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区域盘踞,如何剑指全国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庶之地打基础
  
  十年前,瑞年氨基酸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站,是无锡和宁波两地。在这两块根据地上,瑞年摸索出了区域发展模式。
  无锡是瑞年公司所在地。这块家门口市场消费能力较强,市场巨大,网点稠密、集中,配送轻松方便。当初依靠重点终端上促销,配合一些终端包装、户外宣传,市场就能快速启动,销量好、赚钱快。
  沿用这种操作模式,公司为一个县配备一个业务人员,他们就能管到乡镇。只有在配送不便的偏远地区,才依靠经销商、分销商的网络力量,广泛覆盖。
  以业务队伍直供为主,少量经销商为辅,这种销售模式不仅节省了近10个点的中间费用,而且保证了进入市场的速度。更为关键的是,厂家直面消费者,锻炼出了一批业务骨干,为公司今后不断开拓周边新市场、滚动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浙江宁波则采用当年保健品的传统做法,依靠“三板斧” (自编小报、条幅、病历广告)打天下。可这种做法随着三株口服液的败落,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宁波市场的收成差强人意。
  最后,无锡模式逐步成了瑞年公司全面推广的模式,并顺利拿下了江苏和浙江。
  
  基本战术
  
  1.“功效”“送礼”交替诉求。 江浙一带经济富裕,重亲友往来,最近几年每逢节假日销售旺季,这一带会被打着“送礼”旗号的各类产品遍地轰炸、掘地三尺,竞争形式同质化,最终还是转化为促销战、价格战。这已成行业性难题。
  但没有哪一个保健品能够脱离功效而存在。节日时,或许出于送礼;可收礼后,产品就要回归到保健品的真实作用(功效)上来了。所以,不管是对收礼的人还是送礼的人,都要宣传功效,让送礼的人放心送、收礼的人放心用。
  因此,瑞年将旺季“过年了,就送我瑞年吧”的送礼诉求,和淡季“精力足,睡眠好,手术创伤恢复快了,免疫力提高了”的功效诉求分开,在淡季,由送礼诉求转向功效诉求,培养日常消费基础;在旺季,则由功效过渡到送礼,带动送礼者购买。
  事实证明,这种诉求交叉传播的策略,使淡季和旺季销量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比例(接近1:1)。
  
  2.聚焦传播,打造品牌。
  ▲每进入一个市场,先将“货到、人到、终端宣传到”的市场基础工作做好之后,再进行“电视+地面”的媒体广告组合投放。做一块市场则推广一块市场,养活一个市场。
  ▲空中广告:多选择当地收视率最高的频道,集中火力攻击;在播放时段和播放内容上(形象、招商、促销广告)交错推进,立体传播。
  ▲地面广告:将电视广告中的主要元素提炼出来,用在车体广告和终端宣传(促销海报、礼盒展示等)上。
  ▲参与大到全国的抗洪救灾,小到当地活动(老年人保健讲座等)的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品牌高度。
  
  3.终端促销。
  保健品行业终端拼抢、终端拦截甚是激烈,不仅要拼促销员个人销售能力,还要拼医疗、保健、营养、消费者心理等知识。促销员只有将产品知识熟记于心、信手拈来,同时了解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和常见病理知识,变成生活健康顾问,才能在面对面的销售中快速取得顾客的信任,提高促销的成功率。
  为此,瑞年出台奖惩制度,要求自上而下所有人员,都要将产品知识当做“九九乘法口诀”一样熟记。而且,公司为促销人员提供了各种话语组合(供各地区结合当地情况选择),要求他们“三句话留住客户,一分钟讲清机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销售。
  在终端销售的过程中,促销人员也会视顾客的具体情况,灵活地与其他药品或保健品进行搭配推荐销售,比如向买钙片的消费者推荐氨基酸产品。
  4.销售团队的管理。
  保健品行业,业务和导购人员流动频繁,而瑞年的各地经理逐层抓住优秀人员,关注排名前列(前5%)的网点和业务人员,给最好的业务/导购配备最好的网点、政策和扶持,保证最好的销量、收入和效益。如此一来,越是优秀的业务员/导购,流动率越低,而流动出去的,多是业绩较差、容易受到短期利益吸引的人员。
  
