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腿保肢术后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7~74岁,原始创面面积为17 cm×9 cm~40 cm×15 cm,5例患者创面有感染。创面均采用对侧游离大腿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37 cm×9 cm)修复,皮瓣动脉均吻合于膝降动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7例患者另移植对侧大腿刃厚皮片覆盖皮瓣无法覆盖的剩余创面,供区创面予油纱覆盖。术中记录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受区动静脉类型。术后记录皮瓣成活和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皮片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时间。随访记录皮瓣色泽和质地、小腿再次感染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陈中伟断肢再植的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保肢效果。

结果

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仅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者6例,仅携带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者3例,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并吻合穿支进行内增压者3例。皮瓣受区动脉类型:膝降动脉主干者1例,膝降动脉隐支者8例,膝降动脉关节支者3例;受区静脉类型:1条膝降动脉伴行静脉 1条大隐静脉分支者8例、2条大隐静脉分支者4例。术后皮瓣均成活且无血管危象,皮片也均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13~79 d。随访6~23个月,12例患者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小腿创面均无感染;5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后去除内/外固定,7例患者术后骨折未愈合再次行植骨内固定后切口均愈合无感染。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保肢效果评价:优者7例、良者4例、可者1例。

结论

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有效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控制感染,不增加远端肢体血管再次损伤风险,患者住院时间短,可获得较佳保肢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严重烧伤后脏器并发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及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在早期和中后期避免了因休克、感染等导致的死亡,进入烧伤后期。其中部分患者因为烧伤创面未能及时和有效愈合,大面积烧伤创面长时间暴露以及感染等,处于发热、消瘦和创面迁延不愈等慢性危重症状态并伴有免疫功能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为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远期病死率升高。该文结合笔者团队烧伤救治的临床实践,对严重烧伤患者后期并发PICS的主要原因及PICS的临床特征、防治方法进行简
凝血异常是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种类与临床表现差异大,危害性大。但直到目前,临床上对烧伤后凝血异常重视程度仍不够。建议通过加强患者凝血状况监测、手术管理、感染防治、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等,以达到进一步有效防治烧伤后凝血异常的目的。
再生医学在战创伤修复中已取得巨大突破,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其在战创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尚不够明确。战创伤早期的救治需严格控制出血、补充大量血液、减轻酸中毒、纠正低体温和改善凝血功能障碍。该文将从生物工程化血液、止血材料的研发、炎症/感染控制与免疫调控、重要脏器的保护、军事医学研究模型建立、生物传感器与药物的研发以及干细胞库在国防医学中再生与组织工程的预防式应用等方面概括再生医学在战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希望有助于提高战创伤整体救治水平。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腺外分泌功能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80只7~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假伤组(8只)、假伤 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组(8只)、严重烫伤 CCK8组(32只)和特重烫伤 CCK8组(32只),分别作相应处理。2组假伤大鼠伤后即刻及2组烫伤大鼠伤后1、2、3、7d,采用改进的胰管穿刺置管法动态收集大鼠胆胰混合液(PBJ),记录1h内分泌PBJ的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并计算PBJ中胰脂肪酶、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含量(样本数为8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36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其中男231例、女130例,年龄50(36,58)岁,烧伤总面积45%(35%,60%)体表总面积。根据伤后72h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高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心肌损伤组(CK-MB≥75U/L,182例)和非早期心肌损伤组(CK-MB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经烧伤大鼠血清(以下简称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30只7~8周龄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其中10只用于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下简称正常血清),将另20只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后制备烧伤血清;从180只1~3d龄雌雄不拘Wistar大鼠心尖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用于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用相应血清处理的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于处理1、3、6、9、12h进行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用烧伤血清处理6h
目的探索过表达膜联蛋白A1(ANXA1)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成人AMSC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转染含ANXA1基因RNA序列的质粒的过表达ANXA1组、转染对应空载质粒的空载对照组,另取细胞分为转染含ANXA1基因小干扰RNA序列的质粒的敲减ANXA1组、转染对应空载质粒的空载对照组,转染后72h,于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分别采用蛋白
目的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深度烧伤患者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治疗5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7±12)岁。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 关节松动术组(18例)和常规治疗 关节松动术 MET组(20例)。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