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解读”的有效性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fei1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关于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解读文本的准确与否、深入与否,都会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的优劣和课堂效率的高低。笔者从四个角度谈谈对文本解读“有效性”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
  一般而言,选入中学课本作为教材的文本,其内容是丰富的,其教育教学价值是多样的。面对“丰富”和“多样”的文本,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应该教给学生的重点是什么,这是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直面人生”是苏教版必修五上的主题单元。本单元又分为三个小主题,一个是“生存选择”,文本有《报任安书》(节选)《楚辞·渔父》;一个是“真的猛士”,文本有《纪念刘和珍君》;还有一个是“苦难中的尊严”,文本有《论厄运》(英
其他文献
教师工作是平凡的,就在这“平凡”之中许多教师难于发现自身的价值。但任何人都是一颗金子,只不过它被散落在不为人知,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培训就是要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对校本培训的理解是“淘金”,我们把校本培训看成是“淘金行动”。    一、重新认识自我    教师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角色定位。当我们把平凡看成平淡、平庸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措施,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学校于2009年6月
2009年,我们有幸参与了“北京市特级教师推广计划”项目,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活史研究方法和个案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一批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管理思想,剖析其成长过程和影响因素,归纳并提炼出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北京八中的化学特级教师郑忠斌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之一。刚接到研究任务时,项目组的老师就介绍说,郑忠斌为人低调谦逊,在教育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上有很高的造诣,所教学生在高考和竞赛中的成绩均名列市区前茅
编者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被提出来,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黑纸白字表达的是良好的愿望,但当这样的初衷以“量化”的任务形式加以固定时,总会让人心生隐忧,担心这样的课外阅读要求会给已不堪重负的学生增加额外的压力,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阅读,这件几千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揜。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余。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韩愈《答尉迟生书》  一、从“文”看“人”  1.缘起  本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很温馨——《一件幸福的事》。  命题时考虑此题没有审题障碍,考生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讲,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可经历一次愉悦的情绪体
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于人文化成、以文化人。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用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首先是中国文化——把做人的基础打好。其中的关键,就是文化、传统和经典熏陶。中国的教育理论,就是要去理解、呈现和解释中国人现实发展状态的历史成因及其社会、文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国的人文化成理想及其成就之道。因此,教育理论研究者也好,教育实践工作者也罢,要成就一番大业,最好从涵泳中国文化经典、体认教育传统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前韩国一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困境?  金:韩国的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主要面临两个困境。第一个是生源急剧减少。虽然韩国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晚婚且只生育一个孩子或者不生孩子。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全国的生源都在减少,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城市的大学来说,生源更少。第二个困境便是财政问题。韩国的大学也很重视其在世界上的排名情况,因此大学倾向于招聘更多的来自英美国家
当今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我为主体,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目前,高中课程教学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政治也不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
只戴一顶帽子,是优秀大学的典型特征。在大学探索“我是谁”和“我支持什么”的征程中,这是一切的起点——可能也是终点。西方大学从建立之初至今,一直恪守三条基本原则: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在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在社会制度的不断变革中,此三者一直被看做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此三原则是大学不同于他者的“帽子”。正是因为只戴着这样一顶“帽子”,大学才会感到最具活力;大学不再需要
编者按: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国际顶尖教育学院联盟(IALEI)年会暨“高等学校招生政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来自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院、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教育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研究院、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教育学院、南非开普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