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是行政事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必要性,最后又分析了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表达了行政伦理建设需要行政人员与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行政伦理建设 行政伦理失范 社会道德 公共利益 加强监督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212-02
  公共行政伦理,是调节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工作人员的伦理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职业道德。行政伦理状况的好坏,关系到政府的办事效率、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风气的好坏及经济建设的成败。[1]正确的行政伦理道德包括了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等优良品质,而这些行政伦理的发展促进了政府机关与各大组织的良好健康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行政伦理失范的行为,例如以权谋私、效率低下等等,这无疑给行政主体的工作形象带来了损害。因此,分析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对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向,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中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行政伦理失范,是指在行政管理以及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行政主体和行政人员往往置一些原则和规范于不顾,凭借职位优势,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利,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是一种现象。[2]而失范的现象无疑给行政伦理的建设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作者认为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传统行政伦理建设文化的影响
  传统行政伦理中强调了“官本位”与人伦关系的思想。“官本位”思想的核心是“权力”。[3]在传统社会的发展中,权力渗透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古代的读书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对于当时社会的人们来说,官位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力。虽然社会转型,这样的传统思想却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对于某些行政人员来说,做官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纯粹的谋取私利。这种潜规则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腐败。
  (二)行政人员的道德缺失与利益冲突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间,行政人员的道德素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原本的一些道德信仰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化,而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形成,于是在这一转型时期,道德出现了缺失。
  而利益方面,公共管理者在进行行为选择的时候往往很难做到顾全大局,他们通常会选择最大的收益和最小的成本。这就导致了个别行政人员在追求集体利益的表面下,实际是在追求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我们不对行政人员的“经济人”特性加以限制,在监察监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腐败行为,从而导致了行政伦理的失范。
  (三)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没有笼子,再乖巧的飞鸟也会逃窜。只有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做到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有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机制,但总的来说,监督的“网”还不够严密,缺乏完整的监督制度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监督机制的发挥。另外,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群众对行政机构与行政人员的外部监督匮乏,从而导致了行政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也会造成行政伦理的失范。
  二、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正如上文提到的,法律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很大,但范围较小,很多时候都是道德在起着作用。行政主体的良好发展不但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行政伦理的建设在行政组织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有利于社会道德的良好发展
  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组织的干部,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他们的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其他成员来说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一个地区行政伦理的好坏,基本上代表了这个地区的道德风气的优良,所以建立良好的行政伦理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行政伦理建立得较好,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认真负责、廉洁公正,由于他们发挥的示范作用,他们身边的同事、家人也会处事认真、办事高效,并且受到这一行政行业的影响,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将这样的作风带到自己的工作中。相反,如果这一地区的行政伦理建设程度很低,上级工作人员都徇私舞弊、贪图私利,就会在下层工作者中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社会道德的良好发展。
  (二)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追求,促进经济发展
  在现代行政活动中,行政民主的理念愈发活跃。民主对行政而言具有激励、凝聚、纠错、监督等作用,行政民主要求行政人员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做到平等对待相对人、公众参与和监督、程序化和公开化。[4]加強行政伦理建设,无疑是增加了行政民主的公开透明度,能让行政工作置于群众的视线下,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追求。
  (三)有利于构建高效行政组织、建设责任政府
  行政伦理建设是政府开展建设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廉政建设。行政组织的改革不仅仅是对行政组织的结构、部门安排、机构设置进行调整,框架的搭建是需要的,但是一个有序但行政伦理差的行政组织带来的只会是噩梦。行政伦理建设有助于为行政组织的发展明确方向,为行政组织的改革指明道路。我国之前漫长的行政组织改革实践收效甚微,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行政组织者忽视了行政伦理的建设而一味地追求结构的变化。不在根本上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养,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就无法建立起现代科学的行政体制。因此,合理的建设行政伦理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行政组织,建设责任政府。
  三、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念、加强教育
