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交流与技巧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我们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一种定量性的技巧。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探索到的几种练习口语的技巧:
  一,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二,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三,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四,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互译。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你可以先用汉语思维,然后再转化为英语,要注意英汉之间的差异。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讲究策略与技巧的艺术。”如果你能注意上述这几方面的技巧并且发现更多的技巧,在与人用英语交流时,你一定能轻松而自如,让人为你的口语而惊叹不已。
  (作者电话:15587567808;信箱:1020476639@qq.com)
其他文献
小牙和她的小伙伴丁丁、月儿在公园里放风筝,一不小心,风筝挂到了树上。小朋友,请根据风筝线的颜色找一找,小牙的风筝落在了哪棵树上?(3-4岁)  丁丁和月儿的风筝分别是哪个?找到三个风  筝贴纸,把它贴到相应的小朋友身边吧。(5-6岁)
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在开放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包括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构成特点决定了他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培养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入手。  一、英语专业教学
当前的教学改革,是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一年级教师走在课改的前端,其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如何让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方的多样化呢?通过十多年的总结和反思,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方面:  一、利用兴趣,激发求知欲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凭着兴趣而学,兴趣是认识的最大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陶瓷板画将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在原始陶瓷材料以及工艺都有了新的发展,各类颜色也有了创新和突破,新型色料也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传统的陶瓷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设计者来说,他们希望通过陶瓷绘画特有的技术表现其个人的内心情感和艺术语言;对于收藏者而言,传统的瓷板画已不能满足他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他们倒是希望能够与作者达到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有用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所选编的应用题的内容已逐渐趋向于综合性与灵活性,命题的横向联系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应用题学习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题教学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只注重讲读课的教法,不管是教学研究还是公开教学,亦是如此。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讲读课的教法,致使我的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总结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把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三种:练习法——诵读法——导读法。这三种方法始终贯穿的是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新知、从“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水平、培养能力。  
摘要:提出当前新课改实施中的九个问题,做细致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行政体制的问题和没有建立完整科学的评价制度。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改革行政制度策略,一是评价制度健全科学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问题 改革行政体制 健全科学化评价  新一轮的课改已经铺开,当前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一样,城市和边远农村不一样,这些问题出现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人类已经走进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化、全球化,使得教育和科技水平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而全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参与国际竞争。我国要加快发展,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提高全民素质。而口语交际能力是国民素质的基本素质之一。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
通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人教版小学数学书本的第一页是两位可爱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它们用一句话诠释了数学,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数学,开始迈进数学大门。在新教材中,像这样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的情境图无处不在。它们图画和色彩符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