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与活字印刷术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字印刷术早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即有记载,宋代庆历中,毕昇用过泥活字,然泥字不精整又易破碎。明代陆深《金台纪闻》记载,毘陵人用过铅活字印刷,亦质柔易损。所以,宋以来的图书依旧是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的书籍不多,即使有规模也不大。
  清代乾隆时期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中国古代活字印刷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在此之前,雍正时期曾用铜活字印刷了《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此书是康熙命儒臣搜罗经史诸子百家之书,荟萃古今载籍,分门别类编排而成。全书博而有要,纲举目张。自天象地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以至于昆虫草木之微,无不具备。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约一亿字,历时二十八年始编成书。武英殿用铜活字印刷六十四部,每部五千零二十册。卷帙之富,史无前例。
  《古今图书集成》修成以后,当时唯大臣才得以颁赐。如雍正时,张廷玉蒙恩颁赐两部。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月,赐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尚书刘墉《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俾其收藏,传付子孙,守而勿失。开四库全书馆修书后,江、浙两省藏书家呈献书籍种数尤多。其中献书最多的是浙江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江苏马裕这四家,种数达到六七百种。乾隆皇帝念“皆其累世弆藏,子孙克守其业,甚可嘉尚”。“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图书集成》为书城巨观,人间罕觏。此等世守陈编之家,宜俾专藏守勿失,以裨留贻”。所以赏鲍、范、汪、马四家《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劝。
  可惜的是,武英殿的铜活字存放多年,或被窃减少,主事者害怕担责,恰好遇上乾隆初年,京师铜钱价贵,于是请求毁铜字供铸钱之用。乾隆皇帝事后回想,深感此举所得有限而所费甚多,实非良策。如果铜活字尚存,则现在印书不是就可以事半功倍吗?
  乾隆三十八年(1773)纂修《四庫全书》时,命人校辑《永乐大典》之内的散简零编,重新辑佚成书,又搜集天下图书万余种。乾隆皇帝下诏,选择人所罕见,有裨世道人心,足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书籍刊刻流传,嘉惠学林。需要刊刻的书籍种类颇多,雕刻不易,董武英殿事金简请求以活字印刷这批书籍,既不浪费木料,又不拖延时间,用力少而成功速,至为简捷。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金简上奏阐明了刊刻木活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金简认为,做枣木活字一套,印刷各种书籍,比较起雕版印刷来,所费工料省减悬殊。这套活字应刻的字,按照《御定佩文诗韵》仔细挑选,除生僻字,不常见于经典的不收集外,大约需要刻六千多字。其中虚字和常用字,每字刻十个或百个不等,大约共需刻十万余字。另外还需要准备小注中用的小字,也按照大字做法,每字刻十字或百字,约需五万余字。大小加起来十五万余字。需要印刷任何书籍,只要将槽板照原书摆好,即可印刷成书。如果有不够用的字,预备好两千个木子,随时可以补刻。每次印刷时,先印刷一张,交给校刊翰林处详校无误,然后印刷全书。
