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文化引领文明校园创建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南城县实验中学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学—玩—创”的思路,依时而动、踏歌而行,培养学生乐学善思、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成为以校园文化建设促文明校园创建的典型。
  以“学”为基,探寻學科融合新途径
  在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将节气文化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意义重大。
  南城县实验中学努力使校园充满节气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一个凝聚人心的文化场:学校运动场边有节气文化长廊,长廊里张贴着各节气的天气特征、对应的民风民俗及养生要诀;校门口的LED大屏幕上,每到相应的节气,就会播放包含该节气含义、物候特征、相关诗词的视频;在教学楼的漂流书架上及教室的读书角摆放着《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书供学生翻看;每周四,学校金色年华广播站会传出关于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宣讲声;校园内遍植不同花草树木,宛如一个优雅的大花园、天然的节气表。
  学校还探索出“基础课程+节气文化”的模式,将节气文化融入基础课程之中,以加强学科融合,实现学科跨越,从而构建全学科育人新模式。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与节气相关的诗歌、讲述与节气有关的典故;在物理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节气与水的物态变化的关系;在上地理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与节气有关的资料;生物、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都与节气文化相结合,教师或引导学生栽培植物,或让学生欣赏与节气有关的音乐、用画笔描绘物候现象。
  南城县实验中学还将节气文化巧妙地纳入校本课程——节气文化视听课,并有具体措施:确定节气文化视听课的内容与目标;部署各班每周利用一个大课间,在教室收看由电教处制作的节气文化视频;在学期末对节气文化视听课的开展和效果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优异的班级进行表彰。
  以“玩”为媒,探究活动新形式
  德育强调活动性、实践性、生活性,本着这一理念,南城县实验中学将节气文化与特色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陶冶情操、锻炼本领、传承文化。
  2013年初,学校成立了二十四节令鼓社团,聘请了教练,编写了校本教材《二十四节令鼓谱》,确定了社团活动内容。该社团成为一种激励人心的文化符号,成为学校的品牌社团。2019年元旦,该社团还代表南城县参加了抚州市春节联欢晚会。成员们整齐的动作、娴熟的技法、如虹的气势,展现出学校的风采和学子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震撼人心,惊艳观众。
  学校还开辟了“幸福种植园”劳动实践基地,给每班划拨一块菜地,由班级自主决定种植的作物品种,学生自己翻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亲身感受各节气对作物的影响。学生们细心地将作物的生长规律、培植技巧、培育感想记录下来,拍下作物各成长时期的照片,并保存在《植物种植手册》中。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我国节气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能体验到劳作的艰辛和快乐,还能培养协作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每年还以“国际幸福日”(正值春分时节)为契机,举办“体验幸福、感悟幸福”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受学生喜欢的是“幸福游”环节:春分时节,鲜花盛开,风光无限,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召开“拥抱春天、体验幸福”主题班会,用眼睛记录春天的色彩,用耳朵聆听春天的声音,用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以“创”为本,探索育人新模式
  高度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清明时节,南城县实验中学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冬至那天,组织学生赴敬老院举行“稚爱暖夕阳”活动,包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赠送礼物、包饺子;夏至日,学生们将自己做好的青团、面饼、茶蛋、豆浆、米粉、绿豆汤等传统美食拿出来义卖,并将筹得的善款用于帮助贫困生。
  每年谷雨时节,学校都会举行“谷雨诗会”,包括诗歌讲座、诗歌创作、配乐朗诵、演讲、摄影作品展、书法绘画比赛等,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才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
  学校合唱社团和啦啦操社团将节气元素融入表演中,并在各类文艺汇演及艺术进社区活动中展示。
  南城县实验中学节气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文明校园的内涵,更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学校高考屡创佳绩,中考成绩居全市前列。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百所示范青少年法律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电影课实验校、第二批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省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抚州市“十大名校”等荣誉称号。
  做好“加减法”,练好“绣花功”,念好“三字诀”
  通过南城县实验中学文明校园创建的实践,可以发现,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做“加法”,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的家风家训糅合为一体,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消化吸收,传递文明薪火,弘扬时代新风。当然,文明校园创建如果一味贪大求全,极有可能变成走过场,所以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也要学会做“减法”,要立足实际,去粗取精,在开展某活动时,先要认真调查学校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明校园创建之路。
