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抛物面聚光光热光电耦合供能装置性能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非跟踪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线接收率受入射偏角影响较大,设计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光热光电耦合供能装置,通过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入光口增设板背相对的双面光伏组件,将逸出光线再次接收以实现电能输出,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该装置光学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对比研究光线入射偏角对装置光线接收率的影响机理,基于光学计算结果,搭建复合抛物面聚光光热光电耦合供能装置性能测试实验台,在晴好天气下,探究接收体形状对装置空气介质温升、光热转化效率、腔内温度等的影响,分析光伏组件随运行工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入射偏角α对该装置光线接收率影响较小,α=12°时装置光线接收率为97.5%,比同尺寸参数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线接收率增加了47.73%,空气流速为2.87 m/s时,内嵌米字型接收体装置的最大进出口温差为14.6℃,比内嵌网状接收体时高4℃,光线正入射时,两者的平均光热转化效率分别为77.27%与61.28%;2号光伏组件的最大发电功率为0.77 W,比1号光伏组件增加45.28%,该技术对于提高非跟踪复合抛物面聚光装置综合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个由多曲面聚光器聚光集热的太阳能空气取水器,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对聚光器的特点及固定倾角安装时的全年工作时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北纬40°地区,全年只需调
建立相变蓄热U型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三维传热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工质流动时相变材料对U型真空管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与无相变U型真空管集热器进行对比,探讨相变材料主要物性参
针对渤海地区风能开发问题,阐述国内外风资源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在风资源评估领域引入Nakagami和Rician分布,结合实测风数据,研究几种常见的双参数风资源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针对现有土木工程领域台风理论模型过度简化的问题,首先引入基于非静力平衡欧拉方程模型的天气预报模式(WRF)对“鲇鱼”台风进行高时空分辨率模拟,并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
为获得纳米熔盐在布置有浸没式换热器的单罐系统中的释热规律,该文在四元混合硝酸盐中加入SiO2纳米粒子,并采用实验的方式分析添加纳米粒子后对单罐系统蓄、放热性能的影响.
以某5 MW风电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统与结构系统耦合风电齿轮箱模型,基于ISO 281:2007标准和线性累计疲劳损伤理论,研究随机载荷作用下销轴误差对行星轴承寿命的影响.
为真实反映风电机组变桨轴承的运转情况,基于柔性套圈理论建立联合载荷作用下的变桨轴承分析模型,并采用Newton-Raphson优化迭代方法对柔性套圈模型进行求解,可得到初始接触
为充分利用冬季太阳辐射热,将传统建筑材料与相变材料结合形成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可充分发挥其储能控温特性,并缩短热量被吸收进室内的时间,降低冬季采暖能耗,实现建筑节能.利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32 kW Al2O3/R141b纳米有机工质ORC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物料和能源投入、环境影响、总能量消耗以及能量回收期进行计算,从贡献、敏感性以及改进3
根据2种模型各自的特点,构建一种混合梁壳模型.以DTU 10 MW叶片为例,对3种模型在模态、变形、应力、计算效率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梁壳模型在结合位置存在边界效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