  围攻上海
  
  经过在江浙两省的多年巩固,瑞年培育起了稳固的消费人群,单省的年均销售额过亿元,这个成绩已经位居国内保健品市场的前列。但在瑞年眼里,如果不拿下整个华东市场,自己的根基就不足以承载全国市场。毕竟华东地区占据着国内近8成的消费量,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风向标。
  人们说:保健品市场看上海。上海是国内最难攻下的制高点,也是华东市场的风向标。不拿下上海这块难啃的骨头,就不算拿下华东。
  上海消费能力强、竞争激烈,消费者更认品牌,促销员说得再好,消费者直摇头;终端的霸王条款尤其“欺生”,各种费用令厂家苦不堪言,厂家初来乍到就想靠“直供”,往往是赔本赚吆喝。
  瑞年以往在江浙地区采用的传统做法——“直供”、“地面先启动、广告后跟上”和“做一个市场养一个市场”,在上海失效了。
  看来,地方军进攻大上海,注定要换一种打法:人、货、终端推广、广告要同步推进,“高起点、高投入、大产出、暂时舍弃高利润”,轰出上海市场。
  1.五人组成的销售先锋队首先进驻上海,调研两个月后,签下上海最大的食品经销商——南浦食品公司,负责商超零售渠道,同时,另选一家医药经销商负责医药零售渠道。只有借助经销商,才能保证“人到、货到、终端推广到”这个动作。商超线渠道赚人气和品牌,药店经营相对保守,投入较小求利润。
  2.瑞年派出精干的促销人员,配合经销商开展地面工作,尤其是动销。
  3.第一年(2003年)就在上海砸进下3000万元广告费,选择最好的频道、最高收视率的栏目,高频次投放。广告片只求简单明了、容易记忆,不求意义深远、画面优美。
  如今,瑞年已经在上海发展了4年,市场稳步增长,其中,经销商负担物流和现金流职能,保证货到终端、及时回款;而瑞年则保证高空拉动、地面营销到位(促销活动、终端陈列等),同时协助经销商开拓新网点。
  
  翻番要求下的扩张思路
  
  死命令:利润增长率翻番
  自2006年开始,瑞年公司加快了融资步伐,并积极迈向资本市场。走出这一步,给公司带来了一次大转型——经营要用财报说话,财报要用利润增长说话。
  公司下达的任务是,利润增长率要翻番!
  成本控制已经几乎触底:质量是硬指标,生产成本抠不出钱来;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体系,连机关都建成了利润中心……
  “节流”不成,只能指望“开源”——销量必须增长。
  可自2005年以来,瑞年保健品的销量增长率和利润率基本趋于稳定(薄弱区域5%,优秀区域30%之内),固有市场已经被细扒多遍,依靠现在的品牌力、产品、区域、网络和做法,翻番根本没有可能!
  国内保健品行业是一个混战市场,既有现代化的战斗武器(数据库营销、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等),也不乏最传 统的短刀长枪(人员推销、批发代销等),而国家还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在这个大背景下,有哪些做法能够支撑瑞年在全国市场迅速爆破呢?
  
  爆破全国市场的基本思路
  瑞年认为,现有产品线单一,几个品种销量总有极限,必须尽快丰富产品线;老市场的“直供”做法,也应该转变为分销模式,以上海市场“高举高打+渠道分销”模式,借助多年积累下来的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快速跟上,协助经销商操作市场。
  
  1.丰富产品线,扩充消费带。
  ▲老产品价格较高,品种不够丰富,所以推出健泉软胶囊(国际上流行的剂型)、氨基酸口服液、蛋白质粉、金多康等四大系列,中高档和大众化产品同步推进,拉宽消费带。
  为降低生产线建设、申报审批等时间、设备成本等,多采用合作形式生产,瑞年只把控好质量关。
  ▲老产品价格较高,销量不足,有些小网点无力销售。新添加量不加价的大众型产品,争取全线通杀原有市场网点,还可以与拥有众多网点、利润要求较低的快批(九州通等)或省级强势经销商合作,让产品快速进入多个市场。
  
  2.逐步把“直供”市场脱手给经销商。
  对采用“直供+经销商”的老市场,今后逐步转给经销商。经销商等于直接拿到了一个有基础的市场区域,但前提是现款现货。只要产品好卖,现款现货并不难。
  
  3.市场拉动。
  在广告方面,瑞年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投入8000万元,包括:
  ▲高空品牌宣传:国庆前期、元旦春节期,在央视集中投放3个月;在10家区域性强势省级卫视,连续投放4个月。中央、地方结合,形成传播合力,覆盖全国市场。
  ▲低空深度说服:在县市电视台,重点传播专题片,加强消费者信心;而地方广播电台则滚动套播产品信息,重复性提醒。
  ▲地面活动拉动:节假日期间开展品牌推广、促销宣传等活动,配以地方性主流媒体、深度说服的宣传手册、车体广告等。
  
