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恋歌看平安时代访妻婚习俗的特征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日本,访妻婚是从上古社会就开始盛行的一种婚姻形态。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父系制社会的确立,访妻婚虽然表面上保持着早期访妻婚的外壳,但是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已经演变成拥有经济实力和权势地位的贵族男子的游戏。本稿将以《小仓百人一首》中的恋歌为中心,结合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考察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访妻婚习俗的主要特征。
  一、女性不是婚姻的主体
  历史发展到平安时代,女性已经被剥夺了群婚时期的自由,只能被封闭在家里,消极等待着男子的到访。与此相反,男子却享有性自由的权利,在正式婚姻之外,可以随意和其他女子保持性交关系。女子没有资格插手丈夫的生活,作为男子的附属品,只有无条件地屈从于男性。
  请思考下面的三首恋歌。
  「忘れじの 行く末までは かたければ 今日を限りの 命ともがな」[1]——儀同三司母(大意:有誓永不忘,明日不可期。今宵相逢后,妾愿命归西。)
  作者借此歌表达了在恋爱达成之日满心的幸福感,然而即便在新婚之日这个最幸福的时刻,心里也弥漫着害怕被抛却的不安。
  「嘆きつつ ひとり寝る夜の 明くる間は いかに久しき ものとかは知る」[2]。(大意:叹息无闲暇,独眠到晓时。迢迢怨遥夜,问君可安知。)
  右大将道纲母将变心的丈夫拒之门外,悲伤之余写下了这首和歌派人送到丈夫身边。歌中充满着多日独守空房的哀叹。
  「音に聞く 高師の浜の あだ波は かけじや袖の 濡れもこそすれ」[3]。(大意:高师海浪美,远近人皆知。来去难留住,唯沾衣袖湿。)男子才情出众,却如高师海浪行踪不定,无法留住,定会叫“我”泪湿衣衫。表现了对男子的用情不专的怨恨之情。
  这三首和歌都反映了访妻婚习俗下女性的痛苦境地,表现了女性对于婚姻的不信任感。当时的贵族社会,一夫多妻盛行,女性只能独守空闺,消极等待男子的到来,而男子却可以到处和其他女子幽会。这种一夫多妻制度是女性不安的根源。在《源氏物语》中,源氏与左大臣的女儿结婚之后,依旧到处和其他女子发生关系。夕颜、六条、空蝉、末摘花、明石君等都是其玩弄的对象。紫上被认为是源氏身边最幸福的人,长期受到源氏的宠爱,然而即便如此,紫上也对源氏的朝三暮四感到痛苦。而且,夕雾对正妻云居雁所说的话更加明确地表现了访妻婚下女子的处境。「……あらじかし、よろしうなりぬる男の、かたまがぶ方なくひとつ所を守らへてもの怖ぢしたる鳥のせうやうの物のやうなるは。いかに人笑ふらん。さるかたくなしきものに守られたまふは、御ためにもたけからずや。……」[4](大意:像我這样拥有相当地位的男子,还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守着一个妻子,怎称得上是雄鹰,一定会被人耻笑。而你守着这样一个不懂变通的男人,也有损你的名誉。)处于此等境地中的女性自然容易产生对于婚姻的不信任感。
  二、重视女性容貌
  平安时代贵族男子根据传闻来追求女性。如此一来,相貌美丽才华出众的女子就成为了男子追求的对象。比如,《源氏物语》中,夕颜的女儿玉鬘因貌美而名声在外。果然就有很多男子向玉鬘求爱。正因如此,女子才会哀叹容颜衰老。
  在此,笔者想以小野小町的和歌为例来分析。「花の色は うつりにけりな 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世にふる ながめせしまに」[5]。小町看到因雨水击打而褪色的樱花,心中顿生人生衰老的悲伤之感。虽不能完全断定小町所表达的是恋爱之事,但是从歌中依然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对于容颜衰老的恐惧。《源氏物语》中,早先传闻末摘花貌美,源氏才极尽追求,但是在清楚地看到末摘花丑陋的容貌之后,就抛弃了她。这也是女性的悲剧。
  三、强调女性贞操
  在平安时代,婚姻关系被确立以后,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但当时并未建立起适应父系制社会的完备的伦理规范,只是单纯地体现丈夫对于妻子的独占。女性必须无条件地容忍丈夫的猎艳行为,保持对丈夫的贞操和忠诚。然而,女性的心底也一定会有所怨恨吧。请思考下面的几首和歌。
  「有馬山 猪名の笹原 風吹けば いでそよ人を 忘れやはする」[6]——大弐三位(大意:有马山麓下,青青竹满原。千竿风瑟瑟,我岂忘君颜。)
  恋人的心产生动摇,忘记了这份爱,然而自己却无法忘记对方。这首歌在表现歌人忠贞之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男子的薄情。
  「来ぬ人を まつほの浦の 夕なぎに 焼くや藻塩の 身もこがれつつ」[7]——藤原定家(大意:思君终不见,浪静海黄昏。卤水釜中沸,侬心亦似焚。)
  这首和歌反映出了一位女子在海边苦苦等待恋人的执着和忠贞。
  「やすらはで 寝なましものを さ夜ふけて かたぶくまでの 月を見しかな」[8]——赤染衛門(大意:若信君难到,酣然入梦乡。更深犹苦候,淡月照西窗。)这首歌委婉地表现出了对于食言而没来到访的男子的怨恨,怨恨之中也透露着夙夜苦候的女子的悲哀。
  「見せばやな 雄島のあまの 袖だにも 濡れにぞぬれし 色はかはらず」[9]——殷富門院大輔(大意:浪里色不褪,雄岛渔夫衫。朝朝红泪洒,两袖送君瞻。)歌中透露着失恋女子的悲伤、怨恨和执着的爱。
