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有用的年代(9首)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都有用的年代


  没有什么是没用的
  收割后的稻草可以喂牛
  早年还用来铺床
  后来给鸡鸭垫窝
  鸡鸭的羽毛也可以留下来
  妇女把洗头脱下的头发躲好
  到时那些可疑的小贩会来到屯里
  用一些奇妙的小物件换走
  而狗牙,最漂亮的几颗
  被妥善保管
  给长到三四岁的孩子挂在胸口
  以安抚他们容易受到惊吓的命运——
  没有哪棵树的枝丫不受重视
  它们干朽,掉落下来
  可以抱来煮熟几顿饭菜
  什么草都可以烧成灰
  用以染黑米粒,做成粽子
  甚至天边随意涂抹的云彩和月亮、星星
  也是有用的
  人在某一刻总会看着它们流泪
  知道自己没用,他的泪水也没有用

歌谣


  记住或早早忘记,落日都照彻山顶
  歌谣像落日从人们嘴上沉没
  在窗口,在门边,他們有时望着远处
  灯光染亮头发和肩
  床微弱地靠在墙壁
  空碗倾覆于黑色的圆
  写出最初的歌词的人
  从脸上摘下叶子,将手放在腿上

给母亲


  那天你说,人在三十岁后犯错误,
  必然会受到别人更多的斥责。
  你理解道德正确的一面。
  在这样的年龄,很多事你不知道。因此你温柔,
  不停地变老。我从未想到你是这么矮小。
  当我在柜台后面向医生询问药费,
  看到你坐在椅子里吊针,安详而疲惫,
  有点像一个孩子。我不敢跟你告别。
  我害怕向你显示我是怎样的人,
  尽管你知道。那是你合情合理的痛苦,
  直到最后你都不会去说。
  而一起走到街上,在店铺与店铺之间转悠,
  好像世上只有这一点点时间,
  让我们相处。在我仓促的而立之年,
  你的五十九岁,
  暗藏的律法,天空,是多么遥远而陌生,
  但已安排好万物。
  因此你侧身,看着我,那么被动,憔悴,
  来不及说话。你的脸如此温柔。令人心碎

经过


  河中,一些波浪加速
  一些掩埋
  让我们观看各种各样的欢乐
  仿佛轻轻逝去的一切
  换来垂直的雨
  走过小城,让它透明
  而且什么换来花朵?
  如此沉默
  几乎可以立在所有的往事中
  如是,有人开了花店
  有人在菜市摆摊
  让我们路过,像一种必然

听雨


  深夜的雨又一次将我惊醒
  它们破碎而来
  加入尘世,和我们一样众多
  一样冷。
  那么多寂静的事物因为它们而发出细微的声音
  ——我不知道那是笑语
  还是低诉
  当我以人世的听力而被邀请
  我爱它们
  因为身体迷惘的本性,如此痛楚
  像一块砖
  来自无名的泥土,而且我们的灵魂
  归来时
  也这么疲惫,这么轻。

怀念祖母


  你穿蓝布衣的样子
  变成照片里小小的一格
  风在边框之外
  抓住挂满石榴的枝条——
  在坟前坐下,点燃空白的纸钱
  求你保佑,有点难以启齿
  你能保佑什么?
  我想是我们还需要彼此
  有些困难和渴望想让你知道
  你一定还想知道
  梦见你后我就结婚了
  后来有了女儿也想起你
  我们用简单的愿望征服自己
  越简单越好
  现在你就成了最简单的意志
  像风抓住挂满石榴的枝条

寂寞


  那时,我们抓萤火虫放进纸盒
  却没看它们死亡的样子
  我记起最长的夜
  却终于忘了颤抖着等来的明天——
  我记起爱,却不再关心爱过的人
  就像那时的星星在很多年后
  才被我看见
  那很多年后的星星呢?
  那时有人说我是最懂她的人
  我却为之感到寂寞
  为什么?
  如今我像发光的虫子
  住在白纸里,黑夜越来越短
  没有人再来爱我
  我觉得安全
  我想起那个好像不会过去的深夜
  我们提着一盒萤火虫走在荒野
  不知道为何抱在一起
  把纸盒扔进山沟
  后来我在山沟里找到纸盒
  并住了进去
  我以为自己是最懂萤火虫的人
  为什么为之而起的寂寞
  仍令我感到厌恶?

