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a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使用规则和方法,这就是语法。在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法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语作为世界上传承最为久远的语言,其语法知识也较为复杂。几千年传承至今,既有自成体系的古代汉语语法,又有现代汉语语法。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母语,按照例子来组词、造句、写文章。初中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特点,教授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文章的情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过程体验,但系统地学习语法比较少。而在高中语文课上,学生既要通过学习浅易的文言文来了解古代漢语基础的语法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知识。有教师曾总结高中阶段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是:高考不直接考,教材不系统编,教师不正式教,学生不愿意学。因而高中阶段学生汉语语法系统知识的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高考考纲不要求单纯设置语法考点,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知识的介绍,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学生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学习枯燥的语法知识。这就导致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文章语句分析不明,文言文读不懂,断句断不好,成语和病句选择题错误率高。因此,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古今汉语语法教学,培养学生认识母语使用的基本结构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教师要完整而系统地学习古今汉语语法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对语法的完整理解体系。一般来说,在大学的文学专业教育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两门必修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语文教师可以从中整理出一套完整而又相对简洁的、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语法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已经足够让学生应付日常运用和考试。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曾对汉语知识教学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而语法教学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依照这一原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集中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汉语语法的概念,增强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教师讲解的重点可以放在词语词性和句子结构上。建议从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入手,先讲解词性的语法知识。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熟悉各类词语的性质,因为词性不同,在句中能够充当的成分就不同,而句子的不同成分其位置也相对固定,再掌握各类词语的搭配规律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弄明白了现代汉语的基本使用规则,古代汉语语法中实词活用、虚词意义和用法、省略成分、倒装句式等就容易掌握了。这之后才能给文段断句,理解文意。
  理论知识讲解掌握之后,还要把语法教学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包括课文知识的教学和考试试题解析上,这样才能教有所依,学有所用。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重要的语句和词汇、分析句子结构等。高中课本中常用来分析复杂句子结构的一个例题,是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个长句:“至于这一回在风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个句子很长,看起来很难懂,但只要进行语法分析,弄清句子主干,就一目了然了。通过解析,先拎出其主干是:“事实——为——明证”。也就是这次事件能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而其他的词语则可以分别划分其成分,“至于这一回在风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是主语“事实”的定语,“则更足”是谓语“为”的状语,“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则是宾语“明证”的定语。分析完句子成分后,还需要把每个修饰性成分所处位置进行相对固定,这样让学生更清楚语法的规则和使用规律。
  在文言文教学中,针对经典文言篇目,可以挑选出词类活用和句式这两大类最能体现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韩愈《师说》一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师”这个字。梳理文本时我们发现,在不同语境下,它在句中可以充当不同成分,翻译也不相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这个句子中,“师”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所以它是名词,翻译为“老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里“师”充当了谓语,所以是作为动词来用,翻译为“学习”。“吾从而师之”,这个句子中,“师”带了宾语“之”,翻译为“以之为师”,这就产生了词类的活用现象,判断为名词的意动用法。而在古汉语倒装句式方面,更需要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支撑。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翻译为“不明白句读,不能解惑”,对照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就能发现“句读”和“惑”两个词是作为宾语成分,所以在文言句式里产生了“宾语前置”现象。类似的例子课文里有很多,需要我们带领学生仔细阅读讲解。
  在试题中遇到需要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的问题,如同义词辨析题、病句辨析题以及句子扩展、压缩、变换题等,也应该积极与语法知识进行有效链接,给予正确点拨指导。例如《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病句错误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6种。其中大多属于语法毛病,必须进行语法分析才能解决。复习“修改病句”知识时,这种缺失的弊端就更明显了。就像“残缺主语的病句”往往是由于句首有“介宾短语”,而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于是主语就残缺了。而学生语法知识缺失,什么是“介宾短语”,什么是“主语”,弄不清楚,因而不得其法。还有,有些病句,如“搭配不当”“宾语残缺”之类的,如果用简缩抽主干的方法,很容易解决,可是,学生语法知识缺失,连“主谓宾”都弄不清,做题时自然就捉襟见肘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从日常教学还是考试角度,我们都不能忽视语法教学,应该将语法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语法知识的基本规律,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真正实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作者单位:安徽天长中学。
其他文献
“高度清晰而逼真的画面,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此时,电视中正在播放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一个激动人心的进球让你兴奋不已,但你觉得还不过瘾,于是拿起遥控器进行慢镜头回放,重现刚才的精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在全国名列前位,但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很不匹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悬殊;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工业化水平低,
目的建立一种相对长久、稳定的放免检测室内质控方法.方法将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混合后分装,冷冻保存在-20℃冰箱中.每批次放免检测时,取一支插入常规标本中进行测定后,观察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均国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而班主任的职责重大。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已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充分挖掘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
目的总结和分析云南省近3年来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室间质评成绩.方法由云南省临床检验中心按照能力比对检验的要求,于2002~2004年分别组织全省的参控实验室进行了免疫球蛋白和
洛阳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在新形势下如何再度振兴洛阳,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举全市之力抓工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集中力量,推进"四大基地"建设;
目的评价化学氧化法(综合氧化剂)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方法通过测定精密性、准确性、各种干扰和与钒酸试剂法的相关试验.结果总、直胆精密度分别为批内CV1.01%与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内涵极其丰富。古诗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课堂上,由于时代的隔阂,大部分古诗词艰涩难懂,往往让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情况并不乐观。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精心
当今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与"农业文明"保存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制造业成为了他们的"出生地";"鸡头文化"的约束使得企业家们画地为牢,企业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快速地扩张;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