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动态生成 构建精彩课堂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zhang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应善于捕捉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或观点,善于调整和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始终处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
  【关键词】 动态生成;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理想状态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一、科学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动态生成
  (一)创设情境,引导生成
  大家都知道,要促使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的情景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组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等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我让学生讨论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眼看顺理成章地就要得出结论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酚酞与盐酸反应了,为什么一定是氢氧化钠反应了呢?下面还有个别同学在附和:嗯,有道理!我一时之间竟不知说什么好,就问了一句:“你怎么证明你的观点?”这引起了大多数同学的兴趣,于是又有了一系列的探究……
  (二)弹性预设,酿造生成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在课前对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展示出来;而是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预设。既要考虑到生生之间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当教学活动与预设出现差异时,由于预设留有余地,便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事先预设,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以免临时被动陷入僵局。
  事实证明,对教学过程作适当的进退盈缩处理,多一些精心的弹性预设,能给学生留出很大的思维空间,为知识的动态生成保留了足够的余地。
  (三)巧用“意外”,促进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刻板地执行预设教案,而是要运用教学机智,临场根据“意外”, 把握契机,造就生成。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发现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很快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但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紫色。
  此时我并没有一带而过,也没有急于解释,而是接着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实验失败的几种可能性的假设:1.石蕊会不会有问题?2.由于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不会混有氯化氢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
  按照学生的假设,分组讨论,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
  1.取紫色石蕊试液1-2ml,滴加1-2滴稀盐酸,加热。
  2.往1-2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
  3.往1-2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二氧化碳气体,滴加1滴稀盐酸,再加热。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
  1.滴加稀盐酸,溶液变红,加热,红色不褪去。说明盐酸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受热红色不褪去;
  2.吹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加热,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中没有盐酸则实验现象正常。
  3.吹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再加热,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有盐酸则实验现象异常。
  结论:假设2正确。
  实验改进:用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进行实验,可避免氯化氢的干扰。
  正是由于教师即时把握了实验中的意外情况,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苗,从而形成了满堂精彩。
  (四)善待“冲突”,激发生成
  教学冲突是提炼课堂生成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提炼出适合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性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聚焦点凝结在这些内容和问题上,就能使学生的情绪高亢,思维活跃,讨论激烈,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境界。如在讲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会生成什么,如何检验时,有的同学就提出用酚酞检验,而另外一部分同学不同意,于是产生了冲突,最后居然还讨论到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问题。
  二、追求动态生成中应注意的几点
  1.摒弃随意生成现象
  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水到渠成地衍生出动态生成点,避免无效生成的发生。同时还必须注意生成的时间性和制约性。如果远离预设的教学过程,使整节课都处于“动态生成”状态,那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落空,知识的系统性将会受到严重破坏。
  2.把握生成资源的不确定性
  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自由、平等的对话中,时时有创造性的火花闪现。但具体在什么时候,在哪个环节的教学中一定会有生成性资源的出现与形成,却是任何教师都无法预知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还要善于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
  3.在教学创新中“生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初中学生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
  4.加强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我们应该在实践基础上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形成教学智慧。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千变万化的生成资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化学教育 2007年第1期
  [2]精彩的生成基于充分的预设.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7期
  [3]袁孝风.给教师的建议[M]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新课程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体育课上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地学习,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知识,感受了方程模型的作用和价值,而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一元二次方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广泛应用,真切的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  一、从“一元二次方程”到生活中的“图形变化”  1.图形的面积问题  例如:在一块长32米,宽24米的矩形绿上,要围出一个花圃,要求花圃面积
永新镇是重庆市级中心镇之一,距离城区19km,具有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区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镇。近年来永新镇的畜牧养殖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带动该镇人民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刚升入初中后不久,就有一部分人跟不上了掉队了。他们感到学习英语很困难,渐渐地就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那学好英语真的就这么难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已经二十个年头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熟练掌握英语的三个基础板块——语音、词汇和语法,那学好英语将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个板块中,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它在英
化学教学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情绪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情绪,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方式的改变显得尤为重
衔金勺而生1935年9月5日下午4时,一个“婴儿”的“伟大啼哭”在华尔街上空回响。这一天,摩根财团三位资深合伙人,站在华尔街23号合伙人狭长屋子尽头的壁炉边,向20多名闻讯而至的
基因疫苗又称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以前者研究为多.基因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且还能诱导机体CD8+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