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双眼,能燃烧几岁? 一双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遠?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双眼,能燃烧几岁?
一双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遠?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其他文献
继母拿起烧红的拨火棒,灼烫在孤女的脸上,因为她没有打扫干净灰烬。女孩去到母亲坟上,土里的母亲说:“一定是下雨了。不然就是下雪。否则就是今晚露水很重。” “没有下雨,没有下雪,现在时间太早也没有露水。是我的眼泪落在你的坟上,母亲。” 亡母等待夜色来临,然后爬出坟墓进屋去。继母睡在羽毛床上,但烧伤的孩子睡在炉台灰烬里。亡母亲吻她,伤疤消失了,女孩醒来,亡母给她一件红洋装。 “我穿这件衣服时,正是
大运河在冷落中流过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它目睹了那几十年中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痛苦,也见识了一些崭新事物在它的身边次第崛起。 咸丰六年秋天,六十三岁的魏源离开兴化,沿古运河前往杭州。这是在一个苍老的季节里,一个老人向另一个老人的告别之旅。 是的,魏源老了,大运河也老了。三十年前他在陶澍幕中鼓吹海运时,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气是何等豪迈。如今,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秋天里,他又行进在这条因漕运终止而显得冷
我没有想到会讲《红楼梦》,一直不想开讲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但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 记忆很深的是,在坊间买的一本《红楼梦》,是用当时一个电影明星(乐蒂)演的林黛玉的剧照做的封面。我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所以,《红楼梦》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记忆,是青少年时期一段私密感情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
我们的海岸边以前长着好多高大的橡树,树木茂密,一只小松鼠可以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连续几公里不着地面。传说当婚礼行列穿过树林时,新娘必须摘下头上的凤冠,可见枝桠垂得多么低。盛夏,这高高的树木构成的大教堂终日蔽阴凉爽。那时还有野猪和猞猁在林中穿行。在那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 但这些树早已被伐光了,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石化了的树根,它会让我们后
近代国画大师溥心畲曾說:“画山不难于巍峨,而难于博大;不难于清华,而难于古厚。” 意思是画山求突兀峥嵘的姿态容易,求连绵回环的气势困难;求秀丽明媚容易,求古朴浑厚困难。这句话讲得真是太好了,我觉得它不但可以形容绘画,更可以比喻做人——要想特立独行容易,欲求包容化育困难;要想清新脱俗容易,欲求敦厚含蓄困难;要想嵚崎磊落容易,欲求德泽广被困难;要想孤高雅洁容易,欲求蕴藉拙朴困难。 作画与做人,不是
许冬林:清新空灵的文字、精致唯美的描写,如一幅幅清浅的水墨画,似一个个跃动的音符,以独特的姿态,兀自开放!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 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 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 《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
一些文艺作品里时常能见到这样情节: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体里存在着一个“怪人”,Ta或者性格孤僻,或者家境贫寒,总之大家都很不喜欢Ta,孤立甚至欺凌Ta,但其实这个被团体所不容的人是有难言之隐的。 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里都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我并没有参与过对他们的欺凌,但当年的我却始终对发生的一切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当他们受到欺凌时,我没有站出来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我记得很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去学
不记得什么时候,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在线调查,说国外某高校科研团队,有奖搜集关于“人们最讨厌什么声音”的数据。榜单出炉,令人惊诧。“呕吐声”战胜手指甲划黑板声、牙医钻孔机声、婴儿啼哭声等等,一举夺魁。猫叫声亦列在册,与手机铃声、汽车喇叭声并列第12位。闲时翻看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书,里面有一句:“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不出三种,鬼哭、狼嚎、猫号春。”鬼怎么哭?没听过。连夜秋雨,绵绵不绝中的狼嚎声,我倒真听
做什么事情都有大王。养鸽子大王是二米,抢菜大王是二老扁。玩杏核也有大王,杏核大王是鸭子徐善明。徐善明走路外八字,一跩一跩的,看上去像鸭子走路,大家就叫他鸭子。 夏天稍晚些的时候,杏子下来了,我们就开始玩杏核。 我们喜欢一种叫作“隔山打虎”的玩法。两个人各出同等数量的杏核,通过剪刀包袱锤决出先后,先行一方把杏核撒出去,另一方从中挑出他认为排列难度最大的三颗杏核留下。先行一方用大拇指挑弹第一颗杏核
夜读古籍,得一佳句,“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颇为心怡。典故来自史上著名的三苏家庭。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做对,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之诗比起他老爹来实在是强出百倍,意境高远,蕴含很深的哲理。 “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从表面意思看,这是一坐一行,“拂石坐”与“踏花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