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弹奏学生心灵的琴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碧玉老师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她端庄、文雅、内秀。可如果真正走进她师爱的情感殿堂里,听她讲起在班级管理中发生的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你会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因为从她那柔情回旋的师爱里,听到的是爱至深处与对学生无限信任的精神和鸣,是回归童年和孩子心灵相通的情感合奏。
  一、以柔感人,以情动人
  一般来说,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分班的时候,都不希望自己的班里“摊”上经常惹是生非而又不好管教的学生。可是,钱碧玉反而热衷于和这样的孩子打交道。她认为那是原汁原味、纯天然的好孩子,并深深感谢教育路上遇见的那些调皮好动、经常闯祸、经常犯错、惹是生非的孩子。正是因为这些孩子的“不乖”,才让她的教育艺术日臻完美。不过,所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也都知道,真的遇到一个难以调教的学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也便尾随而至。
  1. 当“粗暴的行”遇见“温柔的心”。
  有一年暑假过后,钱碧玉接了一个新班的班主任工作。第一次见到小杨同学,她就感到他“非同一般”,上课的时候,他要么东张西望,要么和同桌交头接耳,即使受到老师的批评,也满不在乎;下课之后,更是“囂张”,稍不称心,便会大发脾气,出口成“脏”,甚至对同学拳脚相向。
  一次,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和一位同学大吵起来。他一把抓起同学的书包,狠狠地摔到地上,以至里面的课本、文具等散落一地。即便如此,他还是恨气难消,又狠狠地在上面连踩数脚,方才愤愤离去。
  这个同学一时被小杨的“暴行”吓得不知所措,其他同学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钱碧玉闻讯赶来,小杨却好像没事一样,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见状,钱碧玉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心平气和地俯身把课本、文具一一捡起,整齐地放回学生的书包里。
  虽接班不久,但钱碧玉凭着自己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和捕捉力,已经对小杨的性格、脾气等了如指掌,知道他狂怒时会如雷鸣电闪般突如其来地发作,但也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雨过天晴。所以,钱碧玉在安慰那个受小杨欺负的学生之后,便不动声色地对小杨进行“冷处理”。
  其实,小杨的心里也在打鼓。不知为什么,从钱老师当他的班主任后,看到她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到她那双温和友善的眼睛,小杨生出了某些心甘情愿听其教育的愿望。
  仅仅过了一节课的时间,小杨便又在教室里笑开了。凭直觉,钱碧玉知道他心里早已风平浪静了。抓住时机,钱碧玉便轻轻地走到小杨身边,笑嘻嘻地对他说道:“消气了吗?”
  小杨很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钱碧玉一脸的和颜悦色:“男子汉性格刚烈不足为奇,偶尔发一两次脾气也是正常的。可是如果经常发脾气,会伤害你的身体的呀。”
  听钱老师如此说,小杨有点惊讶,这个班主任和其他班主任就是不一样,她不但没有狠狠地批评自己,反而还这么关心他。
  钱碧玉继续说道:“经医学证明,经常发脾气的人会伤肝、伤肺、伤肾、伤胃,暴躁易怒也容易引起血压上升,伤害心脏;同时,还伤害了你和同学之间的感情。这样的话,像你这样好结交朋友的孩子,就很难和他们建立起友谊来啊!”
  小杨低下了头,沉默不语了。
  钱碧玉依然小声而又温和地说:“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用怎样的方式化解矛盾。你好好想想,有没有其他方式化解矛盾呢?”小杨略一沉思,很真诚地说:“有,有很多。发脾气是最不好的办法。”
  钱碧玉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杨,你的名字里有一个‘德’字,钱老师知道你的心里也一直有一个‘德’字。所以,希望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破坏了那个人人向往的‘德’。”
  其实,钱碧玉之所以拿“德”字来教化他,是因为她认为,教师不应当从学生一时的过激行为,甚至是表面看来很不道德的言行里,来判定其是一个坏孩子。诚如孟子所说,良知良能,人生而有之。可能有的时候,由于性格等原因,他们把“德”埋藏了起来。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像《大学》开篇所说的那样“明明德”,将其内在之德引发出来,从而走向“致良知”的境界。
  事实确实如此,钱碧玉的一番话让小杨尘封已久的内心之“德”觉醒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即使一时脾气上来,也会竭其全力地克制自己。
  2. 从“刚烈暴躁”到“美好柔软”。
  小杨的变化,同学们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也逐渐地和他建立起了友谊。不过,他的“余威”犹存。所以,有时他振臂一呼,只要言之成理,定会应者云集。
  一天去春游,全班同学急着上车,他却站在车门口大喝一声:“男生退后,让女生先上!”于是,所有男孩子便快速地退到了后面,静静等候女生一一上车之后,才慢慢走到车上。
  钱碧玉当即对他的绅士风度予以表扬,夸他有雨果笔下的哈威尔船长之风范,同学们也对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那一刻,他自豪地笑了,以前的骄横之气荡然无存,俨然一个文质彬彬的小绅士。
  孩子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小杨遏抑不住怒气的事儿还会偶尔发生,而钱碧玉总是怀着“孺子可教也”的心理,耐心而又有智慧地对他进行教育。慢慢地,师生之间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谊,小杨心中对钱老师的敬意也油然而生,只要是钱老师说的话,他便会言听计从。
  除了脾气暴躁之外,小杨在学习上也不思进取,常常寻找各种借口不写作业,让他的妈妈大伤脑筋又无计可施。一次,他把妈妈气得火冒三丈。于是,妈妈狠心地甩下一句话:“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我不管你,看谁还会来管你。”
  不料,小杨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们钱老师会来管我的!”