  以上这几首和歌都表现出女子对于男子的执着的爱,其中有痛苦有怨恨,但真心却不变。虽说忠贞是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严格要求,但是女性自身也把忠贞奉为一生必须坚守的原则,在自己身上强加上沉重的枷锁。这该是女性最大的悲哀。《源氏物语》中空蝉也是这样一位女子。「いとかくうき身のほどの定まらぬ、ありしながらの身にて、かかる御心ばへを見ましかば、あるまじきわが頼みにて、見直したまふ後瀬をも思ひたまへ慰めましを、いとかう仮なるうき寝のほどを思ひはべるに、たぐひなく思うたまへまどはるるなり。よし、今は見きとなかけそ。」[10]这是空蝉在拒绝源氏时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源氏“恨不相逢未嫁时”之感,但是由于自己已是有夫之妇,以后不要再说见面这样的话。源氏虽然怨恨空蝉冷淡的态度,却感佩她对丈夫伊予介的忠诚。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平安时代变异的访妻婚习俗的特征,即女性在本质上不再是婚姻的主体,貌美的女性成为男性追求的对象,重视女性的贞操。可以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父系制社会的确立,平安时代的访妻婚习俗已然发生变异,女性成为这种访妻婚习俗下的主要受害者。
  参考文献:
  [1]紫式部 源氏物語[M] 小学館 昭和49年
  [2]高群逸枝 日本婚姻史[M] 理論社 1967年1月
  [3]関口裕子 日本古代婚姻史の研究[M]塙書房 1993年2月
  [4]鈴木日出男·山口慎一·依田泰 原色小倉百人一首[M] 文英堂 2004年
  [5]橋本不美男·有吉保·藤平春男 歌論集[M] 小学館 昭和50年
  [6]刘德润 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年6月
  [7]傅嫘娜 日本古代妻問婚详解[A] 武夷学院报 2011年6月 第30卷第3期
  [8]王银芳 日本平安时代的婚姻制度——以10-12世纪京都贵族阶层为考察中心[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4月
  [9]李卓  日本古代的访妻婚及其存在的原因[J]  日本学刊 1994年4月
  [10]王燕 从《源氏物语》看日本访妻婚习俗中女性地位的转变[J]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4月第4期
  [11]钱澄 变异的专偶制——从《源氏物语》看日本平安时代的婚姻形态[J] 苏州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10月第4期
  [12]钱澄 变异的专偶制与女性悲剧——从《源氏物语》看日本平安时代的妇女命运[J] 苏州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5期
  作者简介:吴天娇(1992-)女,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单位:东北大学,学历: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多年来,不少翻译理论家已经尝试从语义学、符号学、心理学、语用学、语言学和文化視角的角度来研究翻译。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大量的国内外作品被互译并涌入市场,这些作品包括新闻、报纸、电影电视、歌曲舞蹈等等也成为了国内外人士互相了解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是在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选取关联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对一直被称为“黑匣子”的翻译心理过
期刊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英汉阅读态度。研究对象为广西大学一年级研究生,研究對象的阅读态度通过五分量表测定,英语水平则根据大学英语六级的成绩评估。研究发现,学生的汉语阅读态度和英语阅读态度不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舒适值不仅对阅读贡献大,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英语阅读态度;第二,英语水平对英语阅读态度影响不明显;第三,研究结果不能证明汉语的阅读态度能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阅读态度
期刊
【摘要】: 任何一部文学做作品都是有着自身特色的语言裁体,在文学翻译中,常常会遇到文化不对等的情况,而需要译者针对这种缺失进行“文化补偿”,也就是尽量保留和再现原作中自身语言特色。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舍弃法”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失进行补偿。  【关键词】:文化补偿;舍弃法;汉俄翻译  霍夫斯坦特曾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共有的“共同的心里程序”,因此,文化不
期刊