树木


  那些树木看过去
  就像不得不
  活在这儿的你
  毫无特色,拘谨
  就像风带来了命令
  它们颤抖。继而为之
  舞蹈。然后雨
  落了下来。暴雨
  如注
  最后它们站在那里
  披着奄奄一息的叶子
  以及雨滴
  光线
  你不得不跟它们
  站在一起
  你不得不忍受你与它们之间
  忽然出现的距离

烟火


  有人将它点燃,我来看。
  我刚好经过,
  有点疲惫。这平常的一天,
  安静的烟火。
  如此柔软,完美,好像没有温度。
  我站在植物和石山的投影中,
  好像没有悔恨。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等特征.美好教育生活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学校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各自边界范围内健康有序互动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学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自由穿梭,在非日常生活引领下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改造,最终活在有日常生活根基的非日常生活中.
一      吴庭深一觉醒来,眼睛几乎睁不开,板结的眼屎把他的上眼角和下眼角黏在一起,随着眼睑的翕动而慢慢开裂。吴庭深是油性体质,容易积累眼屎。身为一个艺术家,吴庭深认为对付眼屎的唯一方案就是用手一口气把它全都剥掉,洗脸是俗人所为,张开眼睛的那一刻,他首先看见的是自己的手,然后是自己的手指尖。   还是通红。   手机铃声吵得很厉害,邱琪打来的,“刚醒吧,”吴庭深不接电话都知道她要说这三个
期刊
历代优良家风塑造、家国担当与责任意识的强化以及良好的官德培养,都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贤母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古代贤母懿行故事中,包含了大量贤母开启教化、家风塑造、家范传承、忠义卫国、官德教育的内容,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在祖训父训之外的曾经被忽略的“母教”世界.贤母重视懿行垂范,塑造家风世范,通过家庭教育发挥贤母家国担当精神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力;贤母富有远见卓识,重视学为世用,将家庭文化教育理想与国家事务、社会服务联系了起来;贤母胸怀家国担当,重视对子女的家国责任意
“格物致知”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真正意涵,已成为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沿用至今,经历史演变发展出了很多观点,现今具有权威与广泛认知的释义为:研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而用作本次展览标题的“格物致知”,其核心意涵更贴近朱熹对“知”的认识,艺术家在探究事物存在本质的过程中,从而获得智慧、心得感悟与知识.从展览的题目,已提示出本次展览的观看视角:从对大师原作的观赏中,回望我们对美术经典的历史想象;从对当代艺术家静物画的凝视中,追溯与探讨从古典到当代,从西方至东方,静物画创作的源流与走向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创造和经营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认同的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把校园文化改造成为全体成员认同和肯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和形式,最终成为师生内在的文化选择和行动自觉.共生理论倡导互动、合作、协调、共赢,这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的以个体利益为轴心、以个人尺度和目的去评判和“编造”校园文化的个体主义窠臼提供了反思工具.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文化认同应是由学校师生在相互交往中合作、协调与理解,生发出基于本土和自身的共同体心理倾向,进而实现全主体认同.互动共生是中小学校
白鹭从江湾飞出  白鹭从江湾飞出,在江面之上扇动翅膀  倒影,也一直在扇动  贴近水面时  本相与虚影几乎实现了重叠  这水中的飞翔,光影的仿写  无人能参与  也这样,你能看透他的心境  却没法去他的心境里坐坐双鱼座沙洲  两个并列的沙洲,有双鱼的体型和动态  背上各有青草小片  和三两个背身向我的人  他们沉静,没有注意到自己正被  鱼的喻体送进江心  不断沉降的水位,把沙洲浸出一圈一圈的流线
期刊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完成基本均衡时代的目标任务,又要应对优质均衡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隐性短板表现为:由于区位劣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在民族地区总体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某些基本指标依然处于脆弱和不达标状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着二元纠葛:发挥积极的政策效应,坚定地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高度关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脆弱性,补齐义务教育均衡教育的隐性短板.为此,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还需要系统完善教育政策文件,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二十世纪以来,白话小说的发展,蓬勃更新了文言小说的叙事传统.而写实,这个中国古典小说最深厚的根基,在百年岁月里,时隐时现.最近二十年的当代小说,现实主义可以说是作家的立身之本.抒写南方市井生活,金宇澄的《繁花》自然是集大成之作.最近几年,年轻作家王占黑的街道英雄系列作品,也频繁地吸引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
期刊
一   我从中原来,踏着黄昏的节律,我走得十分辛苦,即便是利用了最现代的交通工具。由此我会想到过去的那些中原人,他们跋山涉水多么的不容易。黄姚成了中国一个安逸的后院,由于种种原因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的人,一点点找到这里,当作了永久的故乡。   光滑的石板路上,印满了各式各样的步履。何香凝女士、高士其先生、千家驹先生、欧阳予倩先生也到过这里,石板路都记下了。包括我的脚步。我轻轻地走过这里,而后想对
期刊
钟求是,1964年出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  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作品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双年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十月》文学奖、《当代》文学拉力赛冠军、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出版长篇小说《零年代》《等待呼吸》,小说集《街上的耳朵》《两个人的电影》《谢雨的大学》《昆城记》《给我一个借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