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关键词,拨云见立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材料作文以阅读理解为基础,是读写思相结合的一种效果卓越的作文形式,也是高考语文中重要的测试项目。这种作文形式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自由发挥的条件下,写出立意准确、富有思想和深刻立意的优秀作文。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抓准有价值和意义的关键词,本文主要就在材料作文中如何抓关键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 材料作文 作文立意
  材料作文一般是不限定文体的,这就给确定采用怎样的体裁记人叙事、表情达意、立言明理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材料作文中,抓准关键词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在材料作文中,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材料作文的“文眼”,也就是关键词把握不准,或者理解单一、浅显,而导致作文立意出现偏差或跑题。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是审读材料,而抓住关键词审读思考,面窄,点少,问题集中,可以短时间提炼出材料的重点和核心,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一、抽象性材料作文审题例析
  抽象性材料是指给出的作文材料文字简洁明了,只有观点,但没有具体的材料书序。2014年部分省的高考作文材料都是抽象性材料。针对抽象性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静下心,根据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词,通常为名词、动词或者形容词,然后用这些词构思成观点,最后通过各种叙述或议论等方法对观点进行佐证。比如江苏卷给出的作文材料是:“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在解析材料时可以看到三个关键词,分别是青春、朽、不朽,这样就可以根据其中任一观点进行立意并作文。
  真题再现:上海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审题方法:立意是就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义。立意产生于写作之前,落实于关键词定位之后。角度是行文的立足点,或看问题的出发点,或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观察视角,包括正面与反面、赞扬与批评和肯定与否定,这是从内容上定位的。这则材料由两个分句构成,两个分句句式相同,形成形式上的并列,每个分句既明白如话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材料的关键词是“沙漠”和矛盾词语“自由”、“不自由”三个。“自由”与“不自由”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不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你必须穿越沙漠,所以人生的目标与方向是“不自由”的,你无从选择、无法回避;然而你穿越沙漠的方式和途径却是多元的,所以过程是“自由”的,你拥有选择的权利。如何在不自由的人生际遇中自由前行?如何在规则和限制中寻求更大的自由与突破?作文命题关注“自由”这一人类终极价值,简洁中蕴蓄丰富的思辨性。当然,审题还要关注另一个关键词“沙漠”,这是作文题设置的一个场景,具有隐喻性。它既可以实指,又可以虚指;既可以特指考生在人生经历中所遭遇的某种坎坷、体验过的某种痛苦,又可以泛指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如诚信的缺失、信仰的缺位、心灵的空虚、精神的荒芜、文化的溃退;既可以指生命个体所面临的处境,又可以指群体或国家所面临的困惑。对“沙漠”内涵的界定及考生关心社会、思考生活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境界的高下。
  二、具象性材料作文审题例析
  “具象性”材料是指那些字数相对较多的、有一定形象化描写叙述的事例、现象或故事类的材料。2014年湖北卷、广东卷、重庆卷、天津卷、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卷、湖南卷、辽宁卷、安徽卷等作文材料属于此类。考生面对这类材料作文题,先要对材料仔细分析,找全关键词,不能遗漏,然后或综合判断提炼,或根据关键词的语境义思考其引申义、比喻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立意。
  真题再现:湖北卷作文题: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方法:材料作文的关键词是构思时首先必须抓住的信息点,也是写好材料作文的触发点。这则材料中角色清晰,叙述明朗,考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立意,如“志存高远”、“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景”等。但从抓关键词的审题技巧看,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游客、山脚、山腰、山顶、好看、景”,且有寓意,可以把“游客”引申为“一般人”,把“游山”引申为“人生经历”,把“山脚”至“山腰、山顶”引申为“进步”,把“好看、景”引申为“美好、期盼”,把“留在山脚、留在山腰”引申为“止步不前”。这个具体材料便可概括为一般道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前进一步,都源于美好期盼的激励;没有期盼,便没有动力,进而会止于当下。”这是一种立意,能言之成理。
  三、结语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必须抓住的重点要素,它是写作前各个必备环节的集中点、结合点和触发点,也是解决动笔之前和写作过程中所有环节和各种问题的最佳通道。
  参考文献:
  [1]夏云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2015,06:88-89.
  [2]朱丽莎.浅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J].考试周刊,2015,17:50-5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的学风建设评价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原则。本文立足宁波大红鹰学院,研究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宁波大红鹰学院的七个学院学风建设进行分析。且运用科学方法对学院学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提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更好地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依据。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高校学风建设 评价体系  学风是体现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人
摘 要: 表现语文需要倾情阅读、倾情写作。精彩片断是文采涨溢的珠玉。学习精彩片断描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比照,从初级的东施效颦的引借到雕字琢句的斟酌仿作。联想架设起事物间桥梁,使仿的创造性有了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精妙的仿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关键词: 小学生 写作能力 培养途径  语文需要倾情阅读、倾情写作。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
近年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深刻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体差异转变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这就使我们意识到: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个别化学习活动正是体现了新的学习发展观。  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是课程组成上的一个突破,一种尝试,目的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诗词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难度,“以趣入境走进诗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对语文教学有很大启发。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以趣入境走进诗意”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学习的诗词内容,这样就会大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本文就“以趣入境走进诗意”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如何更好地“以趣入境走进诗意”提出建议,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是看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尤其是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人数。高考录取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备受社会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也对学校的声誉影响较大。因此,高中学校几乎都在抓尖子生培养,我校也组建了培优班。高三尖子生班辅导的学生都是学校各班优秀的学生,学校组织最好的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培训或辅导。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学
我校自从2014年夏天开始参与全国教学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迈入“生本教育”实验大军以来,所有担任生本实验的老师们都首先认真学习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动改革,大胆探索。2006年9月,我开始在小一(1)、小一(二)班进行英语生本教育改革实验,我与我的七十一个孩子已经共同度过一学年。在这一年当中,我与孩子们共同研究,共同学习,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教育呈现出:只是以书本知识为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对于实践活动一窍不通,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尤其是在中职财会专业上,此类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国教育部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学生课堂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以实践技术为教学中心,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行高质量的教学,通过有效而全面的课堂实践,进而促进学生
摘 要: 无论是在东方文化里还是在西方文化中,“理智”与“情感”都是被赋予生命化的概念与符号,都会不断被人们探讨与诠释。著名导演李安将简·奥斯汀的著作《理智与情感》搬上大银幕,并将这两个生命元素“理性”与“感性”阐释普世性与全球性,并成功融合东西方两种文化,将其的碰撞化解成最绚丽的花火。同时又一次向西方世界诠释他的华人身份,以独有的“中国式”文化赢得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回流与认同。  关键词: 《理智
分组合作学习中,每组中都有部分优生的踊跃表现,常常让一部分学习后进的学生默默无语,很难有露脸的机会,这就是分组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那阳光下迟开的花朵,这些孩子在小学尤其农村小学为数不少,特别需要关爱、需要成长、需要阳光照耀他们。课堂中,在传统分组学习中构建更动态的合作探究小组,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提前学习、勇于参与、真实合作,实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改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个性化阅读
摘 要: 一直以来,政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度较高,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思政知识,实践正确的思政作风,政府部门协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提倡思政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并以此作为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主要风向。好事多磨,由于缺乏经验无案例可借鉴,我国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进行滴水穿石式的总结,故人性存在太多缺陷,其中在实践教育模式逐步明晰的今天,人们对思政实践教育的创新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