  木活字在节省经费方面,只要同雕版稍加对比就不难发现。即以《史记》为例,需要雕版二千六百七十五块,木版加上写刻字的工钱,这一部书就需要花费银子一千四百五十余两。现在刻一套枣木活字,总共花费也一千四百余两,而各种书籍都可以印刷。即使将来用久了有磨损,需要另刻一套,所用工钱也不过此数。况且其中也许还有尚能使用的字,也能稍微节省。刊刻木活字属于事不繁而工力省,可收一劳久便之效。
  金简初期规划为大小活字共刻十五万个,后来乾隆皇帝又下令增加十万个字,共刻二十五万余字。乾隆皇帝认为活字版之名不雅驯,赐名为“聚珍版”。这套书每部用等级较好的纸张印刷二十部,以备皇家陈设,其余的则用竹纸印刷颁发,定价通行,卖给民间。如武英殿聚珍版排印的《鹖冠子》一书,用连四纸印刷五部,用竹纸印十五部,作为皇家陈设之用。另外又用竹纸印刷了三百部,以供流通。为了保证书籍的刊刻质量,在每页后幅版心下方印上校对者的姓名,使校对者不敢草率从事。
  聚珍版办事处原有备案的供事人员十二名,设立之初,只是就当时应用酌量定额,没有通盘考虑到之后的需要。工作展开之后,刊刻的数十万字需要有人检查、排版、换篇、归类,头绪繁多,现有人员不够使用,只好额外选募供事十二名,协同帮办。这些人员都是自备资斧饭食来效力,与额设人员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现在既不能缺少他们,却没有实缺可补,将来效力多年,又不能一同论功行赏,未免向隅,太不公平了。因此金简等人上奏乾隆皇帝,请求将这些额外的办事人员在吏部注册,不用供给公费饭食,待做满五年之后,如果勤慎得力,给予和役满额缺供事同样的待遇,这也可以鼓励他们勤奋办事。能考虑到这些编外临时工的待遇,真是可钦可敬。
  做好枣木字、摆字楠木槽板、检字归类用松木盘、贮木子大柜等各项刻书所用器具后,金简向乾隆皇帝建议,此事属于初创,没有成例可循,所有费用都是实用实报,请将此次工料价格作为定例,写定成册,送武英殿存档。以后如有刷多模糊及槽板等项应该增添更换的,就遵照这次的经验办理。排印过三十多种书之后,一切章程逐渐熟悉,金简仿照《墨法集要》体例,将印书的办法分按条款,著为图说,取名《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并将此书用聚珍版印刷通行,让天下刻书者都知道有这种简易之法。《四库全书》和《四库荟要》各抄了一部收入其中,可见对此书价值的认可。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首载诸臣奏议,次载取材雕字之次第,以及庋置排类之法。一共配图十六幅,论说十九条。因为是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所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作用。例如,刻木活字时单个木子太小,不便于工匠雕刻。书中提出将木子放置在木床之中,用活闩塞紧,这就和雕刻整版无异,刻起来更加方便。每版的木子摆好之后,先印草样一张,如果校阅后有需要改动的,即时抽换,再印刷清样复校,没问题了才可正式开始印刷。虽然麻烦,但也可以有效减少印刷错误。如遇到溽暑天气,印书时木子渗透了墨汁后会微胀,这时应该稍微停手,将版盘风干,晾一会儿再印,防止墨汁渗透开来污染纸张,模糊字体。
  以上所言,都是经验之谈。细微之处,正见其工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此印刷出来的书籍都非常精美,被人珍藏。清代著名校勘学家卢文弨曾获得鲍廷博赠送的武英殿聚珍版《鹖冠子》一部,在书后题跋中称“馆阁新出书,余力不能购,今仅有此,当宝而藏之”。
其他文献
一  瑞典天才作家斯蒂格·达格曼(Stig Dagerman,1923-1954)的出生颇有戏剧性。据达格曼的传记作者,瑞典作家、学者乌罗夫·拉格克然兹(Olof lagercrantz,1911-2002)描述,1923年,达格曼的父亲,通知父母,自己的女人快临盆了。10月25日晚十一点半,一个男孩降生了。一年后,这对父母关系破裂,男孩留在了祖父母家中。达格曼后来这样描述母亲的离开:“新年的一天
长崎,一个因为“蘑菇云”,几乎人人皆知的城市。长崎和中国的交流史久远,对于中国人,长崎似乎更有了被熟悉的理由。  在不少中国人的感觉里,日本是弹丸之地。我的一个旧同事问过我:“日本就那么点大,老早兜遍了吧?”哦不,不是这样,我这么告诉他,他总不信。不容易兜个遍的。就是早一代的留日学生鲁迅,文字里提到过上野的樱花,只是提及而已,曾经人在东京的他,据说连上野公园也并没去过。  我在日本数年,住在大阪的