  4.加强渠道管理。
  提炼区域市场的管理经验,组建渠道管理队伍,细分指标考核(如销售增长率、销售比例、费用比例、经销商货款回收、品种结构比例、商品陈列、商品库存管理、促销活动参与等),以考核业务人员,督促经销商。而公司则借助协销和“三方协议”的形式,将分销商也管起来。
  
  [点评]
  程绍珊
  落子全国的基本铁律
  
  瑞年在华东市场取得成功,有个客观条件不容忽视:华东地区是全国保健品消费意识最强的地区。而华东之外的区域,消费意识较弱。
  当年椰岛鹿龟酒在南方卖得很火,可卖进东北时有消费者就问:“治啥呢?好使不?”他们将保健品当药看待。当他们看到保健功能、调理作用不像“药”一样“好使”,他们就会失望:不治啥?不治啥你们还卖这么贵?!
  很多保健品企业在华东市场上浸淫多年,不愿走向全国,关键原因就是不愿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
  笔者认为,区域巨头走向全国市场,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全局规划,掌握节奏
  当年瑞年选择华东地区的最佳登陆点——无锡和宁波切入市场,在江浙地区形成合围之势之后,进攻上海,形成“中心造势、周边取量”的战略布局。现今剑指全国市场,同样要做好市场布局和规划。
  全国市场不是一盘棋,一招很难打遍天下。比如,有的市场可以使用密集分销;有的可以由经销商主导来跑马圈地;而有的要先启动二级商(甚至是要靠自己的队伍先启动终端),精耕细作之后才能拉动一级商,尤其是在只许成功的核心市场。
  所以,进军全国市场,应按照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市场容量、竞争格局、保健品消费意识的强弱等划分市场,优先开发拥有敏感消费群的区域,重点突破。将前面的大树晃动起来,后面的小树就容易拔掉了。
  比如,在全国市场挑出18个重点地级市(对周围市场有带动作用,但经销商不容易啃的或不敢大投入的区域),厂家主导拿下。厂家下雨,经销商接水。在全国要地打桩之后,借势圈下其余市场,胜券更大。
  做保健品,需要文火煲汤。密集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终端包装,确实有快速炒热市场的可能,但这样操作,市场热得快,凉得也快。只有文火煲汤,才能带动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比如瑞年之前采取的“功能+礼品”模式,就是看到了这一点:“礼品”需要炒作,但“功能”需要服务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教育市场之后,才能培养出稳定的消费人群。当然, “教育”工作必须由厂家主导,不要指望经销商或广告。
  
  一地一策,灵活运作
  在本地市场,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有;可在外埠市场,你可能遭遇当地政府的干涉、消费者的不信任、竞争对手的打压等复杂情况,所以,进入外埠市场一定要灵活,一地一策、一时一策、一品一策、一商一策。
  比如,有的地方可先启动药店系统,有的地方必须进入大卖场;有的地方经销商强势,要充分嫁接他们的力量进店、铺货,厂家只做系统的消费者教育工作;如果遭遇当地强势品牌,甚至地方保护,则要嫁接区域内有强势公关优势的经销商,打通关节。
  
