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导入资料,深耕语文阅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89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大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如何有效的阅读,如何有深度的阅读是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应当巧妙利用导入资料,让阅读更有力,更有序。
  【关键词】资料;阅读;教学
  有学者感叹说:“如果不多少参照一点人人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来教文学。”的确,文学经典形成文学记忆,这些特定文本,在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的互动过程中,发挥尺度和典范的功能。这些由无数文学前辈创立的文学财富和传统,对后来者既是创作的范本也是补充养料的源泉,更是激发灵感的磁场。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大量经典的文学作品教学需要如法炮制。因此,使用教学文本以外的文字材料来帮助学生解读文章,成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文字材料在本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称为助读资料。
  助读资料,在课堂上运用得当,常常能以巧破千钧,为课堂增光添彩;运用不当,则可能浪费宝贵课堂时间,分散学生注意,乃至于画蛇添足,影响课堂目标达成。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文说》中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把课堂的实施与写文章相比,我以为有合理之处。如果教师为课堂准备的助读资料也能“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那么,课堂教学过程中,便能与学生思维的曲折相应,“随物赋形”,也做到“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岂不妙哉?而何谓当行,值得好好探究一番。本文就课堂开始阶段的导入环节如何引用资料进行探讨。
  观多数语文阅读课,“导入语”和“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几乎成为了课堂开始环节的“标配”,这个常规套路有时对教学有效,有时除使课堂教学环节显得“完整”外,只剩下令人生厌了。究竟我们的课堂怎么开始呢?
  笔者以为“套路化”是盲目照搬而忽视背后真实规律的结果。常言说: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语文阅读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篇章不同,合理地把握时机,灵活运用,使之成为课堂的激趣点、闪光点,与课文内容交相辉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首先,填补背景知识的缺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需要让学生了解“3.18”惨案,课前系统介绍惨案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及惨案造成的悲剧,学生才能与鲁迅先生深广的忧愤产生共鸣,否则,学生与文本及作者之间的情感隔阂,是教师用怎样的言语也不同填补的。可以说,很多时候背景知识的学习本就已经与课文的学习交融一体了。教师在课前若能精心筛选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价值信息,指导学生去感受作家创作文本与背景环境的联系,相信一定有助于学生近距离的触摸,感受文学经典。
  其次,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这首先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趣,比如,有老师教《鲁迅作品选读》时,事先了解到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流露出很多畏难情绪和抵制情绪。这种抵触往往成为学习的巨大障碍,于是,教师努力发掘能反映鲁迅先生幽默、有趣、亲和的一面的资料,上课时给学生补充了一则逸事:鲁迅很讨厌理发,有时懒得数月不理。有朋友说:“看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認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如此,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就出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倍感亲切,在愉快的笑声中进入学习。
  有老师上《在沙漠中心》时,详细介绍圣埃克絮佩里的生平,当时飞行的技术落后,名著《小王子》。明明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问题,花费周章之后,是否与提高效率相违背?其实,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介绍,拉近了学生与作者、文本的距离,让广泛的阅读,渗透在课堂的每个角落,让作家和文本,变得鲜活,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带着崇敬之心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三,勾连旧知促新知。助读资料未必全要使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鲜资料,(当今资讯发达,有时这一点也很难做到),有时候,从熟悉的资料入手更能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比如教学人教版自读课本上的杨绛散文《傅雷》,开始之际联系已经学习过的杨绛散文《老王》和学生学习过并阅读的名著《傅雷家书》两篇可玩,必然是开展教学的不二选择。让学生思考杨绛在《老王》和《傅雷》中的写法有何不同,比较《傅雷》中的傅雷与《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形象有何不同,这在作品内容和手法上都对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宽旧知识,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这需要教师善于联系和利用旧知识,把新旧知识加以比较,找出异同,再加以使用。只是要注意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把温故课上成纯粹的复习课。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作文即书面表达,重点考查学生将所学固定搭配或者句型灵活运用的能力,是对学生表达和评价的综合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也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交流目标和认知思维目标;英语作文是中考试题最后一道题,所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项目之一。然而当前作文教学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没有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目的:通过比较5种不同轴壁聚合度全冠的固位力,探讨轴壁聚合度对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上颌第一磨牙,制作复合树脂牙体代型,分别进行轴壁聚合度为0°、2&#17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体验作者情感,表达阅读感受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不同的年段,教师对于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也应该是不同的。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情感因素,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积极的情感,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带着真情开展语文教学,同时发掘教材与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一、带着情感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浓厚学习氛围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因素。面对青春期的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状况较以前发生了较大变化,造成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困难.这一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给既定教学方案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引
江苏新课程高考下,所有的选修学科虽然也参加高考,但地位和语数外悬殊颇大。选修学科的学习时间被严重挤占,作为选修课教师,我们必须要尽最大努力提高达B率,帮助学生在高三复
【摘 要】 引导学生完成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帮助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同时要查漏补缺,弥补和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基于这样的目标,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是每个初中物理教師的共同心愿,也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如何有效地上好初中物理复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教学要归真——生活。以前的教学脱离生活,没有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物理学习。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教學过程中加入生活元素,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  物理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有很多的知识来自于生活。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