【摘要】: 回顾历史长河,中日两国早已存在文化上的交流,这种连续反复的交流为中日两国人民所熟知。五世纪初、六世纪左右,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形态与机能来标示日语。到明治维新为止,几乎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这一形式的单方向交流。但是,交流不可能只是单方向的,也存在‘从日本传入中国’这一形式的文化交流。日语的逆输入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次风潮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为止,第二次风潮发生在二
期刊
【Abstract】: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deal with the three-part psyche. He claims that the human mind contains the ego, the super-ego and the id; three parts that struggle to catch our attention.
期刊
【摘要】: 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1997年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世界翻译理论界公认的具有完整理论和实证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在文学翻译特别是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具有高深造诣。他的《落花生》英译本颇受读者好评。因此,本论文根据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别从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四个方面对张培基先生的《落花生》英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
期刊
【摘要】:光線在写实性的具象艺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光的出现,必然伴随着阴影。光线与阴影是一对孪生兄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只有在二者构成的关系中它们才分别具有意义,而这二者所构成的基本明暗关系在绘画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光线;阴影;绘画  利奥塔尔在《论绘画的原理与准则》中说道:“绘画是最令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觉得她是最真实的。”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历史中
期刊
日语是一门成份多样,表达细腻,结构复杂的语言——特别是构成日语语言文字的诸多要素,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显得异常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不少初级·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自以为了解了不少日语的表记特色,实际上不过是略知皮毛,非但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不要说运用自如了。日语文字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及罗马字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字混合而成,一个词汇就可能包含上述的两种甚至多种文字。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正确区分
期刊
【摘要】: 在民族的交流中会伴随着语言的接触,当本民族的语言遇到外来文化时,就会吸收新的成分并和旧的文化相互融合,借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本文对借字的概念、成因、借字方式以及中日借字所显示出的文化交流分别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借字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语言;借字;文化接触;文化交流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当语言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会吸收新的文化并合理的和所接触的文
期刊
【摘要】: 林语堂先生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东西方之间,就翻译理论从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他對翻译的认识和态度,不仅扩大了翻译研究的空间,也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女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女性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锐·张伯伦批判了传统译论的缺点,反对原文的绝对权威。通过对比得出两人在忠实原則,女性主义和译者主体性三个方面存在差异,遂做分析。  【关键词】:林语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