臂在头上方左右轻轻地柔和性地挥动。
  让那小蜻蜓睡觉觉—双手交叉环抱胸前,再合双掌放在头侧作睡觉状。
  又如:在教大班幼儿学习了《山羊踩痛小公鸡》以后,他们也编了山羊和小公鸡的动作。边演唱边表演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自编动作的积极性。
  二、启迪幼儿形象思维,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表达也是一种创造,我改变了仅要求幼儿记背歌词,一句一句模唱的教法。如教《小篱笆》这首歌曲时,我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从冬到春的季节变化的特征,让幼儿学唱歌曲时就有丰富的实感,会产生相应的形象思维。他们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冬天雪花飘舞、北风呼叫、河水结冰的情景。这种形象思维越多,对孩子智力开发的使用也就越大。再有就是对歌曲中的象声词的理解如嘀嘀嗒嗒,我启发引导幼儿来想象这是什么声音,再让创造能力较强的幼儿来想象,把象声词处理得有强有弱,认为冰雪融化的滴水声很轻,小河流水的声间就要大些了。我尊重幼儿,允许他们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的情感。我还要在发声、唱词、口形等方面给予指导、示范,目的是让幼儿能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三、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让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编出歌词,是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如:《我爱我的小动物》是一首颇受幼儿欢迎的歌曲,当幼儿唱熟后,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还喜欢什么小动物,他们马上就提出许多名称,如:小狗、小白兔、小猪、小金鱼、小熊、小青蛙、小蜻蜓等等,其中有的是能模拟出叫声的,可以套用原来歌词的形式续编歌词,如“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我爱绿色的小青蛙、青蛙怎样叫,咕儿呱、咕儿呱、咕儿咕儿呱”等。有些小动物没有叫声,教师就引导他们新编歌词,去描述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如“我爱美丽的小金鱼,金鱼怎样游,摆摆尾、摇摇头,快快乐乐游”,“我爱我的小白兔,小兔怎样跳?前腿短、后腿长,一蹦又一跳”,“我爱我的小蜻蜓,小蜻蜓怎样飞,飞飞飞,像飞机,飞来又飞去”等。幼儿自编的歌词也许水平不高,但毕竟是他们的创作尝试,要加以鼓励和重视,这可以说是对幼儿有百利而无一害。
  又如歌曲《小猫穿件红衣裳》,待幼儿唱熟后,教师启发幼儿可以把小猫换成小朋友或其它小动物的名称,而根据不同颜色的衣裳去改編歌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马上活跃起来了,雷子腾小朋友举起小手来说:“老师我来唱:老师穿件红衣裳、红衣裳、红衣裳,老师穿件红衣裳、红衣裳”,在他的带动下,杜华智小朋友又举起小手来说:“老师,我唱:(同时手指在他前面那位小朋友)雷雨穿件黄衣裳、黄衣裳、黄衣裳,雷雨穿件黄衣裳、黄衣裳”,这下可热闹了,有的唱:“妈妈穿件花衣裳、花衣裳、花衣裳,妈妈穿件花衣裳、花衣裳”,有的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如小狗、小鸡等换掉小猫,再把颜色换成白色或黄色,就成了他们编的歌曲,有的把班上好朋友的名字换掉小猫,再换上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蓝衣服、花衣服、黑衣服等)又成了他们编的歌曲,还唱得非常起劲,这样的创编歌词,看似很简单,但出自于幼儿的思维活动之中,通过编歌曲发展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自己创编歌曲对幼儿来说比较困难,但也有可能性。如果经常留意幼儿的自发表现,可以发现幼儿在玩得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他们唱的并不是一首完整的歌曲,仅仅是一些片断的旋律,这些旋律也许是他在哪儿听来的,也许是他自发性地乱哼的,只要有心地帮他们记录下来,再唱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这是他自己编的歌曲,并鼓励表扬他,这会极大地促进其自编歌曲的积极性。如在玩沙时,方龙胜小朋友造好了一列火车,他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火车火车鸣呜呜叫,咔嚓咔嚓过大桥”。我走过去笑着问他,你的火车要开到哪儿去呀?他说“开到北京去”,我记住了他刚才哼唱的词和旋律,再加上“开到北京去”,就成了一段歌曲。
  总之,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把音乐与生活、玩耍融为一体,运用唱唱、跳跳、玩玩、做做等各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到音乐的高低、快慢、强弱。给合生活经验,进一步创造性地反映音乐。经过改革尝试,班内幼儿的思维活跃了,孩子们对音乐反映更灵敏了,兴趣也就更浓了,幼儿的音乐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的学习,建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有效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关键词】 改革 聋校 数学 课堂
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如何让其与其他学科更好的融合,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大作家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
摘要:近几年,国家和社会对高中教学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关键内容,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的教学体制下,高中体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身
摘要: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正蓬勃发展,但是,场地短缺和无人指导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区居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通过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可以解决目前全民健身中的场地缺乏问题,并可为学校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谋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充当社区体育指导员,促进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
土蝽是半翅目异翅亚目蝽总科中多数适应于地栖生活的蝽类.文章简要描述该类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历史以及生物学,同时对该类昆虫目前的生物学和系统学研究进展也给予简要介绍
【分类号】G613.5  正确把握音准是歌唱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我们经常会听到幼儿园孩子跑调的歌声,对此,老师们会说,幼儿期的孩子发音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唱歌跑调属正常现象。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断的寻求答案,在寻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歌曲的选择,学习时倾听的习惯、歌唱的习惯及教学方法等都是造成幼儿唱歌跑调的直接或间接原因。那么老师在歌唱教学时该怎样帮助幼儿把握好音准,克服跑调现象呢?我认为,首先要为幼儿
摘要:美术本身属于艺术文化的类别,它是人们展现个人文化、思想的方式之一,也可以说是体现绘画者个性的方式。在初中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虽然老师教导的只是美术中一些基础的知识,但学生却可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在纸上表达自己不同的绘画风格。个性化的教学则是以学生的个性为基础,然后通过运用美术知识把自己的个性可以更加直观、明确的表现出来。  关键词:初中学生;美术教学;个性化  【分类号】G633.955  现代
摘要: 泥塑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手工制作的技能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泥塑课作为课改内容走进小学课堂,这种最能体现课改理念,创作最自由,学生最喜欢,最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立体造型能力的课程,受到所有小学生们的欢迎。  关键词:泥塑 小学美术  【分类号】G623.75  泥塑是一种以粘土、彩泥为主要材料,以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