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积累.创新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极大的兼容性,每一篇课文无不涵盖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涵盖听、说、读、写,每一篇课文都内蕴其独立的思想、情感、见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不但直接显现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而且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笔者以为教师要学会正确有效地处理教材,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即感悟、积累、创新。
  
  1 感悟
  
  悟其意。课文中有内涵的,难以理解的词句都是以上下文浅显的记叙为基础,处理教材时应引导学生从中提升对词句内涵的领悟,即抓住需要领悟处领悟之。悟其意的方法,新课标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就是说,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悟其情。对课文中生动的语言,侧重于领悟作者的情感。如:《背篼》:“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山风、小溪、鸟儿对打柴的孩子多么亲切。教材处理时,改成:“一路上,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地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让学生对比着读,感觉如何?始觉课文的表达细腻优美,生动有趣,充分表达出打柴的孩子非常勤劳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借山风、小溪、鸟儿等表达自己对这孩子的喜爱之情。从表达得生动改为表达得平实的比较中,学生领悟到生动的语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悟其法。这里的“法”指字词句篇基本的表达方法,可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让其有所领悟。如推敲用词的准确性,改变句式体会谴词造句的灵活性,调整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连句成段的多样性,比较、归纳发现不同内容可用相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相同的内容亦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微妙、神奇。如:《夏明翰英勇就义》一课中写夏明翰就义时为什么写“抓起”一支笔写下了一首诗,而不写“拿起”一支笔呢?《黄山奇石》一课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的第三段与描写“猴子观海”的第二段、“金鸡叫天都”的第四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把“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两段并成一段,把“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任选两样并成一段,观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图片,让学生任选两样或三样奇石写一段话,这样由浅入深,充分感知领悟了并列段的意义,学会了并列段的写法。
  
  2 积累
  
  学好语文,决定性的是必须有大量语文感性材料的积累。积累丰富,读写听说才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学了语文知识,才能管用,才能真正领悟。语文课本凭借一篇篇典范文章来积累学生的语言,规范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语言。
  2.1 在读通、读懂、读熟、读好中逐步积累语言。正如周振甫先生说的:“教会学生认字造句和篇章结构,懂得每课课文中的字句和段落大意,懂得句子中重要词的含义,懂得段落中重要的话的含义,……这是平面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法,让孩子在记忆力好的时候,把当时认为必读的古书让孩子熟读背诵,还要反复温习,使它们确实记住……孩子第一次读到一个词,不是孤立地认识这个词,是连这个词的整句话都记住了。当他们第二次读到这个词也一样。这样,他书读得越多,跟这个词的接触越多,他所记得这个词的不同句子,不同上下文越多。”这样理解一个词的意义,“就懂得这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用法,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具有深浅轻重的含义。这时的感觉就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了。”所以在教材处理中切忌孤立地以词解词,孤立地讲解某个重点句或段的含义,而应是整体感知,熟读领悟,引导记诵,循环反复,词义、句义、语言的精妙之义必能烂熟于胸。
  2.2 读中合理穿插说、写的练习,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通常在研读和品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有所领悟,在充分地读课文后穿插说、写的练习,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2.3 熟读成诵,灵活运用。在经历了研读、品读重点、难点并有所感悟后,应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要求熟读全文,以至背诵。熟读成诵的形式要根据儿童心理和课文的特点,灵活多样。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课文语言,如果课文写的是故事、童话、寓言,就当演员演一演;课文是写人的,就开个座谈会,介绍一下人物的事迹;课文是叙事的,就开故事会;课文是写景的,就请小朋友当一次导游等,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有情趣,有效果。
  