  在各级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等公共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从事行政实践的过程中,行政伦理观具有重要的行政价值导向作用。[5]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取向如何,对行政管理的理解如何,都对行政制度的建立和良好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建设行政伦理首先需要对行政人员加强教育,改变不良的行政理念,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念。要加强行政伦理认识,让行政人员认识到他们是人民权力的代行者,应该以民为本,能有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将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强化监督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并进行强化,只有明确各个监督主体各项权责,才能整合优化整个监督机制。[6]
  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应该包括行政机关监督、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我国的监督体系还算完善,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问题。在行政机关的监督体系中,让下级机关监督自己的直管上級机关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利益受到限制的时候,监督作用的发挥空间就变得很小了。而在舆论监督方面,新闻媒体等的新闻监督发挥的作用比较大,如果针对涉及政府的事件处理不善,只抑制而解释,反而会给行政组织的形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强化监督。首先要完善监察体系,让监督的主体对那些被监督的对象有足够的制约力,给予他们高于被监督对象或平等的权力,从而避免出现下级机关监督上级机关的现象。其次要注重听取群众的声音。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各级组织要听民声、知民意,虚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并不断创新形式,建立群众监督的有效机制,如上访制度、接待制度以及听证会等。[7]最后要完善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让行政伦理建设更加透明化。
  (三)完善行政法规,实现依法监督
  而目前我国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的相关法律仍有空缺。为了避免无法可依的尴尬,应该制定出一部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以权谋私、决策失误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8]
  (四)提高全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
  行政主体的道德精神影响着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的道德素质特别是在行政参与中的道德责任感,又同样影响着行政主体。[9]在行政伦理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放眼于行政主体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主要是培养社会公民对行政活动的配合和参与意识,以及对行政活动的监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行政主体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温家宝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在行政事业的发展中,行政伦理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也是行政工作执行的重要参照。它不但关系到行政事业能否良好发展,还关系到了公共利益及社会稳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同时行政伦理的建设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4.
  [2]洪艳.浅析我国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的途径[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2):42-44.
  [3]段文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
  [4]温俊达.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行政伦理建设途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35-237.
  [5]袁雅莎.行政制度伦理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都学坛,2006(2):116-119.
  [6]史加加.行政伦理建设浅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18.
  [7]彭文龙.行政伦理建设模式比较分析及中国的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7.
  [8]张平,张颖.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制度化自律与道德驱动自律的结合[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1-213.
  [9]刘尚毅.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伦理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
  责任编辑:于蕾
其他文献
【摘要】焦虑是高中生常見的一种情绪反应,焦虑不同于焦虑症。引发高中生情绪焦虑的常见因素有考试的压力、同伴关系紧张、家庭成员变故等等。教师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辅导,能帮助学生在适当焦虑中积极应对面临的困境,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学生焦虑,辅导
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肩负着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使命,而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学科在师范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地方师
中长跑训练实际就是如何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对训练负荷与强度的生理的适应,对体能、技能、智能、心能的适应,以及对运动员训练方法、手法、负荷、能量产生的科学调控。从实践观察、参考各种有关中长跑的文献中得知,制约中长跑竞技能力的关键是人体能量的产生和動员,体内能量输出快而持久,就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长时间高速跑进,取得优异的成绩。
都市类报纸作为中国报业的主力军,我们同样看到其中上演的生死时速:体制、机制适应市场的报纸红红火火,体制落后的报纸如履薄冰。要想使自己的报纸摆脱“冰势”,唯有在认真研
近年来,随着艺术类专业热潮的持续以及高校教育层次的变革,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与专业性艺术类高校日益增多.现有层次下,艺术类高校将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何种人才也是人们渐渐
臭氧是对生态、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大气微量气体.星载紫外臭氧探测仪是探测全球大气臭氧的主要手段之一.影响星载紫外臭氧探测仪探测精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仪器的定标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作为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育分支领域,学前教育也在蓬勃发展.知识始终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核心,所以,在实践性知识的概念提出后,
期刊
【摘要】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分析寻找其心理原因,可以帮助其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