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思维建立在逻辑推理和证据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态度。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培养其写作能力,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自身完善的价值评判体系,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关注高三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实践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一、多维视角拓广度,突破思维定势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日渐成熟,思维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加侧重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一发展趋势,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和多视点出发进行审题,突破单一角度的束缚,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展开有效的发散性思维活动。
例如在高考语文全国卷“奖惩之后”的作文训练指导中,学生多会指出家长的态度随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变化,反映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唯分数论”,因而批判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提倡素质教育成为思考的主流。这一思考固然切题,但呈现的观点千人一面,未免流于肤浅。训练中笔者再引导学生继续从家长的角度深入思考,面對进步、退步,家长应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手段?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左边的孩子和右边的孩子,相差悬殊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应反思现有的学习内容、评价体系,从而深入到对教育本质目的的思考。
二、透过现象抓本质,锻炼思维深度
学生思维的深度是写作水平的根基。面对材料,学生必须找准切入点,深入挖掘,找出因果关系,进而追溯事物的本质,提炼出有效的观点,并层层推进,才能保证作品的深度。
例如讨论“女儿举报爸爸交通违规”事件,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本质。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代表媒体和警方,以发表扬信的形式赞扬女儿并说明理由。根据讨论,学生认为其一是关爱父亲,担心家人的安全,本质上是亲情的体现;二是对父亲和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这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三是认为其敢于担当,冲破了中国传统“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传统观念,这是事件的文化价值。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使得学生更加明晰题目或者材料背后的寓意,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发散自身的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化整为零激理趣,内化思维特性
高三学生往往不愿意在作文上多花精力。一是认为作文训练形式单一,成效不大,二是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高效率的方法措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小活动:
例如“微型辩论赛”。教师可根据高考试题,设定特定的角度,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以此帮助学生在材料搜集、思考和辩论的过程中开发自身思维,形成缜密的理性思维。以黑龙江省高考作文“谁更有风采”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设置正反双方辩题,六人一组,从不同角度立意,论据支撑,选出两组进行演示。教师最后进行评价,并分析汇总。再如在作文教学中纳入“课前三分钟——我看热点”的内容,老师选定热点,让学生按照要求,对当前社会上的该热点事件发表评述。通过多样小型的活动设计,既节省时间,又激发学生意趣,对人物、事物建立起系统的评价标准,并开拓不同的论证角度,找寻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高三作文教学更应从多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系统有效地锻炼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建立自身的价值体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柯桥区豫才中学。
一、多维视角拓广度,突破思维定势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日渐成熟,思维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加侧重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这一发展趋势,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和多视点出发进行审题,突破单一角度的束缚,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展开有效的发散性思维活动。
例如在高考语文全国卷“奖惩之后”的作文训练指导中,学生多会指出家长的态度随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变化,反映了家长在教育中的“唯分数论”,因而批判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提倡素质教育成为思考的主流。这一思考固然切题,但呈现的观点千人一面,未免流于肤浅。训练中笔者再引导学生继续从家长的角度深入思考,面對进步、退步,家长应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手段?如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左边的孩子和右边的孩子,相差悬殊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应反思现有的学习内容、评价体系,从而深入到对教育本质目的的思考。
二、透过现象抓本质,锻炼思维深度
学生思维的深度是写作水平的根基。面对材料,学生必须找准切入点,深入挖掘,找出因果关系,进而追溯事物的本质,提炼出有效的观点,并层层推进,才能保证作品的深度。
例如讨论“女儿举报爸爸交通违规”事件,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本质。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代表媒体和警方,以发表扬信的形式赞扬女儿并说明理由。根据讨论,学生认为其一是关爱父亲,担心家人的安全,本质上是亲情的体现;二是对父亲和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这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三是认为其敢于担当,冲破了中国传统“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传统观念,这是事件的文化价值。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使得学生更加明晰题目或者材料背后的寓意,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发散自身的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化整为零激理趣,内化思维特性
高三学生往往不愿意在作文上多花精力。一是认为作文训练形式单一,成效不大,二是因为时间紧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高效率的方法措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的小活动:
例如“微型辩论赛”。教师可根据高考试题,设定特定的角度,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以此帮助学生在材料搜集、思考和辩论的过程中开发自身思维,形成缜密的理性思维。以黑龙江省高考作文“谁更有风采”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设置正反双方辩题,六人一组,从不同角度立意,论据支撑,选出两组进行演示。教师最后进行评价,并分析汇总。再如在作文教学中纳入“课前三分钟——我看热点”的内容,老师选定热点,让学生按照要求,对当前社会上的该热点事件发表评述。通过多样小型的活动设计,既节省时间,又激发学生意趣,对人物、事物建立起系统的评价标准,并开拓不同的论证角度,找寻资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高三作文教学更应从多方面入手,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系统有效地锻炼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建立自身的价值体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柯桥区豫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