  学校在进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无论开展哪项活动,都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文明校园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在细节落实处有讲究。因此,学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需要预先规划,注重细节,讲究内容与效果的融合,练好文明校园创建的“绣花功”。
  学校文明校园的创建还要念好“管”“活”“动”这“三字诀”。“管”,即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建设,既要重视工作的部署,也要监督实施过程和对活动结果进行考核。“活”,即表现形式要活泼,如果学校开展的活动内容陈旧、形式老套,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学校开展的活动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动”,即文明校园活动的创建要落实到全体师生的行动上,要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
其他文献
家校社合作是学校教育的新途径、社会共育的新桥梁。2017年以来,峡江县将家校社合作教育纳入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出台了《峡江县加强家校社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用 “有形之手”调动社会“无形之手”,合力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平台,推动形成“大教育”格局。  经过三年实践,该县家校社合作教育引起吉安市教育局、江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一县一品牌”亮点工程。2018年,该县获批江
期刊
金秋时节,收获之季。10月17日是国家第7个“扶贫日”。为迎接这次“扶贫日”,萍乡市教育局机关党委组织党员来到上栗县彭高镇沽塘村,通过消费扶贫、共学共建、农事劳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扶贫日”暨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共学共建  在沽塘村,局机关党员与村党员共学共建。局领导分别围绕推进脱贫攻坚、推进驻村扶贫、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扶志扶智等方面给村里的党员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微党课, 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
期刊
“当一名好老师”是崇仁县第一中学教师吴科喜的初心。高考填报志愿时,以他的分数,当年完全可以填报综合性大学的热门专业,但他主动填报师范院校,为的就是实现教书育人的梦想。  从教18年,吴科喜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虽然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抚州市“师德先进个人”、抚州市中小学校名班主任……荣誉的花环接踵而
期刊
井冈山小学,原名毛泽东小学,始建于1951年,是当年全国唯一一所以“毛泽东”命名的小学。学校现有班级67个,教职工204名,在校学生3650人。  井冈山的孩子从小生长在红土地上。井冈山小学积极开展“党建+红色德育”实践活动,从育苗、护苗、壮苗三方面入手,将红色基因融入孩子的血脉中,为每个孩子打上井冈烙印,让根红苗正!  育苗:播下红色种子  在井冈山小学,有一堂很受欢迎的课——《朱德的扁担》,这
期刊
宁都县是赣南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2020年4月26日,宁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作为“十大扶贫工程”之一的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决战脱贫攻坚过程中,宁都县把教育扶贫工作放在全县脱贫攻坚大局中去谋划,切实增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先后启动了教育硬件建设大投入、软件建设大提升计划,实施了改扩学校、增加学位和配齐设备、补充教师等一系
期刊
教育的对象是人。好的思政课,一定有直抵心扉的力量。  近年来,兴国县逐步推进思政课改革,通过创新理念、拓展渠道、丰富手段、优化机制等途径,撕下“板着面孔说教”的标签,不断丰富思政课的“亲切面孔”,让思政课迎来新的打开方式,打造出了学生一心向往、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走心”思政课程体系。  内容为王,“学习强国”刮起思政课的头脑风暴  “天哪,海底最深处依旧可以发现微塑料!”  “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
期刊
2020年9月7日,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晓,史南城第一个走向领奖台,从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肖志华手中接过了证书和奖杯。  组委会的颁奖词是:“身躯瘦小,以之为笔;赤心执着,以之为墨。播撒火种,兴教扶智;深耕乡土,传承文明。二十八年追梦,三所学校领航。敢为人先,常化腐朽为神奇;善始善终,乐为父老写明天。”  是的,史南城就是这样一位扎根乡村教育的播种人、领航者,28年来,他用自己的满腔热情
期刊
南昌市西湖区坚持“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举全区之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在教育督导工作上,打造了“守正出新”的教育督导文化品牌,并成为我省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之一。但对照国家、省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仍存在督导部门定位不够清晰、人员不够稳定、督导专项经费不足等现实问题。如何借助好此次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打好改革“组合拳”,让教育督导“长牙齿”
期刊
2018年,《赣州市城乡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规划新(改、扩)建学校241所,新增学位36万个,预算总投入达169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全市累计完成投入117.1亿元,已建成投入使用155所,新增学位20.9万个,基本实现预定目标。赣州市上下同心打了一场教育发展攻坚战。  强弱项  城乡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赣州市重大民生工程,赣州市高位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督导工作作为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手段和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了“助推剂”“稳定器”“压舱石”的重要作用,成为抓落实、促发展、上台阶的重要“利器”。  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年9月,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時代
期刊