  3 创新
  
  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生命活力最富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就阅读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去读书,去翻工具书,去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运用已有知识已有能力,使已有智能在运用中得到重组得到发展,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砺练非智力因素,提高其情商水准。教材处理中,注重以下几个提供:
  3.1 提供表达的机会。一般在初读课文之后,我们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抒说自己读文的感受。研读阶段,我们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学生个体遇到“卡壳”现象,或一时“冷场”,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发现,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问”倒老师。另外,可抓住教材中的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如利用插图想象说、填补空白想象说、续补结尾想象说、扩充情节想象说、假设情节想象说、转换角度想象说等。
  3.2 提供质疑的机会。“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教材处理中哪些地方让学生质疑,怎样促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一般来说,学生刚开始提问,多而杂,经过一段时间师生共同的梳理、比较、辨别,逐步学会提问。
  3.3 提供思考的机会。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需要教师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或围绕学生提出的高质量问题,让学生“伏下来想一想”、“眼睛闭起来想想”,养成“静思”、“独思”的好习惯。教材处理中,抓住文章的疑难点、矛盾点、空白点、求异点、模糊点、细节点等展开思考。
  3.4 提供表现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且好胜心强,当表现的成功受到教师的夸奖时,更是喜上心头,所以,我们在教材处理中设计适宜学生表现的环节,引导学生在表现中创新。如: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我们抓住表演点,调动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体验,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教材语言有一个再想象、再创造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根据理想变压器P1=P2,推出Z1=n2Z2,再采用等效电路加推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掌握。实践证明:教学效率高、效果好。  【关键词】 阻抗匹配 反射阻抗 等效电路 分析 推理    理想变压器如何变换负载阻抗,既是电子技术应用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电工理论学习中的难点内容。由于该内容比较抽象,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的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要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聪明人不一定要有很高的考试成绩,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他们的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他们能通过思维揭示客观事物及其内在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这便是创造性思维,这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创造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
期刊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属开卷考学科,把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会令学生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科学的复习就是“少用时,收效好”,夯实基础,与热点结合,有效的摸拟训练,对错题的加强,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知识,展现自身能力,在应试上,掌握答题技巧,做到“慧中”而“秀外”,书写规范化,内容条理化,要点序号化,表述学科化。中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大小结合 抓大放小 大材小用 以小见
期刊
【摘 要】 不少学生不会读思想政治课教材,看不懂问题的现象很是普遍。教材的内容,它也具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思想政治课中的“观点”也是议论文中的论点是编者意思的完整表达。思想政治课中的材料,也是论据,包括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它与观点的逻辑关系十分密切,材料与观点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关键词】 找准观点 分析论据 把握方法    随着新课改力度的加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度也加大,不
期刊
高中物理新课标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评课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在练习、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帮助学生完善并优化知识结构,培养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一种课型。如何在讲评课中落实三维目标。下面是我的几点初浅探讨。    1 注重激励,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情感和态度    每次测试
期刊
学生流失是现今一些技工学校所面临的十分严重的一件大事。这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发展。就拿我校来说,每年流失的学生都占有相当比例。因此,稳定教学资源,稳定学生,减少学生的流失刻不容缓。  学生流失总的来说就是学生的愿望没有达到而造成的。其实,任何学校都存在自己不足之处,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满意。在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流失应该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管
期刊
我这里所指的“单差生”是指学习成绩较差,不包括品德较差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如何转化差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投入方面着手,而且要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加以训练。    1 端正教育思想    教师应端正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使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教育“待遇”。对所有学生不能人为地贴上低能和没希望的标签
期刊
初二伊始,学生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这对猎奇心很强的初中生来说,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好奇。那么,如何使学生快乐的学好物理呢?我一直就运用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且教学成绩也特别显著,现就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感受。    1 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产生于怀疑,宋朝哲学家朱熹说过:“
期刊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进了中学就少了一份天真,更少了一份活泼,课堂上尤其少了发言说话的踊跃劲儿。英语成了哑巴英语,语文几近成为哑巴语文。学生们课堂上怕发言怕说话,这可不利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与中考风向标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倾向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注重“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却忽视“听”“说”的能力
期刊
“读”,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文和外语教学中,早已为很多教师认同并予应用,但在历史教学中却常常被老师忽视。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仍然拘泥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每堂课的45分钟常常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努力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不胜其烦,学生听得不厌其烦,效果却并不是太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读”,能够方便、直接地起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