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地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旷野有眼,森林有耳。我将保持缄默,只看,只听。”这是艺术家进入荒野的态度,我们普通人呢?我们生命的脚步太匆忙太凌乱,大部分人已远离荒野,忘记森林,丧失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感受。荒野最有力最壮丽的一笔是创造出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它们是荒野的生灵,也是荒野的主人。
  带着好奇、探究、尊崇之心进入荒野,雁群飞过头顶,蘑菇拱起落叶,野兔倏忽而过。田野宁静,空气明澈,荒野立刻以它的野性之美包裹了你。再深入进去,会得到与马鹿遥遥对视的惊喜,领教松鼠搬松塔砸人的手段,遭受黑熊打响鼻恫吓的恐惧,找到学鸟叫与鸟应答的快乐,聆听山溪流过石滩的娓娓述说。更深入进去,你将尽量抹去人的习性,安静地融入岩石草木之中,让自己成为荒野的一部分,让野生动物把你当成和平的同类,你会目睹野生世界发生的奇迹,那才是你真正难忘的经历。
  经历过这样三部曲,你的命运会产生转折,从此站在荒野一边,视野生动物为兄弟姐妹。从此了解我们自身的起源、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种粮的土地、采挖的石油矿产皆从荒野中来,荒野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根基。
  有这样一段荒野往事:一个老到的捕貂人在冰河上巧妙地凿出一个捕貂陷阱。那是一个一米多深、上细下粗的纺锤形狭长冰洞,里面放进一把干草和一只活老鼠。紫貂夜间踏冰觅食,嗅到老鼠气味,钻进冰洞捕食,却再也无法从又高又细又滑的洞里爬出来。第二天早上猎人把带着手套的手硬生生挤进冰洞里,抻长胳膊要揪出紫貂。凶猛的紫貂钻进猎人掌中,龇出利齿狠狠咬住虎口,死不松口。猎人忍痛掐住紫貂,发力往外猛拔胳膊。但是由于手中握貂,洞颈过于狭窄,手臂被死死卡在冰洞里。中午阳光大盛,河冰表面化冻,他半边身体泡在水里。下午开始上冻,他被牢牢冻在冰河上,慢慢死去……这是往昔的荒野,一片奖惩分明、法力无边的神奇土地。
  如今的荒野变成什么样子了?再讲一个荒野的故事:二十年前,在长白山海拔千米的针叶林深处,一个老猎手在距地面1.5米处砍倒一棵落葉松。他事先算准树倒的方向,使倒树准确地架在十多米开外的另一个大树桩上,把整棵树离地五公尺横架在空中。他这么干有个缘由:等三十年后,这棵倒木上将长出一种寄生植物叫长松萝,獐子最喜欢吃松萝。那时自己的小孙子长大了,可以在这棵倒木上下套子套獐子。然而,由于过度猎杀,三十年不到,长白山的獐子已经绝迹。同时由于气候变暖,森林过度干燥,松萝正在大面积消失……
  这是如今的荒野,一片十分脆弱、危机不断、正在消失的土地。
  地球上的荒野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地球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的地球。极地冰盖和陆地冰川融化,干旱和沙漠化加剧。森林砍伐和破坏植被面积扩大,河流与空气污染严重。石油资源枯竭和生物燃料激增,海平面迅速上升,海洋吸收大气中的碳元素出现更高的酸性。暴雨和洪水等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濒危动植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气候变暖成为地球生态的最大威胁……
  多看看荒野,多谈谈荒野,多去去荒野,为荒野的存在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为荒野的存在改变我们的不良习惯,哪怕是一个小习惯;为荒野的存在跟孩子们讲讲荒野的故事,哪怕花费时间找故事……
  荒野是我们的财富和家园,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其他文献
我没有想到会讲《红楼梦》,一直不想开讲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但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  记忆很深的是,在坊间买的一本《红楼梦》,是用当时一个电影明星(乐蒂)演的林黛玉的剧照做的封面。我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所以,《红楼梦》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记忆,是青少年时期一段私密感情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
我们的海岸边以前长着好多高大的橡树,树木茂密,一只小松鼠可以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连续几公里不着地面。传说当婚礼行列穿过树林时,新娘必须摘下头上的凤冠,可见枝桠垂得多么低。盛夏,这高高的树木构成的大教堂终日蔽阴凉爽。那时还有野猪和猞猁在林中穿行。在那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  但这些树早已被伐光了,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石化了的树根,它会让我们后
近代国画大师溥心畲曾說:“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  意思是画山求突兀峥嵘的姿态容易,求连绵回环的气势困难;求秀丽明媚容易,求古朴浑厚困难。这句话讲得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它不但可以形容绘画,更可以比喻做人——要想特立独行容易,欲求包容化育困难;要想清新脱俗容易,欲求敦厚含蓄困难;要想嵚崎磊落容易,欲求德泽广被困难;要想孤高雅洁容易,欲求蕴藉拙朴困难。  作画与做人,不是
许冬林:清新空灵的文字、精致唯美的描写,如一幅幅清浅的水墨画,似一个个跃动的音符,以独特的姿态,兀自开放!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  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  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  《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
一些文艺作品里时常能见到这样情节: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体里存在着一个“怪人”,Ta或者性格孤僻,或者家境贫寒,总之大家都很不喜欢Ta,孤立甚至欺凌Ta,但其实这个被团体所不容的人是有难言之隐的。  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里都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我并没有参与过对他们的欺凌,但当年的我却始终对发生的一切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当他们受到欺凌时,我没有站出来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我记得很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去学
不记得什么时候,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在线调查,说国外某高校科研团队,有奖搜集关于“人们最讨厌什么声音”的数据。榜单出炉,令人惊诧。“呕吐声”战胜手指甲划黑板声、牙医钻孔机声、婴儿啼哭声等等,一举夺魁。猫叫声亦列在册,与手机铃声、汽车喇叭声并列第12位。闲时翻看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书,里面有一句:“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不出三种,鬼哭、狼嚎、猫号春。”鬼怎么哭?没听过。连夜秋雨,绵绵不绝中的狼嚎声,我倒真听
做什么事情都有大王。养鸽子大王是二米,抢菜大王是二老扁。玩杏核也有大王,杏核大王是鸭子徐善明。徐善明走路外八字,一跩一跩的,看上去像鸭子走路,大家就叫他鸭子。  夏天稍晚些的时候,杏子下来了,我们就开始玩杏核。  我们喜欢一种叫作“隔山打虎”的玩法。两个人各出同等数量的杏核,通过剪刀包袱锤决出先后,先行一方把杏核撒出去,另一方从中挑出他认为排列难度最大的三颗杏核留下。先行一方用大拇指挑弹第一颗杏核
夜读古籍,得一佳句,“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颇为心怡。典故来自史上著名的三苏家庭。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做对,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之诗比起他老爹来实在是强出百倍,意境高远,蕴含很深的哲理。  “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从表面意思看,这是一坐一行,“拂石坐”与“踏花归”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双眼,能燃烧几岁?  一双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遠?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个人的旅行是孤独的,若遇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一个有趣的目的地,则会带给你心灵上莫大的慰藉。让你不似在远方流浪的凄凉,更像是回归家乡的温暖。  我偷偷地告诉你,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那里,看蔚蓝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色的草地,看一场秋天的童话。我要告诉她,如果没有住在你的心里,都是客死他乡!我要告诉她,相爱这件事情,就是永远在一起。  靠着树干坐下,头顶满树韶光,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