最早知道舒芜其人,是小学时从《人民日报》看到他的一篇《文化城刍议》,文中提议要将他的故乡桐城打造成一座“文化旅游城”。尽管有一些字还不认识,但由此知道“舒芜”是我们桐城人,而且是一位著名作家。  及至上中学时,读到一本乡土书籍《桐城古今》,序言就是舒芜写的《“同坐席”与“各论道”》。当时看得也是似懂非懂,只觉得这篇序言与全书的基调氛围似乎有些“不搭噶”(桐城方言,不协调)。这本书以弘扬家乡文化为主
岁末年初,媒体发布一年一度的网络热词榜单,似乎已成为一种惯例。但是,当《人民日报》以九宫格的形式将2010年至2018年的全部榜单一并推出时,这条微博上的一百个热词却足以引发一场冷思考。  什么样的词可以称为“热词”并进入热词榜?“热”,是称为“热词”,并进入热词榜的唯一理由。“热”的体现是该词在一段时间里使用量激增,有些词在大量使用中甚至产生多种衍生形式。2011年8月9日,台湾地区演员谢依霖在
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出生于名门望族,有“沪上孟尝君”的美誉。1928年,为了方便自己出版诗集,也为了帮朋友出书,邵洵美在上海静安寺旁边开了一家金屋书店。  “金屋”的店名,并非出于“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典故,也不是因为“金屋藏娇”,而是取自法文“La Maison d’or”的含义(金色的房子)。金屋书店的门面并不大,但室内外的布置却极为精致,所出版的书最注重封面设计和装帧,有人评说:“金屋书店的书籍,
我初次读到刘剑梅这几篇文章,那个内心深沉的感动,有一种音叉共振的快乐。自己从二十岁出头沉迷“小说”这件事,说来三十多年过去了,如果有朋友问我:“你灵魂底层,最爱的五根手指头,只能选五位你最深爱的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会是哪五位?”我会说出的五个人名,恰和刘剑梅在这本书里她所谈论的几位小说家完全叠合。我与刘剑梅都是1967年生,还有另外两位我极尊敬的小说家黄锦树和董启章也是1967年生,我总开玩笑说“我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举荐提携之恩,然而在曾、左都功成名遂、位重势隆之际双方却突然失和而断交。一般论者都把失和之因归于双方负气之举,不过笔者认为背后或有隐情,甚至不排除曾、左在演一幕双簧,只是目前尚无直接证据,但仍有迹可循。一  考察曾、左交往史,双方有两次失和。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十一日,曾国藩于江西瑞州(今高安)接到父亲病逝消息,立即上奏丁忧开缺,请求回籍奔丧。不等朝廷谕旨到达,曾氏即于二
有些事,点头很容易,说“不”很难。  说“不”,要能不为利益所诱,不为权势所迫,不为情面所累;  说“不”,也许丈量的就是一个人与真理、正义、良知的距离。  因为难,所以可贵。  ——向说“不”致敬!  ——本期特邀主持:张兴武
一种完全不依赖太阳生存的生物体,最近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一个金矿下面距离地面三四千米的玄武岩裂缝的水洼里被发现。   科学家对裂缝中的水进行了分析,发现水中有许多种细菌。这些细菌的核糖核酸序列测定表明,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前不为人知的名为脱硫肠状菌属的细菌。类似的细菌过去在地下环境中也曾发现过,它们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依靠光合作用而生存。   宇宙进化史曾经告诉我们,所有的生物体都需要一种能量
冯澄如是中国植物分类学绘图第一人,其画作主要在1949年之前绘制,去今已七八十年;冯澄如去世,亦四五十年矣。前几年冯澄如一批凌乱之画稿和当时印成之散页出现于书肆,先后被有心人购得。其中一位收藏家所得大部,交由陈智萌女士研究,经北京加因团队策划,写成《博物与艺术——冯澄如画稿研究》一书。为扩大影响,该书还将中文译成英文,形成汉英对照。  余忝为研习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史,曾涉及冯澄如及所依托之中国植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