  是的,不管小杨如何“胡作非为”,钱碧玉都没有失去对他的信心,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教育。
  小杨在他的《有您,真好!》的作文中写了这样几句话:“钱老师,您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我也一直把这爱珍藏在心里。您知道为什么‘您’是由‘你’和‘心’组成的吗?那是因为我把‘你’放在‘心’上了啊!”   钱碧玉读至此处,不由得感动得潸然泪下。
  从小杨身上,钱碧玉更明白了教育的真正要义。即使像小杨这样看似刚烈粗暴的孩子,其实也有一颗极其美好而又柔软的心。有的教师只是观其表面,甚至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达到所谓制服学生的目的,其结果却多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得两败俱伤。只有以柔感人,以情“化”人,才能奏响孩子那柔软而美好的心灵琴弦,从而让其本然就有的美好品质彰显出来。
  二、信任无价,师爱无疆
  班主任工作之重有目共睹,可是,如果把爱心真正播种到学生的心里,并由此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的时候,便能迎来喜笑顾盼的幸福女神的降临。
  小康是极其聪明的孩子,尽管听课时候常常三心二意,甚至根本不听,可每次考试成绩却一直稳居第一。由于他精力过盛,总是打打闹闹,惹是生非,他上课期间被数学老师“请”出过教室,被同伴不止一次地告过状。钱碧玉每次和他谈话,他也诚恳认错,可时间不长又“旧病复发”。
  1. 初次上岗,两周“下岗”。
  如何让小康发挥特长,又改正错误呢?钱碧玉反复考虑,斟酌再三,决定让小康担任数学科代表。数学老师当即反对,可钱碧玉决心已下,她认为这次“提拔”有可能让小康从“胡作非为”变成“遵纪守法”的学生。无奈,数学老师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于是,钱碧玉把小康叫到办公室,告诉了关于他的“任命”。顿时,小康双眼圆睁,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万分诧异地说了一个字:“我?!”
  “对!你一定能当好数学科代表!”说完,钱碧玉又信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而且钱老师坚信,你一定会胜任这项工作的!”
  “谢谢老师,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他激动得泪水都掉了下来。
  小康连蹦带跳地跑出了办公室。可同学们却不无嘲讽地说:“走着瞧吧,新官上任,三天‘下岗’。”三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小康并没有“下岗”。他在数学课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可好景不长,小康就职刚满两周,就被数学老师宣布撤职了。原因非常简单,老毛病又犯了。
  其实,这早已在钱碧玉的意料之中。对于小康这样一个自控力极差的孩子来说,能够连续两周表现不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哪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得了的呢?
  2. 再次上岗,一月“下岗”。
  小康因为辜负了钱老师的信任而内疚自责。所以,“下岗”之后的第二天,他就不请自来,到了办公室,一副异常难过的样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钱碧玉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问他:“你还想不想当数学科代表?”
  “想,当然想!”
  “那好,你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你是班级里最有资格和能力当数学科代表的学生!”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小康的突出表现让数学老师赞不绝口。于是,钱碧玉和数学老师商议,再给小康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他第二次担任数学科代表。
  其实,做出这个决定的钱碧玉心里也一直在打鼓,担心小康“旧病复发”。
  两周、三周过去了,将近一个月过去了,天天都是风平浪静,小康时不时还会收获数学老师几句嘉奖的话语。可就在小康第二次上岗满一个月的一天上午,刚一下课,数学老师就气冲冲地来找钱碧玉:“小康又被我撤职了!”