  异地管理能力亟须提升
  保健品广告要打,地面部队还需同时推进。
  以前运作区域市场时,一日就能往返,管理半径不大;操作全国市场,半径可能从200公里扩大到了2000公里,天高皇帝远,队伍很难管,异地管理能力亟须提高。你要搞清楚如何培训、如何巡检市场、如何凝聚队伍的战斗力等等。
  比如,要先将骨干人员撒出去,点豆成兵,普通业务人员可以适当本地化(而不要在当地找一些江湖人士来操盘)。这就是我们说的,有多少种子种多少地。
  内圣外王者得天下。修炼好内功,夯实了根据地,锻炼了核心人员,优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企业文化,这是全国扩张的基础。
  当然,要准备充足的财力和人力,保证市场投入“给足分量”,并能忍受较长的收益周期。
其他文献
在产品导入期,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广而告之,高密度、高强度地传播,能换来市场空前的爆发力。  “海陆空”广告推出后,终端客流量当然会明显加大,此时管理与分析好库存和销售的数据动态尤为重要,否则不是积压,就是断货。  但笔者看了很多服装终端,对于手工账目,一线人员存在三种情况:  不会做——企业没教过;懒得做——企业没要求过;做了不分析——企业没管过。  如果销售人员对销量与库存没有高度敏感,会产生
期刊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那么多从传统渠道起家的经销商,为什么要哭着喊着去做现代终端?小经销商都是游击队,为什么不集中本就不多的优势,去服务最擅长的市场——传统终端?    超市是个大沼泽    这样的现象我们屡见不鲜:经销商好不容易拿到厂家的经销权,不做市场调查分析,就一头扎进超市,半年下来,货没卖掉几箱,费用倒交了不少。于是大呼超市难以运作、超市要求太多,最后不得不以退场告终。  经销商看到连锁超市发
期刊
作者简介:  杜书伍先生现任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杜先生首创销售、配送、维修三合一的创新经营模式,在杜先生的领导下,联强国际集团已成长为亚太最大3C通路商,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IT百强,并获“台湾十大国际品牌”、“台湾最佳管理企业”等殊誉,杜先生个人也被推选为“台湾信息产业开拓史十大关键人物”。    每个人在求学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考试,也经常被父母督促。考试、父母的要求,都只是一种
期刊
新思维1:销售调度员的岗位    “营销中心要设立‘销售调度员’。”我对朋友说,“这个岗位在总部,她是一个内勤人员,负责安排与规划销售员(谈判)的每日工作。她的具体职责可能如下:    1.事先安排好销售员的谈判约会。    2.做好销售员的工作行程安排。    3.在销售人员出差前,做好酒店、票务(机、车票)预订与准备工作。    4.确保销售员在谈判之前所需要的文件齐全。    5.每次谈判后
期刊
对话地点:第四届中国经销商大会现场  嘉 宾:可思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 施炜  烽雅精英副总经理(原沃尔玛总部采购) 王玉泽  广西科桂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伟文    建议所有的经销商都能自己去开一个店。哪怕只开一个店,你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零售商,你就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跟它们合作。    向上下游学习    王玉泽:我在北京华联、沃尔玛负责采购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子很多经销商朋友。坦白说,一些外资
期刊
二十多年前,当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时,消费者在仰视它,专家们在迷信它,本土企业在学习它——跨国公司不是本土企业的梦想,就是本土企业的标杆。  二十年后,本土企业已经群体崛起了,尽管跨国企业有像可口可乐和宝洁这样在中国表现杰出的企业,但总体成功率并不高,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发出了“中国:外企的福地还是墓地?”的惊呼。客观地说,在二十年的中外对抗中,本土企业并未落败。  本土企业的特点在于;
期刊
对员工的信任是对员工最大的激励,超出任何物质和非物质的奖励措施。获得授权的下属,可自行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并对结果负责,也就无从推诿,只有竭尽全力达成目标。    林正大  LMI创办人,整合型战略家,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总裁,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客座教授,亚太地区企业家协会高级顾问。曾为三百多家企业提供咨询与系统培训服务,其中世界五百强约百家。david@lmi456.com  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
期刊
作为红罐王老吉的同胞兄弟,王老吉药业的销量由2005年的2个亿跃至2006年的4个亿,年增长率高达100%,只因一句“王老吉,还有盒装”。    同胞兄弟:盒装王老吉    2005年,“怕上火,喝王老吉”已响彻了中国大江南北,一时间喝王老吉饮料成了一种时尚,王老吉饮料成了人们餐间饮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句广告语也成了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的口头禅。  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红色罐装王老吉身上,而在这光环
期刊
企业里,销售部历来就是任性、嚣张的角儿。这些年“渠道为王”的论点甚嚣尘上,销售部愈发“自鸣得意”了,薪水奖金高高在上自不待言,其他部门还都得唯其马首是瞻,全心全意做好服务。  理由很简单——每个企业都坚守这样的信条: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担,都得让“渠道”一肩挑。在这些企业看来,渠道建设好,一好百好!渠道建设差,一输百输!  事实真是如此吗?    逻辑上的荒谬    “渠道为
期刊
不要期望有“利润又高,支持又大,还特别旺销”的产品落在你头上。这样的产品不存在,旺销一定利薄,利高一定量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市场规律。  毫无疑问,没有经销商不希望能代理知名品牌或成熟品牌的——利润虽少点,但是省心;也有很多经销商希望自己能选到一匹“黑马”产品,能给自己带来超过预期的回报。  在经销商的圈子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谁谁谁靠做什么产品发了家。这能极大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如陕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