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在中学,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他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精神不集中、开小差,感到作业负担过重,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有的甚至放弃英语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英语“学困生”,即学业成绩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智力正常,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很难适应普通学校英语的教育教学,最终导致英语“学业不振”或“成绩不良”,但这种“不振”、“不良”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措施下是可以转化的。
  
  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一)内部原因
  1、智力因素方面。(1)缺乏质疑习惯。这大大地削弱了他们学习思维的独创性与深刻性。长期下来,他们的知识面也越来越狭窄,遇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2)缺乏有意注意力的稳定性。有意注意力与其稳定性是进行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但是,学困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其结果是注意力的不稳定,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极低。(3)习惯机械记忆,忽视意义记忆。学困生常认为学英语只依靠强记,有时他们盲目追求记忆英语单词及所学内容的速度,造成欲速而不达的后果,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
  2、非智力因素方面。(1)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明确。学习好的前提是要明确学习目的,而学困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这导致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不浓厚,甚至想放弃这门功课。(2)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3)性格内向。学困生往往性格内向、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得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4)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外部原因
  1、教师因素。(1)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偏低。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重点不突出。(2)缺乏整体教学观念。有些教师没有长远计划,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一步一步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缺乏整体观念,造成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3)缺乏对学困生应有的“特别”关爱。有些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偏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缺乏信心,少有耐心,听之任之,加剧了两极分化。(4)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具体有效的指导。(5)缺乏对“学困生”的鼓励和表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被教师提问,甚至一学期一次都没有,这样就滋长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惰性,扼杀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2、教材因素。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多、起点高,任务重、难度偏高。由于学困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一开始就接触到大量的词汇,加上听力口语练习活动增多,阅读量加大,一些学生因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出现了厌学现象。
  3、学校因素。一些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或有也只是摆设,名存实亡,教师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4、考试“指挥棒”及作业负担因素。各类考试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跟着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一味地搞与考试相同内容、相同题型和相同难易度的模拟性练习,使“题海”泛滥成灾,复习中偏重抓“偏、难、怪”。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预习新知识与复习巩固所学过的功课,更没有余暇通过看课外书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5、家庭、社会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断对子女加压,让孩子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英语补习班、提高班,无形中造成子女对英语学习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学生的父母则相反,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英语不重要、不易学等言辞。此外,大专院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读书无用”、“学英语无多大作用”等不良言论也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刻苦学习。
  
  三、解决对策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让学困生看到他们在课堂里所学的内容与他们的人生目标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一旦形成,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2、帮助学困生形成坚强的意志。教师应该让学困生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一帆风顺,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能够克服困难,决不后退,就会有成功的希望;而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最终将一事无成。
  3、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怎样进行预习,怎样进行复习,怎样记忆单词,怎样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巧……只有当学困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学有成效,才能建立学习的自信,才能坚持学好英语。否则,经常的挫折最终会导致他们厌学、弃学。
  4、多接触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学困生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只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真诚和蔼地对待他们,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和信任,往往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5、期待学困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影响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鼓励能使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6、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或“成功”事例,激发其自信。教师应具备冷静地认识现实、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事实的能力。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灰心,而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在适当的公开场合给予其发自内心的赞扬,让学困生树立起自信。
  7、考虑学困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教师提问题时,对于英语学困生,考虑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针对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这样对于英语学困生无论是在“语言习得”方面,还是在培养能力方面,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8、想方设法,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用英文授课,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学校里,可以把教室、楼梯、走廊等地方用英语词句进行布置,让英语在学校里变得随处可见;还可以把一周中的某一天定为学校的“说英语日”。
  9、邀请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甚至学生等共同参与对学困生的教育。当学生看到父母和他们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人都那么重视教育的时候,他们会因此受到感染而加倍努力学习。
  总之,搞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朝夕之事,这需要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得想出更多更好的主意和办法及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劳动;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英语学困生的进步开始时通常比较缓慢,但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并坚持不懈地以策略进行教育教学,学困生的成绩必然会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尽管目前教学形式不断革新,但历史课堂教学提问仍然是基础教育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检查知识、巩固教学、启迪思维和反馈信息等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历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新形势、新理念下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积极意义,将是本文要探讨的中心话题。    一、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是“形散而神不散”,看似
2000多年前,屈原在得知秦国大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国都郢的消息后,抱着悲愤和绝望的心情来到汨羅江畔,沉江而没,以实现自己“伏清白以死直兮”的诺言。他所选择的道路是许多后来的传统文人命运的轨迹。纵观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屈原之死不是这个悲剧的谢幕,而是这个悲剧的开始。    一、屈原悲剧精神的普遍意义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最初颇得怀王的信任,“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改变应付式的学习心态,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可知,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好胜心,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能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渴求新知识,渴求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顺着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便可以激发和巩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
由于对新课程理论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教育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人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做学习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收益可看做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进步和
[摘要]本文从课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的语言特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丰富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但在体育教学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平时在运动场上英姿威武技艺超群的体育教师,一旦进入室内课堂拿起粉笔讲理论课时,就感到无所适从,英雄无用武之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人从课的特点、教
在对古代诗歌的复习中,我们怎样才能低耗时高效益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材诗歌的复习,谈谈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一、掌握鉴赏古典诗歌必备的常识    首先,在复习中,尤其是在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复习中,要适时地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对唐诗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掌握唐诗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诗歌的特点、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粗略了解唐诗发展的背景和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
历史课堂是历史老师把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和学生学到应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历史课堂是否生动、活跃又是历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收到应有的效果的前提,所以我们历史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把它变得生动、活跃。下面就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才能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一、教师要具有“既专又博”的知识    恩格斯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学生所采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小组活动(group work)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在动中学(learning b
高三作为备战高考的关键一年,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过程训练。那么过程训练又应该注重什么呢?应该注重技巧。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进行学习,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掌握有效方法,扩大词汇量    1.按音节记单词。英语中有些单词长而复杂,但是按音节去背诵单词就会有据可依,记忆就会牢固持久。  2.按构词法记单词。许多英语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呢?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采用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