  原來,小康这次考了全班唯一的100分,于是,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了。数学课上,他不但不再专心听讲,还左顾右盼打探周围同学的成绩,不时嘲笑挖苦别的同学,于是被同桌“检举揭发”了。
  钱碧玉向数学老师表示歉意之后,并没有立即把小康叫到办公室教训一番,因为她相信,从两次“下岗”的经历中,小康自己一定会总结教训的。
  3. 真心改过,三次上岗。
  小康觉得无颜再见对他如此信任的班主任,可他又想向钱老师承认错误。于是,他写了一篇题为《二次下岗》的日记,悄悄放到了钱老师的办公桌上。日记中详细地叙述了他这一个月的变化和心理活动,尤其表达了深深的自责与悔恨。
  看着看着,钱碧玉的眼里不由得溢出了泪水。她非但没有半点责怪小康的意思,反而很心疼他。自控能力差已经在小康身上存留了十来年,要想让他自己管住自己,这绝非一日之功。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有耐心,既要相信他,又要帮助他。
  于是,钱碧玉又把小康叫到了办公室,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虽然你已经两次‘下岗’,但老师并没有对你失去信心。不过,机会只能再有一次,你不能再让老师失望啊!”
  小康默默地点着头,大颗大颗的泪珠无声地滚落下来。钱碧玉用手帕帮小康擦去脸上的泪水,随后递给他一本数学拓展教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数学课上,如果你觉得老师讲的内容都听明白了,那么,剩余的时间,你可以打开这本书进行自学,做做相关的题目。如果遇到困难,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这一招果然奏效,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小康一直按钱碧玉的“指示”去做,再没有违反过课堂纪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钱碧玉见火候已到,又一次找到数学老师,向他提出了让小康第三次担任数学课代表的建议。数学老师欣然接受,并称小康确实是一棵学习数学的好苗子。
  这时候的小康,再没有前两次上任后的得意忘形,而是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做事勤快,热心负责。更可贵的是,他还主动地担任起了数学小老师,积极又热情地为同学讲解难题。
  钱碧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她从小康的身上,看到了信任的巨大能量,它不但可以改变当下学生的生命样态,甚至有可能为他们的未来点燃希望之火。
  其实,信任和爱是紧紧维系在一起的。钱碧玉没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就有可能在小康第一次“下岗”之后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让他永无出头之日,从而扼杀了他积极进取之心,甚至使他从此破罐子破摔。而当教师爱心荡漾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不但有了对教师的信任,也有了对教师的深爱。   三、心中有爱,幸福长存
  一次,钱碧玉外出听课,在所住的宾馆里接到小康妈妈打来的电话。她探问钱老师哪一天才能回来,因为小康这几天一直心神不宁,焦躁不安。
  钱碧玉的心咯噔一下,急忙问小康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小康妈妈说:“他一切都好,只是天天念叨您,问哪一天钱老师才能回来。”
  一股暖流,瞬间流遍了钱碧玉的全身。
  归来的当天晚上,已经将近12点了,可钱碧玉还在灯下读小康的日记——
  下课后,我一言不发,凝视着窗外那棵树,那棵掉光了叶子的光秃秃的树。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是不是钱老师不在,我的好表现就像这棵光秃秃的树一样不引人注目了呢?
  钱碧玉的心里一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只要老师在他的身上播撒一点儿阳光,他便会回馈给你遍地的灿烂。
  毕业前夕,钱碧玉心里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当然,也有欣慰与幸福感。毕业考试,小康的成绩总分在全年级位居第一。毕业典礼时,钱碧玉安排他担任毕业典礼主持人。主持期间,自豪感一直洋溢在小康的脸上。而台下的钱碧玉也心潮起伏,她多么希望,这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在步入中学之后,能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啊!
  小学毕业之后,小康的发展一直很好,而他和钱碧玉的师生之情,也并没有因为空间和时间的隔离而疏远。
  其实,小康只是钱碧玉所教学生中的一个,为了让他变得更好,她已经耗去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若向每个学生都撒播爱,面对那么多学生,不就筋疲力尽了吗?
  每逢人们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钱碧玉总是嫣然一笑:“爱人者人恒爱之,爱得越多,得到的爱也就越多;有那么多孩子的爱的滋养,我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是的,每次见面,这个表面看似柔弱的江南小女子,都会给人一份特殊的温馨与幸福。爱学生,又被学生爱,才让她活得如此滋润而又幸福。
  四、回归童年,和乐一堂
  陶行知有一段很有趣的箴言——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从某些方面看,钱碧玉,何尝不是一个“孩子”呢!
