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三角尺,蕴含大学问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的度量”相关内容编排在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它是在二上“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基础。本单元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提升。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使用量角器画角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的角。在拓展过程中,操作活动不能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还需要学生运用搭配的思想,去体验三角形特殊角间的关系。这些活动经历,为学生后续学习与角相关的知识积累了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
  一、原题呈现
  本题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四年级数学“能力素养”监测卷中的第13题。
  (13)下面是一副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
  ①小刚用这副三角尺画角,他可以画出下面哪些度数角?请在能画的角后面括号里画上“√”。
  ②小华也想用这副三角尺画一个120°的角。
  下图是小华想到的方法,你认为他的画法可行吗?说明理由。
  如果仍然用这副三角尺画120°的角,还有没有不同的画法?请把你想到的画法表示在下面。
  分析本题测试点:一是从知识储备来看,是学生在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基础上,对角的大小进行了分类,认识了量角器,并会用量角器来量角和画角。二是从能力要素来看,借助一副三角尺运用搭配的思想,画出指定度数的特殊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以往相比,从测试题的形式上看,既有判断题,又有说理题与拓展题。从价值来看,由单纯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测试结果分析
  1. 典型错例分析。
  本次测试将学生的典型错例分成了三个水平层次,具体分析如下(以题②为例):
  水平层次为0的学生:未在试卷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水平层次为1的学生:这类学生未找到其他画出120°角的方法,根据学生卷面留下的思考痕迹,又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写了“没有”,很难看出他们的思考过程;还有一类学生是通过搭配后发现是“没有”,可以看出学生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
  水平层次为2的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是未对题目要求进行正确解读。查看错例,分成两类——一类是重复小华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用其他工具“量角器”。前者,还是选择30°和90°的角进行拼搭,说明对题目中要求“还有没有不同的画法”未正确解读。后者是使用了量角器,虽然题目中描述“仍然用这副三角尺画120°的角”,但这些学生使用了量角器,未按要求完成。
  2. 典型正例分析。
  我们将学生的典型正例分成了两个水平层次,具体分析如下:
  水平层次为3的学生:将某一个角多次使用,有1.4%的学生想到了将三角尺上30°的角连续画四次就可以画出120°;有7.4%的学生想到60°的角画2次即可完成任务;还有4.4%的学生将原来的90°角拆分成45°和45°。上述三类学生都是将三角尺上的某一个角多次使用,占测试人数的13.2%。还有3.6%的学生想到了合并再相减的方法,把90°和60°相加组成150°的角,再从中减去一个30°的角,即可得到120°的角。
  水平層次为4的学生:这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利用了“互补”的思想(当然学生还不知道“补角”概念),将平角减去60°的角就等于120°的角。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有7.7%的学生想到了此方法,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其思维水平是值得肯定的。
  三、针对性助学
  (一)追溯教材
  在人教版四上“角的度量”中有关“三角尺”的内容涉及三道练习题。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让学生对三角尺上的各个角的大小有所了解,为后续的运用作好铺垫。第2题: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搭出符合条件的角。第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从题意可以看出,期待学生可以使用三角尺或量角器来完成任务,体会画角方法的多样化。从教材编写可以看出,相关内容并不是以例题呈现,而是在练习中进行运用。从知识体系来看,比较零碎,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笔者建议增加一节练习课,将三角尺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二)教学基本活动设计建议
  1. 认识三角尺各角的度数。
  师:三角尺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学习工具,那你知道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来画角。
  出示任务: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来画角,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画一画、记一记。
  呈现学生的作品,交流并板书。
  师:还有其他度数的角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3. 用三角尺上的两个角来画角。
  出示任务: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板书:
  相加得到的角:30°+45°=75°,30°+90°=120°,60°+90°=150°,90°+45°=135°,60°+45°=105°,90°+90°=180°。
  相减得到的角:45°-30°=15°。
  4. 画指定度数的角。
  出示120°和15°的角,提问:利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拼搭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5. 整理思考,发现规律。
  任务: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哪些度数的角?请整理一下。
  板书: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
  请你思考一下,这些度数有什么规律?
  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小刚想用这副三角尺画角,他可以画出下面哪些度数的角?请在能画的角后面括号里画上“√”。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思考的,能否用刚才的规律来判断。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摇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文言文虽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精神、智慧等,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小学阶段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应该怎样确定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品出属于文言文的独有的味道呢?  一、朗读品味古文,有法可寻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别,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1. 比较阅读,
期刊
40年前,我走進美丽的上海师范大学校园,和他相遇。  40年后,他架起的桥梁,让新教育与世界教育紧密相连。  40年前,我们3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的学生,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系的本科主要课程。我清晰地记得,我们上生理学课程用动物做解剖实验,上专业英语课吴福元老师带着我们翻译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上心理学史课程燕国材教授的“标新立异,自圆其说”的教诲。  两
期刊
【编者按】古诗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之美,感受古诗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古诗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本专辑刊载的两篇文章从诵读、品味、情境建构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统编版教材背景下的古诗教学策略,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古诗文的篇目增加了。从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可以看出,古诗
期刊
新课程倡导对话学习,对话是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对话中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师生对话,提出有效学习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二是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认为
期刊
【编者按】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与教材的知识编排情况,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具备高位视角。教师应尝试以学生学情为大前提,根据单元主题开展整体教学,制订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突破单课知识的局限,使课程凸显结构性与整体性,搭建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教学实效的提升。本期话题围绕“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式探究”展开。  只有“高观点”的思想指引,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结构化”关联。在教学中,教师要创
期刊
当读完窦桂梅老师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掩卷凝思间,越发觉得这朴实无华的文字间充满拨云见日之力,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多了几分思考。  用思考之锤,撬文本之美  对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大多时候总是在忠实地执行着教参的“规定”,再想方设法地将搜集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努力地做着知识的传声筒。课堂教学总是习惯于找现成答案,“这个问题教参是这样解释的”,若能想想“为什么这样解答”已算深刻的了。当思
期刊
小学英语教科书多以单元为构成要素,然而在单课时教学推进中,教师往往只围绕单课时的知识内容展开,忽略了每单课间的承接与连贯,这不利于学生对话题、语境、任务的整体认知与习得。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应尝试设置单元主题,构建单元情境链,帮助学生形成特征明显的学习主线,并在目标递进的任务环中完成单元学习,以期使学生逐步建立适应生活交际需求的知识系统,促使其实现多元目标发展。  一、构建情境链  情境链指教师关
期刊
统编版教材创新单元体系结构,设置了习作单元,以整体导入,聚焦读写“结合点”,引导语文教学更关注表达,为传统的读写结合开启新的方式。面对这样的特殊单元,在教学时应准确定位目标,聚焦语文要素在单元板块中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一篇和多篇,单篇和单元之间的关系,整体观照,实现“读写共生”。  一、准确定位目标,凸显内在联系  1. 纵向梳理,找准学习起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他们第一次
期刊
王蒙先生曾任文化部部长,现在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和许多大学的兼职教授。我曾经在苏州多次接待过他,聆听过他许多精彩的谈话。他的智慧与幽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喜欢读王蒙先生的文字,特别的语言魅力加上特别的人生经历,读来韵味悠长。记得有次和他一起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早晨到会场的时候,他正在我的座位上写字,我上前一看,是在送给我的新书《大块文章》上题字。这是他个人自传
期刊
统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方式组织单元内容,其中的语文要素是统编版教材编写体系的核心概念,也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信息并作出简单推断的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一课为例,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一、确立核心目标,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