  也许有人会说,钱老师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即使说话,也柔声细语,她是绝对不可能像小孩子那样翻天作地,“无法无天”的。可是,当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却往往能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孩子”。
  1. 爬山探险,化身“大顽童”。
  暑假的一天,孩子们来约钱碧玉去爬山。尽管三伏盛夏,炎炎日晒,钱碧玉还是二话没说,戴着遮阳帽,骑上单车,就一起上路了。
  爬山的时候,钱碧玉建议:不走既定的台阶,另辟捷径。这一提议得到孩子们的赞同。于是,钱碧玉和一大群孩子闹嚷嚷地钻进密密的树丛,绕过遍布的荆棘,开始探路。结果越走越偏,越走越远,最后赫然发现,他们竟翻越了两座山头!
  站在山顶,钱碧玉和孩子们一起,欢呼取得的胜利。
  下山回家的時候,钱碧玉和孩子们又突发奇想,不从原路返回,将探险进行到底!
  于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和一个冒险加路盲的老师,便凭着感觉一会儿向东骑去,一会儿又自觉不对,折身而返,再向西骑去。可几次探险的结果,却是离家越来越远了。
  等到夕阳的余辉洒落到钱碧玉和孩子们脸上的时候,他们才不敢继续造次,开始问路而行。可钱碧玉这个“大顽童”和这群小孩子全然没有走错路的懊丧,反而如凯旋的将士,一路骑车,一路欢唱。
  后来钱碧玉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探险之旅虽然一路“险象环生”,可是它却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即使好多年过去了,谈及此事,孩子们依然津津乐道。
  如果说玩是孩子的天性的话,那么,猎奇则让他们更加兴奋。即使遭遇波折乃至失败,他们仍然感到很有情趣。
  这次探险也给钱碧玉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美好回忆,因为她在这一过程中回归到了童年。童年之心的相撞,会将一般意义上的师生情感之门打开,从而使之共同踏进那个载歌载舞的美妙时代。
  2. 月下打水仗,秒变“小孩子”。
  在钱碧玉的记忆里,与孩子们的心灵共舞堪称精彩纷呈。即便一弯新月悬在空中、几只小鸟几多叫声、池水漾起几轮涟漪,都会让她触景生情,乃至玩心顿生,和孩子们演绎出一番别出心裁的“游戏”。
  那时,钱碧玉担任寄宿班的班主任,陪伴学生成为她最长情的告白。一天晚上,她路过学校小池塘的时候,发现彩灯闪烁,五颜六色的灯光在喷泉映衬下“翩翩起舞”。
  如此美景,如果让学生前来欣赏,岂不妙哉!
  这想法刚一冒出来,她就急步走进教室,对正在静静写作业的学生说道:“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笔,我们出去走走吧。”
  “老师,我们的作业还没写完呢。”有学生小声回应道。
  “没关系的,写不完,明天再写嘛!”钱碧玉声音轻柔。
  学生们鼓掌欢呼。
  大家在钱碧玉的引领下,走出教室,来到小池塘边。瞬间,学生们被洋溢着诗意的池塘吸引住了。他们三五成群,或在池塘边观泉,或在假山上赏月,或在喷泉旁戏水。还有好动调皮的学生,则在喷泉的水雾里往来穿梭,你追我赶,即使被打湿了衣服也全然不顾。
  欣赏着这群学生各自渲染出来的万千“风景”,钱碧玉的心也随着他们一起飞了起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几个女孩,欢笑着走到钱碧玉身边,不由分说,便挽起她胳膊提议道:“老师,我们来戏水?”
  “好啊!”钱碧玉笑嘻嘻地应着,那颗埋藏在心底的童心瞬间萌发,还没等这几个女孩反应过来,钱碧玉就已“先下手”了,一串串水珠跳跃着向孩子们的脸上、身上袭去。旋即,她们落荒而逃,只留下钱碧玉那得意洋洋的笑声在空中回荡。
  醒悟过来的几个女孩大叫:“哈哈,老师使坏!”然后折身而返,对钱老师进行了猛烈的反击。钱碧玉见势不妙,便落荒而逃,可这几个女孩依然朗声笑着穷追不舍。
  男生小俞发现钱老师寡不敌众,于是张开双臂,堵住女孩们的去路,如三国时的张飞一样,大喝一声:“老师莫慌,末将小俞来救驾了!”
  小俞如此大喝一声,立刻让几个女孩转移了围攻的对象,一起大声指责道:“小俞,你捣什么乱呢,好男不跟女斗!”
  小俞全然不顾,双手叉腰,双眼圆瞪,再次喊道:“你们以多欺少,欺负钱老师一人,算什么‘好女’!我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呢!”
  见此场景,钱碧玉禁不住笑了,几个女孩也笑得直不起腰来。
  人们常说,月光如水,童年如诗。
  诚哉斯言!
  虽然这突发奇想的活动占用了一些写作业的时间,但这良宵美景的师生嬉戏,却是难以复制的情趣和终生的铭记。每逢想起,就会有一种特殊的美好涌上心头。想那一轮明月,想那富有诗意的池水,想“恰同学少年”的友情,更想和他们的心在一起的“月光老师”——钱碧玉。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钱碧玉说,“永远都没有长大,永远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的过程中,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一种状态。”
  (责任编辑:黄晓夏 王振辉)
  <<<链接:
  钱碧玉,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能手”“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属院校德育工作带头人”“无锡市惠山区十佳师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获首批“无锡市魅力中队”“无锡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报》《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德育报》《中小学德育》等报刊发表文章130多篇,出版专著《正思维、正能量和正教育——魅力班主任的幸福教育生活》。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对话学习,对话是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对话中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师生对话,提出有效学习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二是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认为
期刊
【编者按】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编排情况,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具备高位视角。教师应尝试以学生学情为大前提,根据单元主题开展整体教学,制订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突破单课知识的局限,使课程凸显结构性与整体性,搭建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教学实效的提升。本期话题围绕“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式探究”展开。  只有“高观点”的思想指引,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结构化”关联。在教学中,教师要创
期刊
当读完窦桂梅老师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掩卷凝思间,越发觉得这朴实无华的文字间充满拨云见日之力,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多了几分思考。  用思考之锤,撬文本之美  对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大多时候总是在忠实地执行着教参的“规定”,再想方设法地将搜集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努力地做着知识的传声筒。课堂教学总是习惯于找现成答案,“这个问题教参是这样解释的”,若能想想“为什么这样解答”已算深刻的了。当思
期刊
小学英语教科书多以单元为构成要素,然而在单课时教学推进中,教师往往只围绕单课时的知识内容展开,忽略了每单课间的承接与连贯,这不利于学生对话题、语境、任务的整体认知与习得。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应尝试设置单元主题,构建单元情境链,帮助学生形成特征明显的学习主线,并在目标递进的任务环中完成单元学习,以期使学生逐步建立适应生活交际需求的知识系统,促使其实现多元目标发展。  一、构建情境链  情境链指教师关
期刊
统编版教材创新单元体系结构,设置了习作单元,以整体导入,聚焦读写“结合点”,引导语文教学更关注表达,为传统的读写结合开启新的方式。面对这样的特殊单元,在教学时应准确定位目标,聚焦语文要素在单元板块中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一篇和多篇,单篇和单元之间的关系,整体观照,实现“读写共生”。  一、准确定位目标,凸显内在联系  1. 纵向梳理,找准学习起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他们第一次
期刊
王蒙先生曾任文化部部长,现在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和许多大学的兼职教授。我曾经在苏州多次接待过他,聆听过他许多精彩的谈话。他的智慧与幽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喜欢读王蒙先生的文字,特别的语言魅力加上特别的人生经历,读来韵味悠长。记得有次和他一起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早晨到会场的时候,他正在我的座位上写字,我上前一看,是在送给我的新书《大块文章》上题字。这是他个人自传
期刊
统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单元内容,其中的语文要素是统编版教材编写体系的核心概念,也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信息并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一课为例,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一、确立核心目标,聚
期刊
“角的度量”相关内容编排在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它是在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基础。本单元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提升。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使用量角器画角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的角。在拓展过程中,操作活动不能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还需要学生运用搭配的思想,去体验三角形特殊角间的
期刊
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以“用好统编教材,改进阅读教学”为主题。活动请来了台湾的老师作课观摩,使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统编教材的使用,为我们用好统编教材提供了讨论的课例和参照。活动也因此更具现实意义。具体到洪琬喻老师《古人谈读书》的教学,本文有两个思考。  一、从教学层面看,本课值得学习、借鉴  1. 教学设计很用心。  本课教学结构简约而有层次。这节课可以分
期刊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媒介。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解读,才能把准教材编写意图,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有效地实施教学,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解读教材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对解读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通读文本,感知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本身的逻辑关系编排而成。教师可先进行全书通读,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从本册教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